2010年,全市沉着应对“后危机”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审时度势,科学发展,经济增长实现了强势上扬。初步测算,2010年怀化实现GDP674.92亿元,增长14.8%,增速快于全省0.3个百分点,为“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运行的特点及成果
(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结构优势开始凸现。2010年,全市实现GDP674.92亿元,增长14.8%,增速居全省第七位,分别比益阳、邵阳、娄底、永州快0.1、0.2、0.3、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97.4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288.90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288.59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5.5:40.1:44.4优化到14.4:42.8:42.8,形成了二三产业并驾齐驱格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4.2%、54.8%、41%。
(二)工业强劲助推,增长贡献大幅提升。2010年怀化工业增长22%,比上年快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8%,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贡献度为7.5%,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增长23.8%,快于全省0.4个百分点;工业占GDP的比重为3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标志着经济发展正加速向工业化中期迈进,工业引擎作用将日益明显。
(三)流通市场繁荣,物流中心雏形呈现。2010年完成公路货运量3160万吨,增长21.6%,比全省快6个百分点;完成货运周转量40.69亿吨公里,增长23.8%,比全省快1.6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完成销售额448.15亿元、增长28.5%;实现增加值40.57亿元、增长14.3%,比第三产业快1.4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14.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86亿元,增长20%,保持全省第一。
(四)财政金融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底,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76.5亿元、356.61亿元,分别增长20.8%、26.6%。财政总收入58.02亿元,增长27.6%;国税和地税共同完成各项税收40.8亿元,增长26.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经济快速发展。
(五)房地产市场供需两旺,经济效益明显。2010年,房地产市场在宏观适度调控下,供求有序运作,稳步壮大。初步核算,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41.89亿元,增长10.3%;住宅房屋竣工面积558.23万平方米,增长36.3%;住宅房屋竣工面积152.31万平方米,增长71.3%;商品房销售面积153.5万平方米,增长35.3%;房地产业营业税增长48%,比全部营业税增速高12.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第一产业总量差距有所扩大。201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4.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与同方阵的差距有所扩大,与益阳、永州、邵阳相比,差距分别扩大8.66亿元、15.33亿元、16.06亿元。第一产业差距的扩大严重影响后发赶超。
(二)建筑业呈现短腿效应隐患。2010年建筑业增加值为32.63亿元,增长12.6%,增速在同方阵中最低,比益阳、娄底、永州、邵阳分别低5.5、1.7、7.6、3.1个百分点;总量仅比益阳大,比娄底、永州、邵阳分别少2.03亿元、9.22亿元、3.1亿元。建筑业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是建筑业营业税仅增长18.7%,比全部营业税增速低7.2个百分点;二是受属地统计原则影响,部分建筑企业在怀化施工,但注册在外地而不能纳入怀化市统计范围。
(三)第三产业增速优势不突出。2010年,第三产业增长12.9%,居全省第七位,相对第一产业(全省并列第三位)和第二产业(全省并列第四位)毫无优势;同时在同方阵中亦无优势,比邵阳、永州分别慢1.5、1.4个百分点。
三、对策及建议
(一)未雨绸缪,缜密分析国家经济政策动态对怀化经济发展的利弊。一要密切关注“十二五”规划的调控重点,把握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领域和倾斜方向,为怀化经济发展抢抓机遇。二要积极探索低碳时代下怀化工业经济的转型出路,全面测度怀化高能耗工业企业在低碳时代受到的冲击,深入调查,切实了解高能耗企业的生存现状,迎难而上加强政企、银企合作,抓大弃小、挖掘资源、提高效率,苦尽甘来顺应“节能减排”之潮流,逆势突围、浴火重生。
(二)通力合作,全力夯实部门统计基础。一要强化财税部门的统计基础,加强对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体娱乐服务业等税收增长情况的监控预警。二要完善交通、通信部门的统计工作,进一步细化交通邮电等基础统计制度,加紧建立分县统计调查制度,正确掌握统计方法。三要规范农业、房产等部门统计工作,确保把握统计指标涵义,认真做好全行业口径的统计。
(三)扬长避短,促进各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养精蓄锐,出奇制胜缩小农业总量的差距。抓住当前“以城带乡、以工辅农”的有利时机,切实落实农作物种植补贴,稳固农业生产的积极性,竭力保护耕地,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修葺及重建的投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打造特色高效农业,培养精锐产业,出奇制胜。二是乘势而上,顺时而为来扩大工业的引擎作用。怀化工业化正处于加速阶段,认清形势,借助国家正着手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禀赋资源,加快山区工业转型步伐,应紧紧抓住“工业年”的有利契机,尤其是振兴制造业,培育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及饮料制造、医药制造等特色产业,同时引进专业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及电子设备等装备制造企业。三是防微杜渐,时不我待来遏制建筑业的短腿效应。加强招商力度,促使大型企业落户怀化,从而扩大厂房的建设及写字楼、商场的施工;同时,借助城市化快速进程的资源来拓宽城市道路和完善公园、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需确保各项国家、省级公路建设顺利施工,确保各类建筑项目施工有序开展;此外,加强国土、房产、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合管理,加大稽查力度,开展综合治税。四是深思熟虑,针砭第三产业增长优势欠缺之肯綮。一方面要明确怀化当前第三产业中货运量、零售额、存贷款余额等指标总量仍显偏小,甚至与经济总量地位不符,亟需扩量提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建立引进人才激励机制,增添怀化第三产业发展新动力,增强发展优势。四是慧心锐眼,防止经济发展恶化出现滞胀。物价调查部门冷静分析、科学采点,杜绝管窥蠡测,确保物价数据真实、可信,第一时间反应市场苗头,做到及时监控、科学应对。此外,要落实国家在稳定物价方面的补贴措施,督促物价部门规范市场行为,防止行业串通哄抬物价。
(四)痛定思痛,刻不容缓实现建筑企业属地统计与在地统计相统一。为了既将外地建筑企业在怀兴业施工的成效充分如实地反映,又符合国家建筑企业实行属地统计的原则,怀化市应高度重视与强力推进外来建筑企业在怀注册工作,工商、建设、税务等相关部门要全力配合、认真落实。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刘立新 廖文忠]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