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怀化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投资拉动作用显著,消费需求有效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积极转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逐步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
怀化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6月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8.11亿元,增长13.8%,排全省第9位,列同方阵首位;较一季度微跌0.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降低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93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67.22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62.96亿元,增长12.8%;增幅分别列全省第7、第6和第9位。
(一)有效需求继续快速增长。一是投资需求快速增长。1-6月,怀化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176.58亿元,增长39.8%,列全省第7位,同方阵第2位,增幅同比提高13.2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5%,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完成24.0亿元,增长38.7%;非公有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过半。二是消费活力持续增强。1-6月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72亿元,增长17.7%,列全省第3位,同方阵首位,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2.8%。成品油及其制品类成为拉动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力量,石油类商品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为17.3%;假日消费和会展消费活跃,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约8.0%;粮油及食品类、通讯器材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汽车类增长势头尤为突出,增速均在40.0%以上。
(二)工业和服务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新兴制造业发展加快。1-6月,怀化市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新兴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分别增长41.3%,45.5%,92.2%,增速快于传统制造业。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1-6月,现代服务业增速比服务业整体增速快2.0个百分点。首先是房地产业产销两旺。1-6月房屋竣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增长 50.5%、39.0%,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达14.9%。其次是信息产业快速发展。1-6月实现电信业务量11.25亿元,增长 20.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10.8%。第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快速发展。1-6月,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税增长57.0%,成服务业中发展增速最快行业。
(三)经济运行质量提升。1-6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速快于GDP(现价)增速5.4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10.2%,提高0.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62.2%,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可用财力稳步增加;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79.9%,呈现良好态势。
(四)民生和社会事业得到改善。投资方面:上半年全市环境及公共设施投资、教育投资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71.5%和2.93倍;财政方面: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和社会事业类项目累计支出同比增长48.4%,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提高3.0个百分点。1-6月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期内现金收入分别为6649元、1829元,增长12.9%、21.1%,增幅分别列全省第10位和第6位,分别列同方阵第4位和第3位,同比加快0.4和10.5个百分点;全市职工工资总额增长16.0%;上半年全市城、乡低保对象人均每月补差实际发放分别超出标准5.3元和1.5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半年目标任务。
二、经济运行主要问题
(一)规模工业增速相对较低。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9.4%,仅列全省第11位,同方阵居第3,增幅同比降低7.9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一是发电量减少。全市33家规模以上水力发电企业中,12家上半年发电量同比减少,其中五强溪、凤滩水电站共减少发电量10亿千瓦时。二是耗能产业受拉闸限电影响。受四轮有序用电限制,至5月末,全市共有72家规模以上企业停产、半停产,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12.3%。三是工业投资增速缓慢。1-6月工业投资80.04亿元,增长28.0%,低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8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隐患较多。一是县市区间不平衡。除市直增长342.3%以外,其他县市区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其中鹤城区和芷江县分别下降4.4%和10.2%;二是重点项目开工率过低。上半年全市107个重点项目中,续建项目占43.0%,新开工重点项目仅23个,新开工率不足四成;三是大型项目过少。1-6月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仅3个,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显示投资后劲严重不足。
(三)企业融资困难加大。1-6月全市实际新增贷款同比减少6.22亿元,差距较1-5月继续拉大。从贷款期限看,信贷投放集中于中长期贷款(增加额同比增加10.15亿元,增长37.1%),而短期贷款与作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主要融资渠道的票据融资则大幅减少呈负数(增加额分别同比减少18.19亿元、1.43亿元),表明固定资产贷款支持依然有力,而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链极度紧张。怀化市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第二季度企业的贷款满足度再度下滑7.1个百分点,下跌至-50.0%,同比回落28.6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其中中小型企业贷款处境最为困窘。二季度怀化市企业投资意愿明显减弱。企业当期设备投资指数和企业当期土建工程投资指数均显著下降,分别达-28.6%和-35.7%,环比减少14.3和7.2个百分点。
三、下半年走势预计及对策建议
根据当前怀化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各种支撑条件,预计下半年我市经济发展仍处于螺旋式上升区间,但经济增速可能放缓。农业方面:畜牧业保持稳定增长,但农作物受旱涝灾害影响面临减产风险,预计农业增速将小幅放缓;工业方面:制造业面临高耗能限制,中小企业资金制约再生产扩张,但随着雨水增加,水电生产会明显上升,预计工业呈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产业: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通胀见顶及宏观调控政策出现微调,房地产市场将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流通业、信息服务业及科技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将步入旺季,预计第三产业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为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实现,建议下阶段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千方百计扩大增量,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怀化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7家,不足全省5%。上半年全市仅上报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家。增加企业数量,扩张工业规模已显得刻不容缓。应坚持以“引”为主,以“改”为辅,加强招商引资及企业培育,突出招大招强。在项目申报、投资审批等软环境中强调“工业优先”,突出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的硬件环境建设,吸引更多大中型工业项目及工业企业落户怀化,促进企业增量;加强对后备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加工业投入,鼓励中小企业迅速成长,盘活工业存量。同时建立健全工业项目落地-投产-达产的责任考核机制,加强对在建工业项目的跟踪管理,推进项目如期竣工投产见效。
(二)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努力增强投资后劲。一是做好项目前期研究工作。要进一步理清国家投资战略,认真研究东部产业转移需求,做好投资前期规划,建立项目储备库;二是以项目为抓手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新能源、新技术产业及关联性高、带动性强的实体产业项目的倾斜力度,逐步转变房地产投资一支独秀的投资局面;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平台,激活民间投资,增强投资后劲;四是对照年初目标,严格执行绩效考核和问责制度,以新开工项目及重大项目投资为重点,抓好进度监测与督促,全力以赴确保投资任务的完成。
(三)抓好生产要素供应,确保经济稳定发展。一是部门协作,加强调度。发改、经信、商务、交通、国土、电力、石油、石化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煤、电、运、油及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储备,加大对要素调度的频度,加大争取力度,及早发现薄弱环节和苗头倾向,合理实行有保有压,妥善处置供需矛盾;二是突出重点,强化信贷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领域的融资情况关注度,搭建多种形式的银企沟通平台,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为重点的银行贷款与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创新担保方式,扩大贷款规模,同时出台鼓励性措施,进一步激发民间资本向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注资的积极性。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加快产业升级。继续严控“两高一低”行业低水平规模扩张与重复建设,以要素供应保障为切入点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土地报批等事项上为产业升级营造宽松环境。
(四)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客观反映发展水平。从去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加大了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先后推出60余项评估指标,要求各项数据相互匹配、合乎逻辑。最近,又在湖南等省市试点“企业一套表”及联网直报,要求从8月份开始,七个行业的“四上企业”数据,通过一套表方式由企业联网直报到国家统计局。每月1—10号为开窗时间,国家局在网上抓取数据,10号后关闭窗口。目前报送渠道“双轨”运行,到今年年报和明年定报全面改为网上直报并单轨运行。怀化市基层统计基础比较薄弱,联网直报后有可能出现较大起落,需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方面需要安排工作经费,配备电脑等软硬设施,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搞好业务培训;一方面需要督促企业、单位如实如期网上直报。与此同时,县市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要重视各项数据的匹配支撑。确保数据质量,防止大起大落,促进全市经济的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刘立新 米军霞 廖文忠]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