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怀化制造业的途径分析

来源: 时间: 2011-09-1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制造业的强弱是工业化进程的决胜因素和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怀化制造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规模实力仍然弱小,发展后劲相对不足。因此,振兴怀化制造业迫在眉际,须走出一条契合怀化资源高效发挥和发展战略的先进制造之路。

  一、振兴制造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振兴制造业是维系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怀化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上升轨道,下阶段经济增长动力更倚重制造业,2010年制造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突出。因此,维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亟须制造业扩量提质,需挖掘制造业的潜在增长能量形成增长极。

  (二)振兴制造业是加快推进工业化水平的现实要求。2010年怀化制造业占工业72.3%,制造业在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加速工业化进程的中坚力量。目前,怀化工业化进程正向中期阶段冲刺,工业化将处于一个全新的加速阶段,而采矿业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掣肘、水电生产已趋饱和且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因此,加快工业化需要从制造业开拓出康庄大道。

  (三)振兴制造业是实现富民强市的必经之路。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可创造稳定的税源、容纳大批就业人口、促进技术进步,从绝大部分发达地区发展的轨迹看,一个地区实现富强必须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只有具备先进的制造业才能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进而实现地区贸易顺差,为实现地区繁荣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2010年怀化制造业对外销售总额163.12亿元,占流出总额的67.8%,制造业是怀化对外吸纳资金的主要窗口,也是技术引进的重要平台,怀化要快速实现富民强市不可能一蹴而就地通过发展服务业而是通过推进工业化和新兴服务业同时发力。因此,提升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必须发展制造业。

  (四)振兴制造业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是振兴制造业要求制造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由低端粗放制造向高端先进制造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能催促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尤其促进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等生产性下游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振兴制造业期间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机。

  二、怀化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怀化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规模制造业年均增速达24.6%,2010年完成制造业增加值185.31亿元,占GDP的27.5%。但是制造业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及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如配套相对滞后、规模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十分弱小、结构不合理、发展后劲不足。

  (一)配套相对落后,投入明显不足

  1、基础设施建设及企业生产设备仍不完善阻碍生产效率。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2010年末怀化等级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58公里,为湖南省的54%,高速公路里程占全省1/10; 2010年营运载货汽车2.12万辆,总承载量25.14万吨,远远小于制造业平均日产量,公路建设和汽车营运水平对货物运输支撑不足;同时,交通运输管道铺设尚未起步,石油运输依旧依靠传统运输方式制约化工制造业成本降低。此外,园区建设步伐不快,2010年底怀化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只有怀化工业园1个,县(市、区)的工业园区面积较小、配套设施不全均达不到省级园区标准。另一方面,企业生产设备陈旧更新较慢,信息化水平较低,2010年底仅10%的企业拥有ERP信息化管理系统。

  2、资金供给和投入明显不足制约发展后劲。2010年怀化制造业贷款余额40.68亿元,仅占贷款总额的11.5%,为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47%,信贷支持份额与增加值比重极不协调;“十一五”期间累计制造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仅为23.5%。此外,投建项目建设步伐较慢影响开工进度。

  (二)实力规模弱小,结构不合理

  1、企业数量过少及企业新增缓慢导致实力规模明显较弱。“十一五”期间怀化规模制造企业年均增加不到30个,2010年怀化规模制造企业数量只有480家,仅占全省的4.1%,规模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3.4%,比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低0.9个百分点。此外,就业和税收规模也偏小,2010年末怀化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14.6%,2010年制造业创税占全部税收入16.7%。

  2、优势产业地位不突出和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导致产业链处于低端。怀化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化工和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制造业、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四行业合计占全部制造业的46.2%;而与农业产业化高度相关的制造业比重优势不明显,农副食品加工业比重仅占10.7%,比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小4.2个百分点、比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小1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比重3.7%,远远低于造纸、化工等传统制造业;通用设备、专业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等高端制造业份额明显偏低,比重合计6.4%,相当于化工和金属冶炼份额的零头,通用设备更是微乎其微,比重不到1%。

  (三)技术创新落后,品牌力量羸弱

  1、技术落后导致生产力偏低。科技投入微小以及企业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致使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低,2010年怀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1.5%、制造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1.7%、R&D项目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0.2%、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0.7%;技术投入规模极小致使产出效率低,制造业增加值率一直在33%左右徘徊。

  2、品牌暗哑导致市场竞争力弱小。2010年末,怀化制造业上市公司仅辰州矿业和大康牧业两家,中国驰名商标仅“辰州矿业”1家,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居全省倒数第二,湖南省著名商标企业累计数量占制造企业仅为2%。此外,对商标注册和专利保护意识淡薄,本土商标被抢注现象时有发生如“老蔡”商标被抢先注册;专利申请意愿不强,2010年制造业专利申请数101件,占全省4%。

  三、振兴制造业的途径选择

  (一)点石成金,编织农产品深加工型的集成之路。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及农业资源,精心将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培育成农业资源加工“四驱轮”,引领制造业快速发展。一是深度开发特色林产品,迅速打造成精品产业,如重点培育精制食用茶籽油、精制玉米胚油、桐油、松脂等保健价值高、环保功能强的植物油加工产品,并对油麸进行深层次开发,挖掘其保健、环保功能;二是以“绿色、环保、精工”为主题开发木竹藤棕草制品,精化木竹藤棕草制品工艺,迅速打造成尖锐产业;三是强化果蔬加工,打造龙头产业,包括发展蔬菜水果坚果加工、蜜饯制造、罐头制造和果酒果汁饮料,重点培育脱水时蔬、冷冻玉米、冷冻杨梅、柑橘类酱、桃李梨酱、核桃粉、柿子枇杷蜜饯、柑橘罐头、猕猴桃罐头、营养保健品等产业;四是以“惬意、方便、休闲”为主题开发肉禽鱼类的休闲熟食和特色熏腊肉制品。

  (二)插翅腾飞,打造医药生物技术的创新之路。以怀化生物医药园为基地,竭力将化学药品、中药及中成药、生物生化制品打造成医药制造“金三角”,构筑湖南西部药谷,助推制造业冲上制高点。首先以保健中药加工及中成药制造为箭头打响医药品牌;然后向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生物生化制品等高端药品制造挺进。

  (三)高瞻远瞩,铸造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战略之路。以新兴战略为契机,铸造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的装备“铁三角”,支撑先进制造业。一是以泵阀门压缩机制造、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制造等小型设备催生通用设备制造形成燎原之势;二是重点进军食品饮料烟草生产专用设备、制药专用设备制造、环境治理专用设备制造,形成高端设备制造集群;三是依靠水力发电的规模优势,大力发展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和电缆光缆制造,塑造发电及输配电一体的电力品牌,实现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突围。

  四、对策建议

  (一)缜密规划,强化监测。首先是完善和细化制造业发展规划,特别是加快出台培育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方案和引进大中型制造企业计划,制定鼓励制造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其次是建立全面科学的振兴制造业考核制度,明确牵头部门的调度责任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严格对照制度来考核完成情况;再次是制定制造业的引资和投资项目管理与监测制度,建立项目名录库,重点监测开工项目的完成进度和完工质量,保证各项目得以充分落实并迅速投产。

  (二)优化环境,夯实基础。一要创造融洽的投资气氛,以“真诚包容、互利共赢、长远卓越”的姿态吸纳客商,积极理性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二要激活民间投资,多渠道构筑企业融资平台,确保企业资金链顺畅;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供水供电支持,提高硬件提高装备水平;四要积极争取国家在制造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对契合怀化资源发挥的行业予以政策支持,彰显鼓励创业的诚意和氛围;五要呼吁加强塑造工业文明的道德基础,塑造“诚信、安全”的市场秩序。

  (三)提高技术,铸造品牌。一是加强对产品性能的开发,如深入研究农副产品、中药的功能,挖掘农产品的保健作用和营养价值;二是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高技术发挥平台,如农产品的保鲜处理机器、中药脱水处理机器等;三是增强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尤其需要借助比较优势宣传传统老字号;四是重视创新,加快技术、管理人力培训和交流。

  (四)增强互动,凝聚合力。一是以信息化为纽带,通过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形成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促进现代制造业发展;二是以创意设计为突破口发展制造服务业,通过技术服务延长产业链条,促使制造业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促进产业链由底端向高端挺进。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廖文忠 杨军]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