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怀化市立足本市实际,把油茶产业作为振兴怀化农业的一项战略性产业来抓,制订了《怀化市100万亩优质油茶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09-2015年)》,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部门服务”的方式进行规模开发。
一、油茶产业整体发展形势良好
2009年以来,随着《怀化市100万亩优质油茶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09-2015年)》的启动,全市油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基地建设规划整体落实情况较好;种植区域进一步扩展,面积不断增加;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一)基地建设规划整体落实情况较好。自项目启动以来,各级政府周密部署,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建设规划全面落实。截止2011年底,项目规划建设100万亩优质油茶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34.33万亩,其中新造11.51万亩,抚育改造22.82万亩;完成建设采穗圃两处共240亩,当年实现供芽762万个;完成建设育苗点10个共194亩,繁育优质苗木1241万株,其中当年新育苗770万株,两年生苗471万株。
(二)种植区域进一步扩展,面积不断增加。近几年来,在《怀化市100万亩优质油茶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09-2015年)》的指引下,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多措并举促进油茶产业发展,油茶种植区域进一步扩展,种植面积和茶籽产量不断增加。截止2011年底,全市所属13个县(市、区)除洪江区外都已有规模以上油茶种植,种植总面积达140万余亩,茶籽产量达3万余吨。根据测算,项目建设优质油茶基地全面丰产后可实现年产茶油4万余吨。
(三)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种植品种不断优化,良种率逐年提高。近几年来,怀化市林业部门一方面加大育种投入,加强育种管理,大力培育本地高产、优质新品种,积极引进外地品种;另一方面加大更新改造力度,积极淘汰树龄高、产量低的树种,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新造油茶林全部选用高产、优质新品种。目前,以湘林系列1号、16号、31号、32号等品种为代表的优良无性系良种油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良种率逐年提高。二是空间布局日趋合理。根据项目县(市、区)实际情况,坚持以国家油茶基地建设示范县为重点,规划建设2个产业带(南北国、省道线产业带,东西高速、国道线产业带)、5个产业集群(沅陵七甲坪产业群、辰溪产业群、溆浦产业群、麻阳产业群、铁坡雪峰产业群),初步形成了以示范县为龙头、全市全面推进的开发格局,油茶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三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根据项目区土地资源和项目建设规模以及项目建设要求,通过产业带、产业群、集中连片建设等措施,全市油茶种植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一是油茶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截止2011年底,全市油茶企业22个,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7个,总资产24670万元,年销售收入36210万元,从业人员1272人,年生产能力达 2.2 万吨。二是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富源油业有限公司的“运春”牌保健油获湖南省名牌产品,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会同贤胜油业已获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论证和有机食品论证,其“珍湘”牌茶油被评为湖南名牌产品;盛源油业的“侗歌”牌植物油、杨家将油业的“杨家将”牌原味食用油2个产品获湖南省著名商标。三是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日益成熟。项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造林大户为主,林农参与的开发格局。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已有22家企业、30个开发大户和2万多林农参与油茶基地建设。
(五)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在《关于加快优质油茶基地建设的意见》(怀政发〔2011〕5号)精神指导下,各级政府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权交易平台的服务功能,促使现有油茶林和适宜油茶开发的土地向优势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发大户集中;积极引导林农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大力扶持油茶专业合作社,全市油茶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油茶专业合作社35个,社员2593人,当年实现产值2531万元,获得收益489万元。
二、当前全市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种植积极性还未得到充分调动。一是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加上长期以来宣传不够,农民对油茶的价值认识不足,没有把油茶当做商品来经营,习惯于发“露水财”,对油茶林疏于管理,致使多数茶林处于半野生状态,不断老化,病虫害严重。二是缺乏必要的发展资金和技术。油茶种植资金投入,特别是前期投入大,技术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农民自身资金储备不足,而长期以来融资渠道狭窄,农民难以取得足够的发展资金;同时,以丰产栽培技术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落后,农民对技术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均导致种植难度加大。三是油茶种植的比较收益低。第一,油茶成长期较长(5年以上),前期投入较大,收效缓慢。第二,油茶开发仍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以榨油为主,精深加工少,油茶价值没有全部发掘出来,茶籽价格进一步上涨难度加大。第三,政府补贴力度不够。目前油茶新造每亩需投资至少1800元,抚育改造每亩至少需800元,而政府新造、抚育改造补贴仅为500、200元每亩,对农民吸引力不够。四是农村劳动力不足。近年,全市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由于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以学历相对较高的中青年为主,这就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适龄种植人员减少;另一方面是种植人员素质、能力双下降。
(二)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推动力度不够。一是有关政策执行不到位。基层对发展油茶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个别干部认为油茶成长期太长(5年以上),在任期内难以体现出政绩,发展油茶产业热情不够,导致政府制定的油茶产业发展政策,特别是资金落实不到位。二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油茶是经济林树种,成长期长,前期投入大,新造每亩需投资至少1800元,抚育改造每亩至少需800元。由于各级财力所限,虽然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对油茶产业发展给予了一定支持,但主要还是依靠开发者自主投入,一般种植户和企业难以承受。
(三)龙头企业实力不济,难以带动产业全面快速发展。一是产能不足,消化茶籽能力有限,难以带动种植面积快速增长。二是资金不足,难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扩大规模,更新设备,研发新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三是品牌不响,难以掌握市场话语权,取得品牌溢价,提高产品价格。四是创新能力不足,新产品开发落后,综合竞争力难以提升,产业升级乏力。
三、推动全市油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考核机制,抓好制度落实。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对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党政领导的考核机制,将油茶产业建设纳入考核内容。二是要加大督察力度。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对完成情况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并可在资金投入上适当倾斜;对完成情况不好的通报批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全力确保制度落到实处。
(二)强化保障,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一是要通过报纸、电视等传媒加强油茶经济效益、政策扶持等多方面的宣传,帮助农民提高认识。二是要加强技术指导。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农民在油茶培育、种植等方面的能力;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从造林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的全方位跟踪服务。三是要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针对林业贷款期限长的特点,创新贷款管理方式,千方百计满足农民资金需求。四是要鼓励民工回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五是要加大补贴力度,政府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全力整合涉农资金,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六是要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以财政资金分担保费的方式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林业保险业务减小农民负担,降低发展风险。
(三)扶持龙头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一是要加强资金保障。通过实施“银企对接”、协调贴息贷款、政府担保、成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等方式,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全力保障企业发展资金需求。二是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税收返回、建立研发基金等方式鼓励油茶企业加强良种选育、栽培经营、精深加工等环节的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茶籽综合利用率,推动产业升级。三是鼓励联合重组。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推动产业发展。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陈昌前]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