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怀化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来源: 时间: 2013-04-0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湖南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实力不断增强。一是农林牧渔业继续增长。2012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4.83亿元、增加值145.30亿元,同比均增长4.6%,增速较前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分别完成总产值130.95、24.33、82.41和6.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7.8%、4.0%和10.7%;分别完成增加值81.60、21.02、37.90和4.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7.8%、4.0%、10.7%。二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速。全市认真落实各项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加大银企对接、企农对接、品牌建设力度,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2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46家,今年新增28家。其中省级以上24家,国家级1家,产值过亿元的达到17家。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66.59亿元,同比快速增长25.2%。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黔阳”、“麻阳”两大柑橘品牌和“碣滩”茶叶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麻阳”牌柑橘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称号,“黔阳”冰糖橙、“黔阳”脐橙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同时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2年,全市农民纯收入达到5024元,同比大幅增长17.4%。

  (二)粮食生产稳中有升,质量有所提高。一是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长。2012年,全市共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73.54万亩,比上年增加4.83万亩,同比增长1.0%。其中谷物类完成播种面积422.18万亩,比上年增加0.65万亩,同比小幅增长0.2%;豆类完成播种面积12.18万亩,比上年增加0.87万亩,同比快速增长7.7%;薯类完成播种面积39.18万亩,比上年增加3.32万亩,同比大幅增长9.2%。二是种植结构日益优化,旱粮比重进一步提高。为有效提高粮食产量,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市政府依据怀化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发展旱杂粮作为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新的增长点,并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旱杂粮产业发展的意见》(怀政发〔2012〕7号)文件,大力支持旱杂粮发展,全市旱杂粮生产实现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共完成旱粮播种面积157.52万亩,比上年增加11.79万亩,同比快速增长8.1%,旱粮占粮食总播种面的比重达到33.3%,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三是种植质量有所提高,产量有所增长。今年来,各级涉农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支农服务,从种植技术指导、农用机械保养、检修、田间管理、农资打假等各方面为农民保驾护航,粮食种植质量有所提高,单产有所增长,总产量进一步增加。2012年,全市实现粮食总产量182.26万吨,比上年增加4.26万吨,同比增长2.4%。

  (三)养殖业总体形势平稳,畜牧水产全面发展。一是畜禽养殖稳步增长。今年以来,各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三大目标,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健全现代养殖支撑体系,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全市畜牧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2012年,全市生猪出栏334.02万头,同比增长4.0%,猪肉产量25.02万吨,增长3.6%;牛出栏12.93万头,增长6.7%,牛肉产量1.60万吨,增长6.7%;羊出栏40.31万头,增长6.2%,羊肉产量0.69万吨,增长5.1%;家禽出栏4401.13万羽,增长4.6%,禽肉产量6.41万吨,增长5.3%;禽蛋产量1.51万吨,增长3.8%。二是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去年由于旱灾影响,全市渔业养殖出现小幅下降,今年天气好转,降水充沛,加之水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同步增长。2012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到24.23万亩,同比增长4.2%;水产品总量达6.21万吨,同比快速增长11.0%。名优水产养殖稳步推进,甲壳类、贝类、牛蛙、鳖等名优产品产量分别为719、177、130、61.6吨,同比分别增长8.8%、41.6%、5.7%、2.9%。

  (四)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是蔬菜产业快速发展。蔬菜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事关千家万户、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市委政府为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制订了《怀化市“菜篮子”工程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并于今年正式把蔬菜产业纳入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从土地流转、资金筹措、项目监管等方面规范和扶持蔬菜产业发展,全市蔬菜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蔬菜种植面积106.31万亩,同比增长5.4%,其中大中棚栽培面积 1.87万亩,温室栽培面积0.302万亩;实现蔬菜产量119.3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9.3%。发展专业菜地2.5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面积 21万亩;推广无公害蔬菜产品 68个,其中绿色蔬菜产品7个;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112个,参社农户1.59万人;培育各类蔬菜企业51家,其中市级以上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流转蔬菜基地7.69万亩,1000亩以上连片基地发展到 12个;新建机耕道 34km,排灌水渠57 km,滴喷灌栽培 7450亩;新增钢架大棚 412 座,水泥大棚 637 座。

  二是烟叶、药材等经作产业稳步推进。近几年来,烟叶、药材、柑桔、油茶等经济作物价格上涨较快,种植效益显著提高,各地抓住市委政府启动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的机遇,依托本地优势,积极引进外地资金、技术,助推产业发展,全市经济作物实现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完成建设名优茶基地1.36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5.58万亩,实现茶叶产量2179吨,同比增长2.2%;建设柑桔原料林基地2.44万亩,柑橘园总面积达到117.2万亩,实现柑橘产量76.17万吨,同比增长2.1%;建设油茶基地10.5万亩,实现油茶籽产量3.36万吨,同比快速增长20.8%;烟叶完成种植面积4.56万亩,实现烟叶产量1.1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2.4%;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94万亩,实现中药材产量3.91万吨,同比增长8.6%。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一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按照市委政府要求,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2012年,全市共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等水利投资3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2%,位居全省第三;落实农机购置补贴5440万元,新增各类农机具1969台,农机总动力达到330万千瓦,实现机耕面积320万亩、机收面积150万亩。二是农民生活环境不断改善。2012年,全市积极开展“碧水、青山、蓝天”工程,共完成“三边”绿化更新造林3.8万亩,实施封山育林363万亩,新增活立木蓄积175万立方米,提高森林覆盖率0.15个百分点;完成沿河绿化2600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平方公里。同时,继续推进农村污染治理,推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试点,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12年,全市共完成示范村庄整治120个,新建户用沼气池9800口,这些措施有力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养殖风险上升,下行压力增大。2012年,生猪价格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走势,从年初到7月底,生猪价格持续下降,生猪调毛价由18元/公斤跌至13元/公斤;8月初,生猪价格开始止跌回升,生猪调毛价达到14-15元/公斤,但是同比大幅下跌35.5%;到12月份,生猪调毛价稳定在15元/公斤左右,猪粮比为5.9:1,每头猪的养殖效益仅20-40元。由于生猪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养殖风险明显上升;生猪价格同比大幅下跌,饲料价格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使得养殖成本快速增加,养殖效益大幅减少,打压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养殖户出栏明显,补栏放缓,生猪养殖下行压力增大。2012年,全市生猪出栏334.02万头,同比增长4.0%;存栏260.52万头,环比下降4.3%;能繁殖母猪存栏27.91万头,环比下降4.6%。

  (二)农资价格快速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今年以来,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价格呈现全面上涨的趋势,种子价格较上年上涨5%-30%,平均价格上涨超过25%,超级稻品种涨幅更大。尿素价格由去年年初的2100元/T上涨至2300-2400元/T;钾肥由3200-3300元/T上涨至3400-3500元/T,其它化肥价格上涨12%左右。农药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15%,农膜价格同比上涨5%左右。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促进农业生产,但农资涨幅过快、过大,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的效应,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三)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不足。一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落后,难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虽然近几年全市投入了大量资金推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不适应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大部分水利设施多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普遍年久失修,900多座水库带病运行,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不足率不到60%,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不足。二是农业抗灾救灾机制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应对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能力较差。2011年全市遭受大范围春夏连旱,给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2012年5至8月,13个县(市、区)不同程度遭受暴雨灾害,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达256.18万亩,成灾面积91.58万亩,绝收面积91.58万亩;受异常天气影响,今年各种病虫害危害严重,农作物主要病虫草鼠发生面积达1630余万亩次,农业生产受到较大影响。

  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农产品监测预警,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要继续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控,及时了解最新农产品市场供求形势和价格信息,加强农产品成本效益比较分析,预测农产品市场走势。二是要健全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和预警制度。定期举办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发布会,引导农户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经营方式,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农产品供求平衡,促进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

  (二)稳定农资市场,控制农业生产成本。一是要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各级涉农部门要以种子、农药、肥料等为重点,大力清理整顿市场,严厉查处乱涨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维护农民利益。二是要加强农资储备管理。一方面物价、农业、供销等部门要加强对农资供需情况的监测,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变动趋势,引导企业和经营者及早与厂商进行计划对接,储备足量农资。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农资储备制度和财政贴息办法,增加储备能力,提高储备效益,确保农资供应,从源头上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三)继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综合保障能力。一是要继续加强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建设。气象部门要积极提升预警能力,进一步扩大预警覆盖面,提高预警效率;农业部门要认真开展病虫害监测,及时发布病虫害信息,指导农户有效开展病虫害防治;通信、广播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确保预警通信畅通,全面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二是要继续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原有水利设施改造。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重大基础设施和设备,加强对重点病险水库的治理和沟港渠道的疏浚,增强农业基础,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陈昌前]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