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是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和主要环节,对于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固化土壤、美化环境等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3年怀化市农林牧渔总产值为266.27亿元,其中林业产值为27.36亿元,仅占总产值的10.3%,虽高于渔业的比重(2.8%),但大大低于农业(53.8%)、牧业(32.9%)的比重。我们围绕如何加快怀化林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林业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提高林业对第一产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行深入广泛的走访调研,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林业资源状况
怀化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森林基地,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之一,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保持在68.58%,其中会同、靖州、通道等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现有林业用地面积3033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3.4%;有林地面积2563万亩,占全省的16.5%;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7426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6.8%。木材、竹材、水果、中药材、油茶、茶叶等在全国全省都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物种资源宝库和基因宝库。
(一)造林完成情况。2013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39744公顷。其中,人工造林23304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16440公顷;更新造林面积2915公顷。全市共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面积15774公顷;未成林抚育作业面积达到了34958公顷次;中、幼龄林抚育面积48570公顷。累计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63659公顷。全市完成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任务6070公顷(包含人造林3789公顷,无林地和疏林地新封山育林2281公顷)。全市共完成优质油茶林108153公顷,其中,新造1830公顷,抚育改造8188公顷。
(二)工程造林完成情况。2013年全市各类工程造林43.52万亩,其中合格面积34.95万亩,旱灾受损面积8.57万亩。工程造林合格面积中,长(珠)防林面积1.77万亩,退耕还林面积1.65万亩,油茶造林面积0.69万亩,巩退项目面积1.93万亩,造林补贴面积5.45万亩。
(三)封山育林完成情况。2013年全市封山育林面积24.66万亩,其中长(珠)防林面积2.72万亩,退耕还林面积0.8万亩,石漠化治理面积2.75万亩,面上封山育林面积18.39万亩。
(四)乡村林场经营情况。截止2013年,全市共有乡村林场1087个,其中集体林场1009个(包括乡办林场147个、村办林场862个),联办林场78个。经营(管护)面积共有335.26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95.16万亩,经济林面积39.92万亩。林地蓄积量达到984.8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达到4778.6万株。当年完成造林面积5.54万亩,育苗面积1360亩,中幼林抚育面积15.4万亩。当年实现木材采伐产量7.6万立方米,毛竹产量37.8万根。全年完成收入10577万元,其中多种经营收入6106万元。年末实有场员2211人,其中技术人员104人。经营情况能够自给有余的287个,占26.4%;能够基本自给的514个,占47.3%;不能自给的286个,占26.3%。
二、林业资源利用情况
怀化着力突出以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扶持林产加工产业,培育林下经济等新型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原料林、油茶和楠竹三大基地齐头并进,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超过480余万亩。引进并建成了一批以骏泰浆纸、鸿森木业、华宇竹业、东和实业为重点的龙头加工企业,形成了以造纸(浆)、(竹)木板、生物化工、中药材、植物(茶)油和食品为主的六大森工体系,年加工木材320万立方米、楠竹1000万根,是全省最大的木竹制品加工基地。为深入了解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现状,我们走访调查了林业主管部门及会靖通等林业县。以靖州这一传统林业县为例,该县林产工业和林下经济蓬勃发展,但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瓶颈。
(一)林产工业发展现状
1、林产工业加工门类齐全。该县已逐步形成了以中纤板、胶合板、指接板、细木工板等人造板和各类锯材、家俱为主的木材加工体系;以竹筷、竹帘席、竹拉丝、竹炭等为主的楠竹加工体系;以茯苓加工、杨梅加工为主的森林食品和森林药品加工体系;以医用活性炭为主的林产化工加工体系。林产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已初具规模并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共有160家木竹加工企业,其中:中(高)密度纤维板1家,胶合板2家,指接板8家,细木工板1家,家具2家,锯材114家,泰格林纸供材削片13家,楠竹加工19家。年经营加工能力达50万立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达98%。楠竹加工能力120万根,森林食品鲜茯苓年产销交易达8万多吨,杨梅果酒(汁)加工能力达2万吨。木竹加工企业逐步实现了从过去的分散经营形式逐步向集约、规模化经营加工形式转变;从锯台加工棚的粗放形式逐步向具有标准化厂房走精、深加工之路的现代企业转变,木竹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2、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该县通过招商引资,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产品的企业相继落户靖州。如年产10万立方米中密度纤维板企业东和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立方米细木工板企业晟泰木业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杨梅果酒(饮料)企业湖南佰诺酒业有限公司,年产50吨茯苓多糖原粉、7000万支口服液中成药制剂企业湖南补天药业有限公司,这四家企业已经成为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该县林产工业结构发生了质的改变,整体工业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3、为县域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木竹加工业在该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突出,历年来是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2012年,该县林业产业总产值完成15.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仅木竹加工企业实现产值达3.2亿元,完成税费收入达3700万元,占该县财政收入近20%。林产加工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林产加工业的兴旺发展,可以带动交通运输、物流、建筑建材、化工原料、机械机修等相关行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吸引了不少劳力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仅全县木材加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来自于林业产业的收入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以上,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60%以上。
(二)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林下种植成效显著。一是林下茯苓种植效益突出。全县有3.38万户、12.1万余人从事茯苓生产和茯苓加工,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投资3600余万元修建了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基地——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该市场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有营销专业户895户,每年收购县外鲜茯苓达5万余吨,年产干茯苓2.7万余吨,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和美、日、韩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茯苓加工每年为地方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新增税收3000万元以上,销售总收入达11.2亿元。二是林果经济不断增量提质。全县以本土木洞杨梅、柑橘为基础,发展成以靖州木洞、浙江乌梅、东櫆为主的杨梅产业,以柑橘、冰糖橙、椪柑、桔橙为主的柑桔产业,同时发展蜜柚、高山葡萄、油桃、李子、山核桃等特色水果产业,形成杨梅10万亩,柑果5万亩,其它特色水果5万亩的林果生产基地,从事林果生产的林农达2.1万户,年产值达1.9亿元。三是林下金银花、百合、葛根、烟草种植规模不断增大。全县种植面积达6万亩,从事种植的农户达6000户,年产值8000万元。
2、林下养殖不断壮大。一是林牧产业蓬勃发展。如鸿运综合养殖场利用尧管、龙井坪等山林建立养殖基地,每年饲养1.2万套种鸡和6万只商品鸡,其高科技孵化厅可常年向社会提供父母代种鸡15万套,商品鸡苗150万套,年平均出栏商品猪1000头,产仔猪1000头,年创产值2000余万元,产品远销云南昆明、四川、贵州及黑龙江等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农博会及省农博会并获奖。目前,全县在林下放养畜禽的林农有1.8万户,畜禽养殖增加了林农收入,年人均增收3500元。二是林渔产业稳步增长。如新厂镇八亚库区水面面积达5000余亩,年产鲜鱼70万斤,干鱼3万斤。仅渔业养殖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可达3018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6万元。全县从事林下渔业养殖的人员达到1万余人。三是林下养殖呈现生态综合化趋势。利用林间附着物喂养畜类、禽类,畜类、禽类的粪便用于肥沃林地、喂养渔类、制作沼气,形成林下生态循环经济。如大堡子镇岩湾生态养殖、新厂镇八亚生态渔业场、文溪金马生态养殖园、新厂镇岩鹰坡生态养殖等,均产生了高于单一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效益。
3、森林旅游多形式发展。近年来,随着该县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升温,森林农家乐也随之壮大。其中,三锹地笋苗寨被评为三星级乡村旅游服务点,排牙山马苑山庄被评为二星级乡村旅游服务点,排牙山麓青龙界生态休闲农庄正在申报五星级生态休闲农庄。目前全县有各种森林农家乐100多家,旺季从业人员达3000多人。该县形成了以森林生态资源为核心区域,以地笋苗寨为主的民俗文化游,以生态农庄为主的生态休闲游,自行车自驾游、排牙山地理冲原始森林徒步探险游,以杨梅为主的靖州杨梅节、苗侗文化为主的芦笙节、姑娘节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格局。
三、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一)林产工业发展与资源供应矛盾突出。主要是近年来可伐资源和木材限额采伐计划大幅减少。2012年底商品材可伐资源仅为56.9万立方米,而2007年底该县商品材可伐资源195万立方米,是2012年的3.4倍;2012年省市下达该县木材主伐计划12万立方米,实际完成11.9万立方米,而2007年省市下达该县木材主伐计划24.3万立方米,实际完成24.3万立方米,分别是2012年的2倍。
(二)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全县160家木竹加工企业除12家批准设立的削片厂外,实际年木材生产加工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的企业超过50﹪,大多数企业停留在散、小、差和以锯台加简易工棚租地生产的状态。即使生产集中度相对较高的中纤板企业东和公司,年生产能力为10万立方米与全国同行业规模也相差甚远;晟泰木业有限公司设计年生产能力3万立方米细木工板,实际从未达到产量。该县楠竹加工企业停留在较粗放的加工形式,生产设备大部分是低价购买的二手设备,生产的产品多为市场较为饱和的初级产品,如竹筷、竹帘席、竹拉丝等。
(三)精深加工程度不高,产业链条不长。该县具有较大产业规模、从原料基地到终端产品产销一条龙的长链条企业还是空白。虽然近年来该县林产工业发展较快,经济总量有所增加,但多为家族企业和分散经营的小厂。企业自主品牌少,产品雷同单一,自主知识产权和科技含量甚低,核心竞争力不强。林工企业通过IS09000系列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只有4家。
(四)宏观调控力弱,产业投入不够。林产工业宏观管理缺少行之有效的调控手段,缺乏行业统一规划,行业自律性差,恶性竞争加剧,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森林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多数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效益不佳,向银行贷款难,缺乏必要的扶持和贷款支持,企业难以扩大再生产和技术改造,创新能力严重乏力,企业发展缓慢。
(五)木材集散中心地位逐渐弱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木材市场开放以后,怀化一直是湘、桂、黔三省接边地区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周边地区的木材基本上通过本地火车转运出去,怀化木材市场行情变化一直代表南方集体林区木材市场行情变化的晴雨表,且木材销售价格在周边地区价格最高。近年来,由于全国高速公路网形成,周边县市交通状况的改善,尤其是包茂高速、贵广高速的通车,木材商品由原来铁路运输为主演变为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周边县市的木材不再通过怀化转运而是直接运输出境,加之周边县市生态保护力度加大,木材采伐量逐年减少造成流入本地木材量相应减少。以靖州为例,2007年外地流入该县的木材达46万立方米,而2012年减少近一半,仅24万立方米。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工程造林步伐。大力推进杉木、马尾松等工业原料林、油茶等经济林、长(珠)防护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造林步伐。充分利用集体林权改革成果,调动广大林农和大户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造林面积,提升造林结构和质量。组织市本级林投公司做好融资,为中坡、凉山森林公园建设和环城森林生态圈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积极探索、总结、推广市本级和会同县林业投资体制改革经验,争取在其他林业重点县组建林投公司,进一步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
(二)加强产业整合建设。一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林业产业园区是林产工业发展的载体,可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聚集,推动林产加工产业链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要制定一定的入园门槛和标准,适当提高产业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和行业增加值。二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原材料的供应,年度木材生产计划要优先考虑龙头企业,确保重点企业生产所需原料的供给。三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按20%比例大幅调减森林采伐限额,继续压缩部分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散小差木竹加工企业,切实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损耗。四是鼓励发展以股份制为主的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林产加工企业,形成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据调查,全市共有120个林业专业合作社,仅占全市专业合作组织的7%,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拓宽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一是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依托良好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如会同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沅陵五强溪国家级湿地公园等,大力发展自助游、休闲游、民俗游、科学探险等多形式的旅游度假活动,大力改善和提升旅游基础设施水平。二是以现有的897万亩重点公益林为依托,以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碳汇交易为契机,以工程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五城同创”为抓手,树立和巩固“生态立市”的战略方针,建立碳汇交易平台,争取开展碳汇交易试点,确立林业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四)加强统计工作协调培训。林业部门和统计部门都有林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核算体系,但统计口径、内涵外延、指标体系都有很大不同。林业部门统计口径大于统计部门口径,包括第一、二、三产业,涵盖了育种育苗、造林更新、经营管护、木竹采运、种植采集、繁育利用、生产服务、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各个环节,而统计部门的林业统计只包括第一产业的育种育苗、造林更新、经营管护、木竹采运等较少指标。因此,林业部门的林业产值要大于统计部门相同口径的林业产值。林业系统要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培训,组织县市区统计人员学习统计软件,对统计指标进行系统学习,让基层统计人员掌握基本的林业统计专业知识。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 胡少华]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