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经济整体提质增速:企业增效,财政增收,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日趋旺盛,进出口持续活跃,经济发展速度在高位区间运行。但在上半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制约因素,将会影响到下半年经济的运行状况。
一、上半年全市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全市经济运行速度处于高位区间。
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58亿元,增长13.8%,增速较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60.62亿元,增长3.4%,增速较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二产业141.42亿元,增长15.4%,增速较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三产业131.54亿元,增长17.4%,增速较同期提高4.6个百分点。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比重上升,三产业贡献率提高。到目前止,全市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8.2:42.4:39.4,二产业提高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4.9%、44.9%、50.2%,贡献率同比上升最快的行业是三产业,贡献率提高了7.7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总量达到了268.44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5%,增速同比增长13.2%,较同期提高了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来,一产业55.60亿元,增长3.2%,二产业111.77亿元,增长14.3%,三产业101.07亿元,增长18.0%,与去年同期比,一产业回落1.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提升0.6和4.9个百分点。
(二)全市生产情况有快有慢。
1、农业生产发展增势趋缓。
一是种植业产量稳定,增速保持在3.5%以上。今年4、5月份以来,降水偏少,7月更是出现十年一遇的大旱,致使部分农作物种植效益较往年降低,早稻、烟叶、瓜果类等种植面积略有下降。但是中央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仍较高,油菜等春夏粮食作物总产量稳定。上半年,全市完成种植业总产值32.62亿元,同比增长3.8%。二是生猪出栏数继续下降,畜牧业增速在3%以下。从目前衡阳市的养殖业来看,虽然生猪价格不断上涨,但是并没有给生猪养殖户带来活力,原因就在于饲料价格、仔猪价格等养猪成本的大幅提高,抵消了养殖户的生猪养殖的大部分收益,极大挫伤了养猪户的积极性。上半年,全市出栏生猪387.06万头,同比下降3.47%。因此,种养业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到较高的水平,还有一定的难度。
2、工业生产继续加速上行,工业化步伐加快。
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31.91亿元,增长16.3 %,增速较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4%,直接拉动GDP增长6.1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4.58亿元,同比增长21.6%。主要特点:一是规上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衡阳市是个老工业城市,而且是重工业城市,上半年全市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为22.6:77.4,上半年全市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5.49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高出轻工业5.2个百分点,全市排名前十的工业企业均为重工业企业。二是改制后的国有企业生产发展明显加快。全市226家国有企业,累计批准改制206家,已改制110家。一批重点国有工业企业经改制后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如衡阳新华化工冶金总公司(原272厂)上半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84.2%,中钢集团衡阳重机有限公司(原衡阳冶金机械总厂)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39.4%。在重点改制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幅自3月以来逐月攀升,分别为10.8%、13.5%、15.9%、16.5%。三是规上骨干工业企业主导作用明显。上半年,衡钢、水口山、特变电工、耒阳大唐等十大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13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量的五分之一强,与上年同期比,增长33.0%,远远高于全市工业发展速度。尤其是十大企业中的特变电工、新华化工等企业今年以来增速始终保持在50%以上,衡钢、水口山等企业增速保持在20%以上。四是全市中小型工业企业和园区工业发展迅速。上半年,中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3.04亿元,同比增长27.6%。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21.99亿元,同比增长30.4%。在全省上半年新型工业化考核中综合排名全省第6。
(三)全市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1、规上工业企业效益快速增长。
一是产销衔接较好。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741家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3.59亿元,同比增长34.1%,产销率为99.859%,同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二是企业利税大幅增长。实现利润总额7.51亿元,同比增长72.8%,实现利税14.87亿元,同比增长51.4%。三是企业资金周转加快,效益提升。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62.85%,同比下降2.8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75次,同比提高0.2次,综合效益指数达到205.58,同比提高了40.7个百分点。
2、财政、税收快速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半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5.29亿元,增长32.1%,地方财政收入15.09亿元,增长28.5%。国、地税收总额11.45亿元,增长37.7%,入库10.01亿元,增长32.4%,税收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随着可用财力的较快增长,社会保障事业、教育、农业等方面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投入资金增速较快。一般预算财政支出35.39亿元,同比增长56.8%,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11亿元,增长74.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9亿元,增长91.4%;教育支出6.58亿元,增长41.7%。
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较快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7元,增长11.6%。全市在岗职工劳动报酬总额35.72亿元,增长30.0%,劳动报酬水平较大幅度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239元,增长10.8%,其中工资性收入1067元,增长16.0%。
(四)全市投资适度、消费旺盛、进出口活跃。
尽管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已连续四个月保持2位数的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39亿元,增长21.4%,其中城镇以上52.60亿元,增长21.9%,房地产开发9.68亿元,增长39.1%,农村投资18.79亿元,增长20%。从所有制看,全市投资的支撑点是有限责任公司、港澳台投资,分别增长71.5和191.6%。
全市消费需求扩大,增速加快。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3亿元,增长16.7%,为历史最好水平。从地域看,市级消费旺盛,增长17.5%;县及县以下增长15%以上。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5.3%,住宿餐饮业增长20.9%。
据海关1-6月份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4.43亿元,增长77.3%,其中出口3.47亿元,增长54.8%,进口1.38亿元,增长160.3%。
(五)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据统计,全市上半年综合能源消耗量为214.94万吨标准煤,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73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12吨标准煤/万元。
二、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排位
今年上半年衡阳市主要经济指标纵向对比形势可观,但与省内兄弟城市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在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七个主要经济指标与全省及各市州的对比中不难发现,全市位居上游的指标只有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财政总收入两个,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基本居中,而其余三个指标位居下游。从增幅看,全市GDP排第八,规模工业排第八,城镇以上投资排十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第六,财政总收入排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十四,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第十二。
三、衡阳市下半年经济运行中应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1、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和不确定因素逐步显现。
一是农资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农民增收。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虽然今年农产品价格一路上涨,但农资、饲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超过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农民从农产品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在上半年农村人均现金收入中,近一半来自于工资性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同比增长3.5%。二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加入到打工大军中,农村只留下“6199”群体(留守儿童、留守老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造成部分农田抛荒,家庭养殖锐减,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三是农村水利设施陈旧,难以抵御自然灾害,6月份以来,全市降雨量不足常年的10%,全市旱情严重,部分农村出现饮用水困难。
2、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经济滞后,部分大中型企业增长乏力。
在全市规模工业中,国有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速只有17.0%,而集体经济工业增加值增速更低,只有4.38%,除此之外的股份制经济、股份合作制经济、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增速均在25%以上,高出全市平均水平。另外,在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的前提下,全市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30%以上,而占据了规模工业的半壁江山的大中型规模工业企业上半年增加值累计增长只有18.8%,低于中小型企业发展速度,也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在上半年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的骨干企业中也有部分企业增速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
3、投资缺乏后劲,要维持20%以上的增速仍需努力。
虽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月攀升,但是存在三大制约因素:一是结构性矛盾。从所有制看,除有限责任公司和港澳台投资外,其余所有制同比增幅均为负增长;从行业看,受新型工业化的影响,除工业投资同比增加外,其余一、三产业及建筑业投资额度都不同程度下降。二是全市投资项目储备不足。上半年城镇投资施工项目个数296个,下降8.9%,新开工项目仅179个,下降16.4%。三是重点工程开工情况不理想。全市今年98个重点项目只有73个项目开工,开工率为74.5%,其中新列的58个重点项目还有25个没有开工,开工率为57%。
4、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宏观调控趋紧。
今年以来,国家已经六次上调存贷款准备金率,银信部门紧缩贷款闸门、收紧银根的气氛越来越浓,全市上半年各项贷款比年初的增幅一直维持在10%以下,与去年同期比,短期贷款中的工业贷款、商业贷款、中长期贷款中的技改贷款月末余额都出现下降,降幅最大的是工业贷款,下降了9.05亿元。由于工业短期贷款的减少,部分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现象已经显现。
5、物价仍在沿上涨的上行通道运行。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5.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0%。构成CPI的八大类指数六升二降,推动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就是食品类,在这类中上涨最快、影响最大的又是猪肉价格,生猪收购价已上涨到12.8元/公斤左右,零售价格已突破25元/公斤,并且还将继续上涨,因此肉禽及制品累比从元月份的129.8%已上升到135.7%。最近,方便面、豆制品、奶制品等消费品涨价或正在酝酿涨价,整个消费品市场价格总体还将看涨,物价上涨加重了城镇、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负担,特别是城镇弱势群体的生活负担,影响社会稳定。
6、经济结构对全市经济影响较大。
从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各市州排名可以看出,一产业、二产业、工业增加值都是排名第11位,第三产业以增长17.4%遥居全省第一,比排位第二的张家界高近1个百分点,因而可以看出支撑全市经济速度排名全省第八,主要依靠第三产业,而三产业又主要是依靠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5.1%的增速支撑,在以往的分析中,我们说过这一块增加值主要依据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幅和地方税收中的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增幅两个指标推算,但这两个指标预期的不稳定性较大。此外,尽管全市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一产业的比重虽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仍占18.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高出3+5城市群7个百分点,更无法与长株潭地区(5%-9%之间)相比,据测算,如果全市经济结构达到全省平均水平(11.4:46.7:41.9),全市经济将达到14%以上。
四、几点建议
1、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衡阳市是个农业大市,但目前衡阳市农业还停留在靠天吃饭阶段,只有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因地制宜地根据现有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粮、油、禽、蛋等农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由初加工转向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给农民带来实惠。另外,还要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现有的山塘水库进行定期维修,提高农业的防涝抗旱能力。
2、加强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监测与调度。
新型工业化是今年的全市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为此,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更要密切联系重点工业企业,及时发现生产运行中存的问题和困难,对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类似电力、运输、资金等方面的“瓶颈”,千方百计着手解决。另一方面做好企业的生产要素调度工作,切实保障重点工业企业的生产需要。
3、加大投资项目的储备,扩大工业投资规模,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方面,我们要借助中部崛起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积极引进涉及农业、工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方面的项目,高度重视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做好服务工作,使更多的投资项目到衡阳来落户,为全市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加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规模,扩大工业企业生产规模,提高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以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
4、扩大内需,加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目前,衡阳市经济增长方式正由投资型转向消费型,扩大城乡消费,可以缓解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一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尤其是在目前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更要关注中低收入者和城镇弱势群体生存条件。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农村医疗合作、教育等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衡阳是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发展旅游业前景广阔。要抓住创建旅游文明城市的机遇,打造旅游品牌、吸引外地游客到衡阳市观光旅游消费,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休闲、健身等文化娱消费,扩大消费领域。
[衡阳市统计局 张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