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第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后期展望

来源: 时间: 2007-11-1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紧紧围绕“赶超发展,富民强市”战略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加快、活力增强、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展望后期,全市经济仍有望继续保持高位稳健运行。但当前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1-9月份,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质量不断提高。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市前三季度累计完成生产总值570.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4%,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其中一产业119.67亿元,增长4.5%;二产业239.07亿元增长18%;其中工业增加值221.65亿元,增长19.4%;三产业212.08亿元,增长16.4%。

    2.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至三季度止,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2亿元,增长4.6%。其中种植业90.44亿元,增长4.8%,林业1.99亿元,增长8.6%,畜牧业80.77亿元,增长3.7%,渔业14.35亿元,增长6.0%。牧业生产方面:全市共实现牧业总产值191.2亿元,同比增长4.60%。1-9月出栏肉猪630.68万头,同比下降4.1%;出售和自宰的家禽6444.73万羽,增长6.9%;生猪出栏6444.73万头,同比减低2.39%;生猪收购价格经过一段时期上涨后目前略有回落并趋于稳定,当前价位维持在    元/公斤之间。我市粮食种植面积534.58千公顷,同比减1.44%.今年农业出现的新热点是粮食、肉、禽、蛋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早谷上市后,其价格高升高走,同比上涨    %;蛋类价格上涨   %。 

    3.规模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企业效益提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148.03亿元,同比增长38.47%(9月份增长74.37%),比上年同期加快1.67个百分点。一是重工业快于轻工业;二是股份制经济增长迅速,占同比增长33.18%,。部分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啤酒、水泥、化肥等分别增长41.95%、57.52%、118.05%;三是新产品产值增势强劲,增幅达67.98%,占规上工业产值的14.5%;四是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9.03%。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7.12亿元,增长71.7%,实现利税31.68亿元,增长42.27。实现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4.01,同比提高44.36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9月份,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50亿元,增长23.5%,较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0.61亿元,增长31.3%;农村投资32.90亿元,增长4.5%。至目前,城镇投资施工项目452个,新开工331个。一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成为最大亮点。1-9月,全市共完成工业固定增产投资667547万元,占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66.4%,同比增长达44.6%。围绕全市六大产业群,以建滔实业、衡钢集团、特变电工等为代表的制造业投资最抢眼,1-9月共完成技改投资552566万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82.8%,比重居全省首位。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火热。今年1-9月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1080万元,同比增长53.5%,增速为近年来最快。三是项目资金来源充足,1-9月,全市500万以上城镇项目中共到位项目资金865997万元,同比增长25.3%,其中自筹资金比重打70%。

    5.消费市场保持活跃。一是零售业消费品市场继续火暴。1-9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61亿元,增长17.2%。其中市、县、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111.64亿元、29.11亿元、56.86亿元,分别增长17.9%、16.4%、16.3%。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61.94亿元,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4.78亿元,增长21.6%。二是高档和享受型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热点。高档家具、金银珠宝、体育和娱乐用品、汽车等消费分别增长324.6%、263.1%、136.9%、101%。三是住宿餐饮业高速增长势头不减。1-9月我市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亿元,同比增殖4.2%;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幅37.0%,增势喜人。

    6.外资外贸稳定增长。1-8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55848万美元,增长59.9%,其中进口18229万美元,增长130.2%,出口39326万美元,增长39.33%。实际利用外资18069万美元,增长34.0%,新签合同54项,与同期持平。

    7.财政收入快速增长。1-9月份,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7.18亿元,增长30.4%。在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4.60亿元,增长32.61%。呈以下特点:一是地方收入回升上划税收回落。1-9月,地方财政收入22.5亿元,增加5.48亿元,增长32.2%,较上月提高0.5个百分点;上划“两税”收入9.41亿元,增长18.8%,上划中央省所得税5.26亿元,增长18.8%,较上月回落3.97个百分点;上划中央省所得税完成5.26亿元,增长47.63%,较上月回落1.04个百分点。二是主体税种呈现“两增两减”增长态势。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呈恢复性增长势头,增幅较上月分别提高4.4和1.87个百分点,增殖税和个人所得税出现持续回落,增幅分别比下月下降4.15和3.23个百分点。三是契税、耕地占用税成增收亮点。全市契税入库9892万元,增加3054万元,增长44.66%;耕地占用税完成10104万元,增加3697万元,增长57.7%。四是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贡献增大。三季度,县级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1.87万元,增加54612万元,增长33.29%,对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量的贡献率达63.03%,同比提高9.39个百分点,比市区增幅高出6.83个百分点。五是财政支出增长较快。全市一般预算支出53.47亿元,增长43.3%。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幅在40%以上。

    8.金融运行稳健。1-9月份,全市金融机构本币存款余额773.50亿元,较年初增长14.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83.34亿元,较年初增长12.17%。金融机构本币贷款余额332.55亿元,较年初增长12.06%。在短期贷款中工业、商业贷款分别较年初下降了8.4%和0.42%,农业贷款较年初提高了27.33%。在中长期贷款中,基建和技改贷款分别较年初上升27.67和0.84个百分点。

    9.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至三季度止,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1元,增长13.3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360元,增长12.14%。

    10.物价水平升降有度。1-9月份,全市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R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累计分别上升了5.52个、4.91个百分点,其中CPI比上月下降0.07个百分点,RPI较上月提高0.19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当前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农村经济发展仍有一定风险。一是种粮比较效益仍然较低,部分农民不愿多种田,对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造成较大压力;二是生猪市场波动大,生猪疫病防控手段仍有欠缺,农民对补栏养猪仍存顾虑;三是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抗风险能力不强。今年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造成我市部分乡镇无法正常插秧或灌溉的被动局面,使晚稻生产遭受了一定影响。

    2、部分大中型企业存在多种制约生产增长的因素。工业因煤电等生产资料紧俏,价格持续上涨,投资后劲支撑不强。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筹集难度加大。本年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而自筹资金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同比增长26.3%,占本年资金来源的比重为70%。二是缺乏重大项目,新开工项目投资总规模出现下降趋势。

    3、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全市出口影响已开始显现。7月1日开始国家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并加征关税对衡阳市出口的影响开始显现。海关统计数据也表明,7、8月份全市出口额均较上年同月有所下降,1-9月出口增幅为39.33%,较去年同期下降49.5个百分点。

    4、企业成本费用上升较快。受国家多次提高存贷款利率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全市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和企业的财务费用将明显增长。
    
    三、全年经济走势及主要经济指标预计
 
    1-9月,全市经济保持总体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为后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展望全年,经济发展有利因素占主导,总体依然向好。

    ——从内外环境看,经济走势依然较好。国际方面,尽管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但世界经济依然保持活力。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为4.7%左右。国内方面,经济前景一致看好。投资可能继续保持较高增幅,消费稳定增长,企业利润增长较快。最近,国际机构纷纷调高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增长季报》预测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11.3%,2008年增长10.8%;亚洲开发银行最新发布报告也预期今年中国经济增长11.2%,明年增长10.8%,均调高了原来的预测值。

    ——从政策取向看,保持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较多。一是党的十七大特别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行动纲领。二是衡阳被列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范围,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三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一系列扶持生猪生产政策措施的实施将逐渐发挥作用,对稳定全市生猪生产将发挥积极作用;四是中央将更加注重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国债将进一步倾向中西部地区的卫生、医疗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衡阳市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五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有利于衡阳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扩大消费需求,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衡阳市自身情况看。经济发展已进入新一轮扩张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日趋强劲。三次产业中的第一产业虽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仍可望保持一定幅度增长;工业经济走势基本平稳,虽然存在一些影响生产与效益的因素,但不会造成大的波动,特别是随着三季度一批新企业进入规模笼子,四季度全市规模工业经济增长有望得到有力支撑;房地产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快速发展将有力推动第三产业整体持续较快增长。
    
    但后期经济快速增长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主要有:国际石油价格、粮价和其他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升,对我国通货膨胀形成较大外部压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加剧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此外,货币紧缩政策将直接降低贷款投放速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投资。     综合分析,初步判断四季度衡阳市经济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全年经济增长率可望突破全年工作目标。
 
    四、后期对策建议
 
    前日,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所作报告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结合衡阳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对我市后段经济工作建议如下: 
    
    1、抓好政策对接,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十七大”报告提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表明中央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新一轮财政政策的重点将放在解决地区差距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上。衡阳市基础建设历史欠帐较多,社会保障负担很重,宜抓住机遇,计划先行,围绕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谋划开发项目,抓住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加强项目开发、调度、申报,积极争取获得国家更大支持。
 
    2、深入分析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向导作用,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前,国际油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扬、限制性产业政策等影响工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衡阳市工业要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求和市场变化,按照有保有压、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关停和优化升级。同时积极推进区域深度合作和配套互补,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和重点产业集群,壮大培育核心企业和新兴产业。各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工业运行态势,做好预警预报工作,有效引导企业调整生产规模,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优化产品结构,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工业整体竞争力。
    
    3、抓住证券市场机遇,加快企业直接融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联系到当前证券市场红火以及央行不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着力解决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央进一步加快证券市场发展的方针已经明显。而从衡阳市情况看,一方面企业从银行贷款和引进外资不仅成本较高,而是难以完全满足建设和生产需求,另一方面上市融资规模远落后于近邻地市。因此,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势在必行。衡阳市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措施,对有上市潜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养和推介,以促成更多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获得更快发展。同时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力培育和发展专业化证券中介机构,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优质服务。

    4、积极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衡阳市GDP中工业增加值比重较大,工业中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较大,结构调整难度和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要建设生态文明,一是要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三是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落实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投入措施;四是无情关停,有情安置。对小水泥、小造纸、小化工、小制革、小玻璃等污染严重企业,一方面限期关停,一方面抓快相关配套措施出台,以解决企业的具体困难,安置好相关人员生活,取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衡阳市统计局 刘铁桥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