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衡阳市农村工作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农民增收为主题,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大劳务输出和农民工培训,使农民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据衡阳市农调队对全市750户农户抽样调查数据结果表明,2007年衡阳市农民总收入为6237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91元,同比增长12.4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提高1.21个百分点;农民总支出为502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3元,同比增长11.8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提高2.3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85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20元,同比增长14.53%,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0.37%,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提高7.43个百分点。2007年衡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指标在全省14个地市州中排第4位,增速排在第7 位;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904元高出981元,增速低0.7个百分点。
一、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动力。2007年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 2142元,比去年增加344元,增长19.16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对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3.85%,成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力。其中,外出务工收入人均1578元,比去年增加228元,增长16.88%;在本地务工收入(含在本地乡镇企业务工和在本地打零工的收入)人均564元,比去年增加116元,增长25.89%。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主要是一方面衡阳市外出务工人数稳定增长,另一方面2007年农民工资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据调查2007年衡阳市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已经达到168万人,比去年增长12.38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月工资平均水平达到1201元,比去年增长12.73%。而本地农民务工收入快速增长是由于在家的劳动力人数日益减少,而外出务工的农民因为在外工资性收入更高,再加上来回的交通费用,回家来作农活,比较效益上划不来,故大部分外出农民是花钱请在家农民帮助干农活,导致本地零工日工资水平也大幅提高。据调查目前衡阳市农民打零工的日工资普遍在60-70元,比去年提高了10-20元。
(二)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收入增加较快,成为2007年衡阳市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又一推力。2007年衡阳市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收入人均2880元,比去年增加205元,增长7.66 %,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42个百分点。其中,出售种植业产品收入人均1619元,比去年增加88元,增长5.73%,增速提高0.39个百分点;出售牧业产品收入人均963元,比去年增加76元,增长8.83 %,增速提高9.98个百分点;出售林业产品收入人均110元,比去年增加24元,增长27.36%,增速提高22.48个百分点;出售渔业产品收入人均139元,比去年增加16元,增长12.86%,增速提高1.04个百分点。2007年农民出售农产品获得的收入较快增长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抽样调查,2007年湖南农产品生产者出售价格指数为130.6(上年同期为100),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11.8、115.6、143.9和107.1。农产品价格特别是在生猪价格的强势带动下上涨30.6%。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使农民的收入获得大幅增长。
(三)二、三产业生产经营现金收入平稳增长。2007年全市农民从二、三产业中获得的经营现金收入人均为879元,比去年增加84元,增长9.56 %,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现金收入人均182元,比去年下降0.95 %;建筑业现金收入人均184元,比去年增长12.28%;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现金收入人均153元,比去年增长14.19%;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现金收入人均202元,比去年增长5.99 %;社会服务业现金收入人均76元,比去年增长4.84%。2007年衡阳市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比较平稳,只有交通运输业和邮电业增长较快。
(四)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增速很快。2007年衡阳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41元,比去年增加11元,增长35.48%;转移性收入人均达到了295元,比去年增加45元,增长18.8 %。其中,粮食直补收入人均24元,增加4元,增长20.7%。。财产性和转移性现金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惠农支农政策,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双低”油菜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种粮农民综合直补、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补贴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力度的加大。
二、农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但支出受物价上涨影响明显
2007年衡阳市农民总支出为5020元,比去年增加533元,增长11.87%。其中生产性支出为1136元,比去年增加53元,增长4.88%;消费性支出为3554元,比去年增加437元,增长14.02%。从全市750户调查户汇总的数据结果来看,体现农民生活质量的家用电器、通讯工具,特别是彩色电视和手机人均拥有数量比去年明显增多,农民用于生产性和消费性的大额投资增多,表明农民的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提高。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也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一部分贫困农户受到影响更大,农民用于食品等基本生活消费方面的支出所占的比例有所加大,2007年衡阳市农村恩格尔系数为50.8%,比去年同期只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从2007年全年农民支出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农民货币购买力进一步加强。2007年,衡阳市农民的商品性生活消费支出额达到2713元,比去年增长289元,增速为11.94%,商品性生活消费支出额占全部生活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达到了76.34%,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的商品性支出占全部食品支出额的比重为45.88%,衣着、生活用品、居住等各项支出中货币性支出的比重均已达到98%以上。数据表明2007年衡阳市农民的货币购买力明显提高,而农民生活消费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表明了衡阳市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和质量继续得到改善。
(二)农民用于购买家用电器、交通通讯工具的消费性支出增加较快。2007年,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87台,比去年增加20台,增长29.85;影蝶机39台,比去年增加10台,增长34.48%;电冰箱29台,比去年增加12台,增长70.59%;摩托车40辆,比去年增加6辆,增长16.68%;电话座机54座,比去年增加3座,增长5.88%;手机81部,比去年增加14部,增长20.90%。农民拥有高档耐用生活消费品,特别是彩电和手机的数量大幅增加,表明衡阳市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三)食品支出大幅增加。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食品消费现金支出1808元,比去年增加218元,增长13.73%。一是在主副食方面增长,农民购买谷物支出人均328元,增长9.56%;购买食用油支出人均70元,增长13.69%;购买肉禽蛋等支出人均305元,增长40%;购买水产品及其制品支出69元、增长16.32 %。二是茶叶饮料支出10元,增长41.49%;三是其他类食品支出211元、增长16.74%。四是在外饮食支出迅速增长,全年农民在外饮食支出人均468元,增长15.83%。2007年二季度以来食品生活消费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的消费倾向受价格的影响明显,大幅涨价的食品主要是猪肉消费量呈下降,价格平稳、涨幅不大的食品消费量基本平稳。全年人均购买猪肉9.7公斤、同比下降17.2%;鸡0.94公斤、同比增0.15公斤;鸭0.25公斤、增加0.02公斤;鸡蛋0.93公斤、增加0.11公斤;鱼5.51公斤、增长5.37%;蔬菜16.33公斤,增长10.3%。
(四)农民生产性大额投资支出增加。2007年衡阳市农民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63元,同比增加10元,增长18.96%。在农民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中,每百户有8户发生了大额投资,且投资额在2000元以上。农民生产性大额投资的增加,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引导,如农机具购买补贴、生猪养殖大户补贴等政策,另一方面是是农民从农业规模经营中获利增加,对规模农业生产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五)医疗保健支出快速增长。2007年农民医疗保健支出人均216元,比去年增加87元,增长26.75%,比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快12个百分点。2007年人均购买药品支出87元,比去年增长20.86 %;医疗费支出人均126元,比去年增长30.89%。农民医疗保健费用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07年衡阳市大力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保意愿强烈,参保率很高,同时医疗药品和医疗费价格也快速增长。
2007年衡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虽然创出了自1997年来的新高,但我们也要看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也是突飞猛涨,农产品和农资价格的大幅上涨对消费能力脆弱的农民也构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因此如何让农民在农产品涨价中真正受益,让农民的腰包真正的鼓起来,还任重道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强”;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村美”;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富”,衡阳市农民收入必将持续快速地增长。
[衡阳市统计局 刘霖 周新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