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阳市在遭受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影响的情况下,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以赴奋起抗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各级各部门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恢复生产和保障人民生活,确保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工业经济逐步恢复;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市场比较活跃;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从总体上看,经济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增幅回落的势头已经显现,尤其是工业生产滑坡;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长缓慢;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减少;物价涨幅过大等经济发展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形势比较严峻。
一、一季度经济形势及主要特点
(一)经济总量上升,速度明显回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第三产业的推力。
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增幅回落7.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14亿元,增长2.3%,增幅回落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66.41亿元,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上年同期增长15.5%),第三产业69.43亿元,增长16.5%,增幅回落0.7个百分点。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的支持。
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拉动GDP增长0.47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14亿元,同比增长2.3%,增幅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种植增长2%;林业下降 8.1%;牧业增长2.4%;渔业增长3.6%。出栏肉猪268.73万头,增长1.8%;出笼家禽2666万羽,增长6.3%;水产品6.85万羽,增长2.6%。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2%,直接影响GDP下降1.03个百分点。其中由于工业速度的下降影响GDP下降0.8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8.4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与1-2月份的情况比较,随着受灾企业的逐步恢复,下滑的势头有所减缓。至3月末全市785家规模以上企业仍有81家停产,287家企业生产比上年同期减产。从分县市区完成情况看,下降比较多的有耒阳市下降44.58%;常宁市下降15.78%;蒸湘区下降19.26%;石鼓区下降12.93%。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采矿业同比下降12.93%。制造业增长0.2%;电力、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6.54%。从分行业来看,煤炭开采下降48.8%;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下降26.9%;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下降21.9%;盐卤化工及化工原料制造业下降23%;唯有输变电设备和交通设备及汽车零配件制造业分别增长17.4%和36.95%。从重点支柱企业完成情况看,衡钢集团下降5.4%;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下降33.4%;建滔化工和大唐耒阳电厂分别下降29.7%和2.2%。增长较快的有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天雁机械厂和古汉集团,分别增长22.64%、49.7%和24.8%。
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以外)受批零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及其他服务业大幅增长的拉动,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9.3%,拉动GDP增长6.56个百分点。
(二)投资规模扩大,增幅明显回落,经济增长的活力主要来源于消费需求的拉力。
投资增幅回落。衡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回落。一季度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3亿元,同比仅增长7.6%,增幅回落11.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4.37亿元,增长14.9%,回落4.3个百分点,农村投资7.9亿元,同比下降3.5%。
投资情况有喜有忧。可喜的是:一是工业投资占主导,在城镇以上投资额中工业投资8.33亿元,占58%,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十分有利;二是内资企业投入占主导,内资企业完成投资9.07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额的63.2%,表明非公经济投资来势看好;三是资金来源以自筹资金为主导, 自筹资金7.6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1%,表明对国内贷款的依赖程度减弱。担忧的是新开项目及新开工重大项目严重不足,一季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只有46个,投资总规模10.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9亿元,仅占城镇以上投资的五分之一,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仅有1个,表明投资后劲明显乏力。
消费需求趋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购买力水平提高,加之受消费品价格上升的刺激。灾后重建需求的扩大等因素影响,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78.13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市级消费增长26.1%,县级增长24.1%,农村消费增长16.1%.从分行业来看,零售业增长22.5%,批发业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3%。与此同时,政府公共服务消费、旅游消费、居民服务消费等增幅都到达了20%以上,扩大了全市消费需求,对衡阳经济的增长起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在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衡阳市出口规模偏少,外贸依存度较低,对经济影响程度不高,今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2.16亿美元,同比增长5.23%,其中出口1.72亿美元,增长28.74%,同期增长50.1%,外贸出口也呈回落态势。按照地域原则,衡阳市是商品净流人城市,本地产品在本地市场占有率较低,因此消费中有相当部分是外地产品,实际上拉动了外地GDP的增长。
(三)财税收增长趋缓,主体税种出现负增长,企业亏损增加,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不快,新的形势考验衡阳经济的活力。
今年内1-3月,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2.45亿元,同比增长14.77%,增幅回落17.0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收入8.11亿元,增长21.49%,增幅回落18.53个百分点,上划中央“两税”收入2.66亿元,减收944万元,下降3.42%;上划中央所得税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18.48%,从税收征管部门来看,国税部门自2005年同期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减收2050万元,下降4.59%,增值税等主体税种增幅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地税部门同比增幅回落近8个百分点,财政性收入回落3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的回落除有政策性因素、冰灾影响因素外,与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
一季度全市78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07家,比上年同期多11家,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2亿元,同比下降70.29%;亏损总额2.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2.45倍;利税总额6.1亿元,同比下降27.74%。
一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124元,增长10.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9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30元,增长12.3%,实际增长4.36%。
(四)通胀压力增大,物价涨幅过高,超过了部分低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
物价总体水平承接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涨的惯性,继续上扬。1-3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累计上升6.5%,其中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上升10.5%。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5.1、107.3和107.2,表明市场价格总水平呈逐月上涨态势。
从消费品种类来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7.2%,非食品类上涨0.9%。在食品类中,粮食价格上涨6.2%;油脂类上涨44.7%;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5.1%;蔬菜上涨17.9%。由此可见,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上升主要是食品类价格上涨所致。目前市场上晚籼米价格由上年同期的每公斤2.6元涨至3.2元,早籼米由每公斤2.2元涨至2.6元,分别上涨了23.1%和18.2%,猪肉价格上涨72.6%;油脂价格平均上涨44.7%。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国际、国内市场有效供没有大的改变下,食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甚至上升的势头进一步加剧。
食品类价格上涨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我国历来工、农产品比价不尽合理,适当提高是它的价值回归,但是应与居民收入的增长相适,否则给居民生活造成巨大的压力。一季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4元,实际增长3.99%,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11元;比长沙低2417元;比株洲低1537元;比湘潭低869元;比岳阳低727元。显然低收入与高物价的矛盾突出,给部分低收入家庭带来生活的压力。
物价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过快,表明通胀压力增大;生产价格(PPI)上涨过快表明经济过热,衡阳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1.7%;房地产价格、股指持续暴涨,表明经济泡沫成份增大。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宏观调控的难度和力度将不断加大,宏观调控的权力主要是在国家,作为地方政府只有努力发展生产,保障供给,以有效的供给平抑市场物价。
(五)信贷紧缩,融资难度增加,部分企业生产受资金“瓶颈”的制约。
国家为了抑制经济增长偏热和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4月16日宣布再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一信号表明国家进一步收缩信贷规模,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实现经济“软着陆”。今年一季度末,衡阳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60.9亿元,比年初增长9%,同期贷款余额349.75亿元,比年初仅增长5%,尤其是工业企业短期流动贷款比上年同期减少3.16亿元,致使全市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状况,不能满负荷生产。受美国次贷风波的影响,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国际金融动荡加剧,为防范风险,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全市1-3月,新签外资合同9项合同金额4764万美元,增长4.61%,实际到位外资5903万美元,同比增长14.2%。今年以来,股市阴雨连绵,“跌跌”不休,市值严重缩水,上市融资难度加大。资金紧缺将成为制约衡阳市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
二、经济发展中几个主要问题
今年湘南地区遭受的历史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给受灾地区的工业、农业以及各个行业的打击是沉重的,初步统计,给衡阳的工业、农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个亿,间接损失无法评估,仅工业生产而言,按照正常年份产能推算,相当于全部企业停产9.5天。虽然目前生产已基本得到恢复,但完全恢复到灾前水平还需要时间。除了关注冰灾造成的影响外,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粮食生产是个大问题。
强调这个问题,它不仅仅是为了GDP增加几个点的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保证,“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生产是人类生存的大计。党和国家历来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减轻农负担”、“取消农业税”,推行种粮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保护价收购粮食等,这些措施目的是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多得实惠。然而近两年来,尤其是今年以来,政策效应大打折扣,最近,我们赴耒阳、常宁、祁东实地调查了部分乡镇、农户。存在的问题有:(1)耕地抛荒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有个别村组抛荒面积约占耕地面积10%以上,有的耕地本来可以种双季稻,改种了单季稻。(2)国家的种粮补贴成了农民的福利,因为上面的补贴发放是根据农户家里承包的土地面积发放的,而不是根据实际种植面积发放的。(3)农民种粮的目的是为了自给自足,自己有饭吃就行了,甚至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吃饭、吃菜都是市场购买。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是相对独立的经济自由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人们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风险加大,农产品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价格比价不尽合理的情况下,弃农从工、从商的现象就不难理解。衡阳在外打工劳动力已达到17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占农村社会劳动的84%,国家给予的少量补贴在某些地方既不能治本也不能治标。因此,农村社会体制、机制、经营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
(二)工业增长的后劲不足。
今年一季度工业出现负增长,这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的,如果不发生自然灾害,恐怕增幅回落也是可能的,第一,自2000年以来,规上工业增长速度年均增幅保持在20%以上;2005年-2007年平均增幅达到25%;2007年达到28.8%创历史新高,同期工业的投入年均增长15.6%,工业的产能基本达到极限,在没有大的新的重大项目投产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比较困难的。第二,衡阳工业的五大支柱产业,可以用“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来形容,五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比只有48%,规模太小,没有规模就没有发展后劲,就没有市场竞争力。第三,缺乏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甚至连本地消费市场的大部分产品都是被外地产品所占有。衡阳工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今年面临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亏损抬头,资金紧缺,衡阳工业怎么突围?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三)投资增长乏力。
今年以来,衡阳市投资增幅回落,这是国家宏观调控希望得到的效果。但是根据衡阳市的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衡阳的前进步伐总比别的地方慢一拍,甚至几拍,投资也是如此,别的地方经济发展升温时,衡阳偏冷,别的地方过热时,衡阳稍有一点温度的感觉,当国家采取抵制过热的措施时,衡阳见效最快。衡阳固定资产投资历史上欠账太多,致使经济发育不良。虽然目前面临宏观调控的压力,我认为衡阳的投资增幅必须保持25%以上,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后阶段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紧紧抓住机遇不放松。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头一年,虽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中国发展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内陆城市的衡阳面临前所未有的加快发展机遇;①沿海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去年国家对区域划分重新作了定位,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自然保护区。衡阳列入重点开发区,深圳、珠海等属于优化开产区,将有相当一部分产业向重点开发区转移,衡阳无论是地理交通条件,自然资源,还是劳动力资源等都是首选的;②衡阳是老工业基地,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优惠政策;③进入3+5城市群, 有湖南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④湘南大开发的机遇;⑤中部崛起的机遇;⑥衡阳是农业大市,国家支农投入的力度加大。这些机遇得靠每一个干部甚至每一个市民去争取,它不像计划经济时代由上面统一分配。因此,拟在全市开展一次改革开放以来以“抢抓机遇振兴衡阳,我为衡阳作贡献”为主旨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教育学习活动。凝聚民力,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全市要对每一项机遇进行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实战策略,争取不要错过每一次机遇。
(二)创新农村工作思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主要措施可以采用两种方法:①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能只讲承包,不讲责任,承包经营户与当地政府可以签订责任状,明确规定其责任,履行责任的,政策补助资金按期发放,不履行职责的,除了不给补贴,而且应给予一定的处罚,未发放的补贴以及处罚金在银行开设专项帐户,资金用于当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农村经营无序、土地抛荒的现象。②既然种粮补贴的政策效应不明显,可以改变成另一种补贴方式,集中这部分补贴资金加上地方政府适当投入,专门用于改善农村水利灌溉设施,由相关部门统一规划设计,政府组织招标,市场动作,把钱真正用到为民办实事上来。这样既可以解决水利不到位引起的耕地抛荒,又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银企合作,发挥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作用,帮助企业破解当前资金“瓶颈”难题。
今年一季度工业生产的滑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资金原因开工不足引起的,全市工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各级金融部门的支持。为了遏制工业经济下滑趋势,需要政府、企业、金融部门联动,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全市一季度滑坡严重的企业逐一进行排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对策,确实属于因资金问题影响生产而且产品销售市场对路的企业,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联系,争取金融支持,金融部门要积极争取信贷额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衡阳多年来存款余额一直稳居全省第二,但是贷款的使用额度长期以来没有达到应有份额。当前应尽快落实全市中小企业灾后重建银企对接签约项目的落实,确保二季度全市工业生产发挥正常水平。
(四)加强财税征管,坚定目标不动摇
2008年衡阳市财政收入目标是63亿元,从一季度财政税收情况来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没有达到季度目标要求,给后阶段财税工作带来较大压力。采取的措施就是两手抓,一手抓财源建设,抓财源建设与抓经济目标是一致的,只有确保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稳定的财政来源。一手抓财税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建议在财政状况进一步好转的情况下,把行政单位公务员生活补贴中由单位负担的部分统一由财政负担,这样可以避免少数单位为了创收发补贴,搞乱收费、乱罚款、破坏经济发展环境。
[衡阳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