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及2009年工作思路及目标建议

来源: 时间: 2008-12-0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一、衡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衡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化解全球金融危机和年初冰冻灾害等不利衡阳市经济发展的影响,高度关注民生,构建和谐衡阳,全市国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据初步预计,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0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一产业为246亿元,同比增长4.1%;二产业为420亿元,同比增长14.4%;三产业为354亿元,同比增长14%。

    (一)农村经济发展良好,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今年以来,尽管年初衡阳市经受了特大的冰冻灾害的影响,但在大量的支农惠农政策刺激下和衡阳市各级对农业生产的强力领导下,在冰灾之后又迎来风调雨顺的年景等因素影响下,衡阳市农村经济实现了稳步增长,粮食生产喜获丰收,主要经济作物稳中有增,畜牧业生产快速回升,农村经济有望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15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320万吨以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95.6万亩,同比增长2.2%,总产量325万吨,同比增长4.8%。油菜收获面积达到155.8万亩,比上年增长7.5%,总产量为14.4万吨,比上年增长12.1%。烟叶种植面积10.9万亩,比上年增长8.7%;畜牧业生产快速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肉猪出栏665万头,同比增长5.4%;家禽出栏6729万羽,同比增长4.4%。

    (二)工业经济逐季增长,但受冰灾和外部影响较大。

    今年以来,特别是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工业的领导、支持力度,新型工业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前三季度工业生产呈现逐季加快的特点。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7.2亿元,增长19.4%,增幅比去年同期少6个百分点。前三个季度期末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1%、9.1%、15.7%,逐季提高的特点非常明显。全市工业生产受年初冰灾的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如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8.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工业对当季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8%,直接影响当季GDP下降0.8个百分点。从四季度的情况来看,由于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全国工业生产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衡阳市工业生产也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对比2008年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看,我们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6.3%,较计划的18.5%少2.2个百分点。

    (三)投资低开高走,工业投资占据主导地位。

    今年以来,衡阳市以项目为抓手,不断开拓新的投资领域,投资规模呈逐月小幅攀升的态势。1-9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投资额159.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城镇以上投资118.6亿元,增长21.5%;农村投资34.8亿元,增长5.7%。工业投资占据主要地位,1-9月完成投资额77.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房地产投资高位运行, 1-10月完成25.3亿元,同比增长41.7%,但增幅缓慢下滑,比去年回落16.7个百分点。对比2008年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看,我们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与年初计划目标一致。

    (四)消费市场活跃,物价回归合理水平。

    今年以来,衡阳市消费市场一直保持着活跃的状态,而且呈逐季攀升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名列全省前茅。1-10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2亿元,增长23.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5%,位居全省第一,其中第一、二、三季度期末分别同比增长22.1%、23.9%、25.1%。物价回归合理水平,尽管衡阳市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今年总体上在高位运行,但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8大类具体消费品则呈现出合理的涨跌。1-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6.4%,与全省持平,排在第10位,仅高于株洲、岳阳、常德、永州等地区。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的主要动力食品价格指数的上涨势头得到遏制,1-10月同比上涨13.8%,比年初下降3.3个百分点。特别是10月份,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指数回落到100.3%,油脂回落到104.5%。对比2008年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看,我们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24%,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基本上达到全年目标。

    (五)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扩大。

    1-10月衡阳市外贸出口快速增长。预计衡钢今年创汇将超过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受衡钢出口拉动,1-10月,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8.6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7.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加47.8%;进口1.4亿美元,同比下降31.9%。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同比增长27.4%;新签外资合同70个,同比微增1.4%。对比2008年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看,我们预计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能够达到20%的年初计划目标。

    (六)三大收入同步增长,金融稳健运行。

    财政收入下半年状况明显好于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1-10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7.5亿元,同比增长16.2%;1-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120元,增长16.5%;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46元,增长17.5%。金融稳健运行,存贷款双增,10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01.5亿元,比年初增长13.4%;各项贷款余额383.1亿元,比年初增长13.3%。对比2008年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来看,我们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分别为15%和16%,将分别超过年初计划12%和10%的目标。

    从上述我们对衡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对比来看,衡阳市2008年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大部分经济指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既定计划。但由于受外部环境和年初冰灾的影响,工业所受的冲击最大、最明显,我们预计全年全部工业的增速为16.3%,比年初既定目标18.5%差2.2个百分点,而工业经济在衡阳市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工业增加值占衡阳市GDP的40%左右,因此由于工业增速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是导致2008年全市GDP增速不能达到预定14%的工作目标的重要原因,我们预计今年全市GDP增速为12.1%,低于年初计划目标1.9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变数增加

    2008年,衡阳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和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变化巨大,如年初的冰灾导致工农业生产全面受到影响,损失较大;二季度的初级原材料价格快速上升,导致PPI快速上涨;三季度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企业生产出现萎缩、信贷更趋紧张,目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深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许多困难。我们认为当前衡阳市经济发展中的不利和不确定因素,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增速回落,影响经济发展后劲

    2008年,衡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受年初冰冻灾害的影响,尽管工业项目投资多、投资额度大,但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来看,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都没有去年理想。1-9月,全市在建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0个,同比减少36个,完成投资52.4亿元,同比下降12.8%。1-9月新开工5000万以上项目25个,同比减少48个,完成投资16.2亿元,同比下降58.7%。1-9月,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4亿元,同比增长23.7%,但增幅比去年同期的33.8%回落10.1个百分点。对于拉动衡阳市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来说,投资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增速的下降对衡阳市后期经济的增速将带来很不利的影响。
 
    (二)企业微观生存环境复杂,盈利困难

    2008年衡阳市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盈利能力受到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下半年盈利能力受到进一步挤压。如1-9月衡阳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盈利只有8.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7%。主要原因:一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与产品价格的持续倒挂,严重压缩企业利润。1-9月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18.8%,比1-6月份高出4.0个百分点,比1-3月份高出6.1个百分点;而1-9月工业品价格指数比1-6月仅提高0.1个百分点。衡阳的支柱产业钢铁和化工行业受冲击比较大,钢铁价格由4月的5600元/吨下调到4600元/吨;硫酸由1900元/吨下调到800元/吨;二是前三季度银根紧缩对企业资金链造成巨大压力。衡钢集团、天雁机械、星马重汽、雁能电工、二七二、天友化工等都存在流动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次贷危机以来,国际需求大幅回落,衡阳轻工、化工、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受到冲击较大,振弘陶瓷、天天见梳篦、衡利丰陶瓷等一批中小企业生产下滑,有的企业下滑达30%以上。据我们最近调查,全市有相当部分企业生产订单大幅减少,企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

    (三)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进一步增收难度加大。

    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显示,维持衡阳市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等生产条件还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不足,74.6%的村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资金根本无来源;二是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质量下降。1996年至2006年,全市实有耕地面积净减少53.9千公顷,2006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165.5千公顷;三是耕地有效实灌面积、机械排灌面积、农田旱涝保收面积等占耕地的比重均提高缓慢,2006年衡阳市耕地有效灌面积、机械排灌面积、农田旱涝保收面积等占耕地的比重分别只有90.7%、3.1%、84.3%。

    衡阳市农民收入主要由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构成,财产性收入很少。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受耕地等资源条件的制约,在没有新的科技生产力带来的产量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在农产品价格涨幅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的情况下,农民从农产品上获得的家庭经营收入不会有大幅度提高;而从工资性收入来看,近以来,农民工数量增长幅度减缓,农民工自身技能和素质的限制也使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变的缓慢。特别是今年的世界金融危机,我国沿海经济受到较大的影响,大批企业生产出现困难,而处于最底层的农民工受的影响最大,据市劳动局劳动就业服务处调查,衡阳市今年预计有8万民工因企业倒闭而提前返回家乡。衡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自2004年至今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后,2009年农民进一步增收难度加大。

    三、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及目标建议

    2008年中国经济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是最困难的一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快,企业生产经营受不可测因素影响很大。而2009年可以说尽管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进一步加大,但是对中国,对衡阳其实更多的是机遇,是我们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好机会,是我们追赶发达国家、发达地区最好的时机。中央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方针非常明确,而且提出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工作要求。对于衡阳来说,我们要积极按照中央的精神,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衡阳2009年的经济发展方向:

    (一)以项目为抓手,加大投资力度。

    11月份后,中央加大了对经济的刺激力度,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的扩大内需的措施,特别是年内增加中央投资1000亿元,三年内安排4万亿元投资。但是这些投资并不是撒胡椒面,并不是胡乱投资,它要求有具体的项目为载体,重点投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等四个主要方面,而对衡阳来说,我们必须集中力量重点抓好一批符合中央精神的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教育、卫生、文化、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污染防治,林业生态恢复建设和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重点抓好一批符合衡阳市实际的先进设备制造和新兴装备制造、精品钢材、有色金属材料、食品加工等产业重大项目。只有项目对头,从中央、省争取更多的投资资金,才能扩大衡阳的投资,增强衡阳的发展后劲。

    (二)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三化”进程。

    衡阳经济无论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来看,还是从分产业的结构来看,或是行业内部结构来看,都不够理想。如2007年全市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23.4:40.1:36.5,一产业占比过大,三产业所占比例过小,而农林牧渔业则存在着大而不强,粗而不优的问题,工业中“两高”型的企业还很多,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所占比例还很少,存在着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存在着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的强烈要求。因此,2009年我们要加快衡阳市经济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最终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三)以民生工程为着力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在中央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民生工程被摆在首要位置,从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到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到提高粮食最低价格和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等等措施,都说明了扩大内需,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是我国未来的一项长期性国策。2009年,衡阳市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为民办实事工作的力度,加大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加强对市场物价监测和控制,让全市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共同享受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发展。

    我们对衡阳市明年的经济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变,但增速则会有所下降。预计2009年GDP增速为10%,其中第一产业为4%,第二产业为12.5%,第三产业为13.2%。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