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农民工返乡情况,衡阳市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与市劳动局联合组织了一次返乡农民工情况的专项调查。据调查得知,目前全市返乡农民工且在家待业人数达16.51万人,被调查的返乡农民工期待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一、基本情况
衡阳是一个农业大市。近年来,衡阳已成为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劳务输出大市。衡阳现有农业人口457.69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总数303.46万人。至2008年,全市外出务工人数为132.3万人,其中跨省外出务工人数为104万人,省内务工人数为28.29万人;年前农民工返乡人员达50.56万人。2009年,截至2月5日,全市再度外出务工人员34.05万人,其中出省人员27.24万人,省内6.81万人。目前,失业返乡农民工在家待业人数达16.51万人。
据调查,返乡农民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返乡观望型。以青年人居多,他们大多数是高中以上学历,在外务工有较稳定收入,因企业停产倒闭而被迫返乡,期待经济好转时返岗工作。二是返乡创业型。以学历高、技能强、积累资金多、有管理经验为特点,此次返乡将寻找合适的项目自主创业。三是返乡务农型。以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体力劳动者为主,即使将来经济复苏,也难以外出寻找合适稳定的工作。在国家惠农政策吸引下,干脆返乡务农,从事种植、养殖业或就近务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衡阳市返乡农民工就业或创业仍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返乡农民工普遍存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职业技能偏差、对工资待遇要求偏高的现象,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认为在不上规模的企业上岗不算就业。
二是返乡农民工缺少对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了解,不会运用国家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不懂得如何享受党和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三是返乡农民工中有相当部分对自身素质定位偏高,他们既不愿意重新从事农业生产,也不愿接受家乡的就业环境和条件,难以接受劳动保障部门提供的就业援助。
四是部分返乡农民工有创业愿望。同时,担心创业风险。担心创业失败会丢失在外务工多年的积蓄;担心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当地的创业投资环境不佳,对创业时机把握不准。另外,还担心在技术方面得不到可靠的支持。
五是部分返乡农民工存在依赖思想,对政府给予就业方面的支持表达有比较高的期盼。因此,大多农民工在等待政府出台合适自己的就业政策,盼望在劳动保障等部门的帮助下实现再就业。
六是有的农民工的耕地已承包或租赁给别人耕种。其中,有40%的农民工因脱离农业生产有近十年,现在突然返乡务农,缺乏必要的生产条件。因此,处于观望与徘徊之中。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一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对具备农业生产条件和技能的返乡农民工,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各县市两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各种专场招聘会,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求职平台、就业信息,以及大量的就业机会,帮助返乡农民工在本地实现转移就业。
二要对返乡农民工开展针对性强、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要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适当增加一些培训项目,有效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三要鼓励和扶持部分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愿望、掌握一定信息的返乡农民工,组织他们参加创业培训,并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给予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特别要利用这种优惠政策,吸引返乡农民工积极自主创业。
四要充分利用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各地要组织劳动及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指导返乡农民工积极参与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使部分返乡农民工在扩大内需中实现转移就业。
五要公平对待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实际上就是城市的失业人员。全社会都应重视农民工现象,给他们一个公平合理的身份和地位,把他们列入城市的一员。要在户籍、住房、养老保险、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赋予他们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与义务。特别是对农民工返乡现象,要按城市事业人群对待,进行跟踪管理指导与帮扶就业。
六要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依法解决土地纠纷,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流转收益。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张瑞景]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