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在“3+5”城市群中的发展方向研探

来源: 时间: 2009-05-2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前言: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有南北要冲、两广咽喉之称,处于“3+5”城市群的最南端。湖南省提出实施长株潭“3+5”城市群战略。对于衡阳则要紧紧抓住“3+5”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开展“两型”社会建设,打造“长株潭衡”经济走廊,建设衡阳 “西、南、云、大”“半小时”经济圈。建议微调行政区划,营建“南岳衡山”和谐文化亮点,潜心挖掘衡阳在“3+5”城市群中旅游资源优势,努力使衡阳成为“3+5”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经过调查研究与探讨,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迅速出台或细化一系列配套措施与具体落实方案。

    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有南北要冲、两广咽喉之称,处于“3+5”城市群的最南端。目前,衡阳市城区人口达100万,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在全省排名第二。就资源秉赋和区位条件而言,衡阳在 “3+5”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城市群的出现。湖南省提出实施长株潭“3+5”城市群战略,是理性的选择和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对于衡阳则要紧紧抓住“3+5”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开展“两型”社会建设,打造“长株潭衡”经济走廊,建设衡阳 “西、南、云、大”“半小时”经济圈。建议微调行政区划,营建“南岳衡山”和谐文化亮点,潜心挖掘衡阳在“3+5”城市群中旅游资源优势,努力使衡阳成为“3+5”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经过调查研究与探讨,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要迅速出台或细化一系列配套措施与具体落实方案。 

    一是打造“长株潭衡”工业走廊,建设全国中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发展工业,衡阳的目标是:打造湖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成为“3+5”城市群中大工业格局的重要次中心。目前,已形成了五大支柱工业产业。分别是:管材及深加工,输变电设备,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汽车及零配件,盐化工和精细化工。其中,钢管厂每年可生产钢管150万吨,钢130万吨,可望在全球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特变电工产品研发制造能力达到1700KV,其中500KV产品的制造水平进入行业前三强,750KV及以上特高压电抗器制造水平居国内第一,国际领先。汽车零部件仅发动机不能自主生产。这些优势,在“3+5”城市群的5市中是仅有的。打造工业园区,增强其吸纳力和辐射力,要通过调整工业园规划、扩大规模,加快与“长株潭衡”工业园的产业对接与合作,构建“长株潭衡”新型工业走廊,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基础,发挥交通大动脉联系带动效应,成为“3+5”城市群中大工业格局的重要次中心,广泛参与城市群中的其他成员和其他城市群进行产业对接,参与产业分工,发挥产业优势,把先进装备制造业、化工、医药等产业做大做强,成为“长株潭衡”工业走廊中重要的一环。
  
    二是打造衡阳“半小时经济圈”内部交通网,建设湖南中部“大交通”网络。“3+5”城市群要形成强劲合力,参与全国范围的竞争,必须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将其联系成一个整体。要在现有铁路、高速公路网的基础上,全力构建“大交通”格局,强化全市铁路、公路枢纽地位,建设完善的全国性交通网,打造“3+5”区域性交通网和衡阳半小时经济圈内部交通网。
  
    其一,加快衡阳在全国的水、陆、空交通对接。公路方面,加紧建设衡州大道与潭衡西高速连接线、衡枣高速连接线改造、衡大高速连接线、中心客运汽车站搬迁等工程,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在湘中南地区的关键节点。当务之急是要修好衡阳至南岳高速公路建设。建议微调行政区划,将衡阳至南岳高速公路沿线行政村划归石鼓区和南岳区管辖。空运方面,启动衡南云集的民用机场建设,把衡阳民用机场建设成支线机场、长沙的备降机场和旅游机场;铁路方面,做好市区铁路及站场规划,加快武广客运专线站前广场及配套工程、武广客运专线珠晖客运站的建设速度,加快衡茶吉、湘桂线改造的建设,启动衡邵怀、安张衡铁路的前期工作;水运方面,加快金堂河专用码头建设,湘江二期航道改造,大源渡以上已可通行千吨级货轮,重点做好大源渡至株洲段的航道改造,确保千吨级的货轮直接通江达海。另外,耒水、蒸水、洣水等一级支流也应加快航道改造提质,提高通航等级,增强通航能力。
  
    其二,打造衡阳“半小时经济圈”。以衡阳市区为中心,借助高速公路、京广铁路、湘江构成的综合型交通经济运输走廊,打造“西、南、云、大”经济圈。加快县城和重点镇的建设和省道、县道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进衡运快速干道的立项建设,形成衡阳“半小时经济圈”快速高效的内部交通网。
  
    其三,建设与完善的“3+5”城际交通网络。加快“3+5”城际铁路与轨道交通的统筹规划建设。随着“3+5”城市群的推进,城市间的对接和流通将加快,普通的运输手段将无法满足要求,构建3+5城市群城际轻轨列车网很有必要,并应同时作好其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及相关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要加快3+5城市群之间的城市对接,就必须加快城市间快速通道的规划建设,衡阳至南岳的高速公路应延伸至衡山,应该继续向北延伸,与长株潭对接。

    三是打造“南岳衡山”和谐文化广场,潜心挖掘衡阳在“3+5”城市群中旅游资源优势,营建全国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衡阳的旅游资源在“3+5”城市群中是最具独特优势的,不仅自然风光闻名全国,而且名胜古迹颇多,尤以“南岳衡山”为最。其他自然景观如衡东锡岩洞、常宁塔山、衡南鸟洲等也各具特色。红色旅游有罗帅故居等。做大做强旅游业,我们可以在“精”字上做文章,整合全省旅游资源,规划全省旅游线路,共享旅客资源,打造全市旅游品牌,进一步强化衡阳市在湖南省、在全国乃至世界旅游业中的分量。重点筹措营建以“南岳衡山”和谐文化广场为中心,向全市各地景点辐射,形成区域性的观光旅游,全市性的宗教、文化旅游中心和休闲度假胜地。精心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并通过“融城”作用,与其他地区联成一体,形成红色旅游圈。同时,对衡阳的抗战文化和南岳的寿文化进行深刻挖掘和精心提炼,打造在全国独具特色的抗战文化名城和寿文化名城。对常宁塔山少数民族的民俗、民居文化进行挖掘提炼,结合自然景观建设,打造以塔山、天堂山为中心的湘南特色旅游产业。
  
    四是展示衡阳“三水灵韵”,打造现代宜居生态城市。衡阳位于湘水、蒸水、耒水交汇之处,三水灵韵尽聚一身,具有打造现代宜居生态城市的有利条件。同时,衡阳位于湘江上游,与株洲、湘潭、长沙等多个城市在湘水流域连成一线,在建设“3+5”城市群的进程中,又肩负着保护湘江生态资源,建设湘江风光长廊,构建“3+5”城市群的核心生态景观轴线的首要责任。要围绕欧阳海灌区、大源渡库区、城市防洪区的防洪保安整治,做好湘江流域的污染治理工作。建好第二生活垃圾处置场、松木污水处理厂、铜桥巷污水处理厂、珠晖水厂和枣子坪水厂,做好“三江六岸”风光带、衡阳植物园、黄巢公园、虎形山公园、雁栖湖生态公园、珠晖生态公园的建设和改造。围绕文化做好市图书馆、博物馆、游泳馆、影剧院、新华图书文化广场的建设。同时对城区所有背街小巷和城中村进行改造,建好公交站台、公厕、垃圾站、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充分体现出衡阳现代都市与山水林园完美交糅的人文气息。
  
    五是实行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打造“3+5”城市群资源型城市。衡阳的资源在“3+5”城市群中是最丰富的,开发潜力也是最大的,遭受破坏的程度也是最大的。要确保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就必须保护好上游城市的生态和资源,让上游城市为下游城市提供洁净的资源。衡阳处于“3+5”城市群的湘江上游,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加快衡阳、衡山等非金属老矿区的改造提质,加快新矿区的产业开发和深加工研发;其次,要加快对大源渡水电站等水电设施和耒阳火电厂的的改造,加快500千伏电网和1000千伏直流输电网建设,做好核电站的选址及前期工程,使衡阳成为“3+5”城市群的重要能源供应基地;第三,耒阳、常宁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衡阳要成为能源供应基地,就必须加大对耒阳、常宁的资源型项目的投入,包括耒阳火电厂、常宁有色金属矿区改造提质、二七二核工业资源保护开发及核电站的建设等,都要纳入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在“3+5”城市群的建设中,应向该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促进衡阳资源型城市建设。
   
    六是重塑大流通网络和湘南商贸地位,定位衡阳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衡阳有南北要冲、粤桂咽喉之称,自古就是湘南主要物资集散地,商贸十分发达。随着“3+5”城市群的建设,衡阳的商贸流通优势更加明显。2006年,衡阳市率先在全省拿出了物流产业规划,把“现代物流”定位为发展商贸经济的支柱和平台,打造能够辐射东接长三角、南连珠三角、西达川渝、北至中南的专业市场,形成市场优势;打造有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优势,通过现代物流中心的传动,融入“3+5”城市群的商贸流通网络中。通过打造服务湘南地区CBD(见附注),整合专业批发市场,振兴衡阳商务及批发零售业,培育一批大型购物中心及特色商业街,挖掘传统老字号,不断增强衡阳在湘南地区的商业辐射力,打造“3+5”城市群湘南商务中心。

    注:CBD的全称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具备以下要素特征:一是指城市经济、科技、文化、商业等功能核心;二是指它交通便利,人流、车流、物流巨大;三是指它白天人口密度最高,昼夜间人口数量变化最大;四是每时它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土地利用率最高。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张孝鹏]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