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不断增长,环保意识的增强,清浩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近年来,衡阳市在原有水电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生物质能的使用,加大对太阳能节能设备的推广,同时引入管道天然气,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改进了人居生活环境,对衡阳市节能减排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进一步深入人心,前景趋好。
一、衡阳市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1、水电生产平稳。衡阳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共有10家水电企业,2009年生产水电17.78亿千瓦时,其中年发电量过亿的企业有耒阳境内的遥田、欧阳海、耒中,衡东境内的甘溪水轮泵。全市共有微型水电机组51台,装机容量70千瓦,2009年实际发电2.3万千瓦时。
2、生物质能发展迅猛。近年来,衡阳市着力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生活环境建设,大力支持农村沼气池建设,取得较好的成绩。2009年衡阳市共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2.37万户,农业沼气工程304处,污水净化沼气池107处,共产沼气4753.28万立方米,折标煤约6.3万吨,农村户用沼气池年均为农户节约开支700元。
3、太阳能利用来势喜人。衡阳市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两个方面,即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使用,其中最主要是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进步,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面较快被推广,到2009年底,衡阳市共有太阳能热水器用户5.598万户,合计10.97万平方米,按普通标准,每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可节约150千克标煤和450度电,衡阳市2009年太阳能热水器共节约16455吨标煤和4936.5万度电。平均每户太阳能热水器年节约530元。太阳能光伏发电,衡阳市共建28处,2009年发电量为0.95万千瓦时。
4、天然气有序利用,重点突出。衡阳市自开通天然气以来,市场需求较旺,发展迅速,一直以来,保民生、保重点企业是全市天然气发展的两个重点,至2009年全市开通天然气用户82926家,占全市市区居民户数的30%,2009年全市共供气1.234亿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为全市低碳经济带来好的开端。
5、地热开始起步利用。衡阳市地热资源不是很丰富,只有耒阳市与安仁接壤处有地热资源,2009年全市地热利用建设共5处,年节能30吨标煤。
二、衡阳市清洁能源生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水电生产受条件限制,发展不均衡。衡阳市境内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级支流有舂陵水、蒸水、耒水、米水,但由于地势较平稳,水电资源蕴藏量不是很丰富,目前水电建设已处于充分开发时期,全市2009年水电发电量占全省水电发电量的比重不高。小水电发电机组逐年减少,2008年年末衡阳市有小水电机组139台,09年减少88台,主要受机器老化和发电维护成本的影响。
2、生物质能使用的政策引导和技术力量尚不完善。全市农业户数有153.16万户,全市建设的沼气池只有12.37万户,只占8.07%。主要受政策引导力量不够,及沼气池建设技术尚不完善影响。
3、太阳能使用范围较窄,利用单一。目前衡阳市太阳能利用主要在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方面,政策方面的引导稀缺,全市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户占总户数的比重只有2.68%,而太阳能其它方面的利用,如城市照明等,受资金技术等影响发展较慢。
4、天然气使用受限。衡阳市自引进天然气以来,能源使用结构和二氧化碳减排都有所推进,但衡阳市距气源地较远影响,天然气供应量严重不足,目前尚有较大部分市区居民无法使用天然气,只有小部分城区企业使用了天然气,对全市整体能源使用结构影响不大。
三、衡阳市清洁能源发展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传统能源供应严峻,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及未来的很长时间内,衡阳市面临着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为经济增长寻求新的支撑点,积极发展能满足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的清洁能源,为建设和谐衡阳提供基础保证。要发展清洁能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大清洁能源的宣传力度。对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培训,让人们对清洁能源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利用清洁能源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提高公众节能意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工程。应大力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农村沼气工程、清洁动力公交系统、清洁燃料锅炉、风光互补发电技术、热电联产、光伏发电、地(水)源热泵等清洁能源应用技术,完善相关有效激励机制,建设节约型社会。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推广的研发投入,全面推进清洁能源技术进步。
3、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当前清洁能源的利用尚存在利用率不高、费用贵等问题,影响到企业及个人使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要实现低碳发展、和谐发展,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要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起引导作用,在政府项目中,优先使用清洁能源设备,有计划创建各类清洁能源样板工程,以点带面,推动和指导衡阳市清洁能源的发展。
4、增加清洁能源产业竞争力。应在制定财税、信贷、投资、土地、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方面,向清洁能源产业和项目倾斜,降低清洁能源产业产品成本,引导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让衡阳在为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发展乐园。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王伟]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