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市、振兴衡阳”的宏伟目标,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加大资金投入,修路筑桥,改造邮电通讯网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交通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邮电通信业日新月异,有力地支持衡阳经济的发展。
一、交通运输业全面快速发展,成绩显著
目前,衡阳市基本形成了与全市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公、铁、水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全面实现市县“一小时交通圈”目标,为衡阳经济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1、公路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交通运输能力持续加快。
“十一五”以来,我市紧紧抓住国省基础建设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扩内需,保增长”的有利时机,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投资规模再创新高,高速、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加速成网。“十一五”期末,全市交通基础设施预计完成投资179亿元,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投资的18%,比“十五”时期增长194.4%,年均增长24%,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800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1109公里,分别比“十五”期间末增长111%和29.4%。公路网密路116.3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公路里程9361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252公里。
高速公路飞跃发展。全市高速公路累计投资60亿元,五年新增里程133.9公里,全市高速公路“三纵四横一环”中的“两纵两横”基本形成。到2010年底,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49公里,目前,在全省高速里程排位第一。2010年,在建项目4个269.7公里,分别为潭衡西、衡邵、南岳和衡桂高速,计划开工建设娄衡调整公路主体里程83.8公里。
农村公路建设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工程,通畅率达到92%。全市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6125公里,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823公里,其中通乡公路622公里,通达工程1185公里,通畅工程9016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47座/3708.6延米,农林公路渡口改桥18座/2056延米,码头改造19处,比“十五”期间增加598个行政村通公路,17个乡镇和2938个行政村通水泥公路。2010年,全市全建通乡公路90公里,通畅里程56个村1406公里,危桥改造36座,渡口改桥5座,码头改造10座。
公路交通运输装备快速发展,运输能力持续加快。全市营运客、货汽车为64121辆,比“十五”期间末期增加23603 辆,年均增长16.50 %,其中省、市、县际班 客车2316辆,中高级客车2534辆;营运货车45197辆,其中普货29066辆,大中型14732辆,安装GPS设备1608辆。2010年公路客、货运量为16460.2万人和15137.5万吨,分别年均增长15.5 %和13.4%;客、货周转量800382.3万人公里和1776159.6万吨公里,分别年均增长12.32%和22.69%。
城市交通发展进一步规范完善。到2010年底,全市共拥有公交营运车辆1257辆,出租汽车2297辆。全市城区开通线路54条,比“十五”期末增加8条线路,为城市居民出行带来更大实惠和便捷。
2、水路运输建设加快,运输装备不断升级。截至2010年底,全市航道总里程为769公里,其中等级航道526公里,建成衡山港千吨级码头,1个件杂泊位,完成朱亭至大源渡54公里航道的太阳能灯塔航标的改造,完成衡阳境内湘江116公里航道所有标志GPS遥控遥测系统的配设。2010年,开工建设衡阳港松木港区一期工程和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又有千吨级航道127公里,全市拥有各类客运、货运航舶190艘和950艘,其中千吨级货运航舶31艘。全市水路货物动力达170载重吨,比“十五”期末增长7.1万载重吨,年均增长11.4%。全市2010年底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为679.8万吨和173807.6万吨公里,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5.26%和18.12%。
3、铁路运输呈世界一流发展水平。全市境内营业里程达383公里,其中,世界一流的、时速最快的(350公里/小时)武广高铁全市境内里程达到138公里,于2009年12月27日正式通车,到达长沙只需半个小时,到广洲、武汉仅需1.5个小时。据统计,2010年旅客运输量达到19.82万人,解决束缚衡阳交通颈瓶,为拉动衡阳经济发展推上新台阶。
4、汽车拥有量快速增长,私人汽车发展迅猛。伴随着我市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五年来全社会运输队伍发展壮大,至2010年底止,全市民用汽车拥量达16.85万 辆,比“十五”期间末增加9.18万辆,五年间增长2.20 倍。其中私人拥有汽车数12.72万辆,比“十五”期间末期增加7.83万 辆,占全部汽车拥量的比重75.49 %,比“十五”期末期间上升了11.68百分点。从汽车车辆类型看,载客汽车10.85万辆,比“十五”期末增加7.32万辆,年均增长41.47%,其中营运车辆1.01万辆,比“十五”期间末增加499辆,年均增长1.05%;载货汽车4.78万辆,比“十五”期末增加1.17万辆,年均增长6.48%,其中营运车辆4.52万辆,比“十五”期末增加1.85万辆。年均增长达14.04%。
二、邮电通信业扩展强劲,新型业务结构呈现多元化
1、邮电业务总量发展迅速。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邮电通信业的迫切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对邮电通信业设备进行了改造,技术装备大大加强,积极扩展新型业务,通信装备网实现质的飞跃,建成了光纤、微波、电缆和卫星通信等多手段的主体通信网,2010年,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838810.67万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32 倍,年均增长27.55 %。
2、“十一五”期间,随着电信业务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用户保持快速增长,电信业务结构亦呈现日趋多元化格局。2010年年末,全市固定用户达113.51 万户,比“十五”期末78.50 万户增加35.01万户,增长44.60%;移动电话用户达299.47万户,比“十五”期末增加212.63万户,增长3.45倍,年均增长68.97%;互联网络发展迅猛,IP电话、短信、宽带、3G等业务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成为人民新的通信方式。全市IP电话用户5.30万部,国际互联网用户19.59万户,其中,互联网用户比“十五”期末10.55万户,增加9.04万户,年均增长17.14%。
3、邮政业务发展成绩显著。近五年来,我市邮政在继续拓展最传统投递业务基础上,充分利用邮政现存的网络资源,大力发展邮政储蓄和物流配送,语音服务等邮政电子商务业务,从而使邮政业务问题不断上升。2010年年末,全市邮路长达为118万公里,五年新增2993 公里,比“十五”期间增长0.85%;全市2010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6151.9万元,比“十五”期末增加17652万元,增长1.95 倍,年均增长17.66 %;拥有邮政局、所41 处,其中,设在农村的邮政局、所 4 处,占 10 %;完成函件 453.8 万件,报刊期发1353.52万份,特快专递63.87万件。
“十一五”期间,我市交通邮电通信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形势喜人,对方便人民出行、交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部门,其基础性的地位日益增强,对经济发展支撑和促进作用愈加明显。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奉红英]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