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 时间: 2011-06-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企业,加大企业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开发新产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基本情况

  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108家,比上年增加20家,增长22.7%,其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有40家,比上年增加2家,增长5.3%;企业年平均从业人员为100308人,增长11.4%;完成总产值572.88亿元,增长39.3%;主营业务收入559.96亿元,增长41.8%;实现利润46.86亿元,增长66.1%;资产总计474.44亿元,增长14.0%。

  1、企业科技队伍扩大,人员素质稳步提升

  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R&D人员4757人,同比增长35.1%,其中研究人员达1723人,增长19.2%;企业科技机构科技活动人员2780人,增长44.7%,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比2009年增加889人,科技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

  从企业规模看,中型企业科技人员所占比重上升。中型企业R&D人员2743人,占57.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从注册类型看,各类型企业科技人员普遍增加。其中,内资企业R&D人员增长较快,达到4395人,同比增长51.0%。从行业分组看,主要增长行业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99.1%、80.5%、35.9%。

  2、科技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

  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7.31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R&D经常费支出5.97亿元,增长11.1% ;当年R&D项目实际经费支出6.59亿元,增长39.4%;科技机构内部经费支出5.14亿元,增长25.9%。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增幅远远高于中型工业企业。大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达2.25亿元,增长91.5%,增幅远远高于中型工业企业6.8%的增幅。从注册类型看,国有独资公司R&D经费内部支出合计增幅最高,达92.6%,其次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企业,增幅达66.6%。从行业分组看,增幅较快的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幅分别为14.1%和11.3%。

  3、企业专利产出显著增加

  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06项,比上年增加32项,增长43.2%;有效发明专利数82项,比上年增加9项,增长12.3%。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增幅高于中型工业企业。大型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同比增长25.0%,比中型工业企业增幅高出13.4个百分点。从注册类型看,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长较快的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增幅分别达到77.8%和50.0%。从行业分组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较快,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比上年增加13项、9项和7项。

  4、企业更加重视自主创新,新产品竞争力增强

  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04.02亿元,同比增长16.7%;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81.54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18.46亿元,增长8.1%。

  从企业规模看,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速达23.3%,比大型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速高出16.6个百分点。从注册类型看,新产品产值增速较快的为私营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增幅分别达到47.2%、32.6%和28.5%。从行业分组看,主要增长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幅分别为69.7%、61.3%和40.4%。

  二、存在问题

  1、开展科技创新的企业不多

  由于全市大多数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加之银根紧缩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近7成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未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制约了全市企业科技活动的健康发展。2010年,全市108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仅有40家开展科技活动,占比37.0%,其中进行R&D活动的企业仅占24.1%。

  2、企业办科技机构数少

  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39家,比上年减少3家,降幅达7.1%,且减少的企业办科技机构全部是中型工业企业。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平均每2.77家才有1家企业办科技机构。企业办科技机构数的减少,将阻碍企业科技总体竞争力的提升。

  3、企业投入强度低

  从大中型工业企业投入强度来看,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4%,仅处于“可以维持阶段”,离5%左右“具有竞争力阶段”相距甚远。分行业来看,除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入强度在3%以上,其余行业均在1%左右。在日益依靠自主创新的激烈国际竞争中,低水平的投入强度将影响全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建议

  1、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推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政府应为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企业主动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提高核心产品的研究能力。应建立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的研究中心,加快大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2、加大企业投入力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企业投入力度,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制定有效、稳定投入规划,增强各方面对加大科技投入的信心;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健全企业科技投入激励机制,调动全社会进行科技投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财政、税收和政府采购等手段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进而优化企业生产能力与科技资源的配置关系;通过鼓励由企业承担政府部门科技项目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3、加快科研机构和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发展壮大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造就人才机制。政府、教育部门、行业、企业、社会、民间不同层次多渠道培养造就人才,长期、中期、短训、讲座各种类型形式全方位培养造就人才。建立培养造就人才的研究机构,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系统的研究,促进科技领军人才的迅速成长。通过培养、引进、留住、用活一批高层次人才,解决科技发展中人才不足的瓶颈问题,实现科技创新的新发展。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尹勍]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