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衡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11-07-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上半年,全市上下以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精神,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四化两型”,全市经济运行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效益大幅提升,需求支撑有力,结构调整加快,民生明显改善”的良好态势,排头兵的地位得到巩固,但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难点和问题,也需加以积极有效应对。

  上半年经济运行态势

  一、经济快速增长

  经济总量增长较快。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6.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列全省各市州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09亿元,增长3.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第二产业增加值329.93亿元,增长18.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8.6%;第三产业增加值247.88亿元,增长15.1%,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8.2%。

  规模工业高位运行。上半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8.02亿元,同比增长21.4%;省级及以上工业园集聚能力增强,完成工业增加值81.62亿元,同比增长18.1%。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07.6亿元,增长20.4%;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0.42亿元,增长24.3%。从行业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增加值30.87亿元,增长28.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8.31亿元,增长22.85%。从经济类型看,非公有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14.79亿元,增长27.6%,占77.26;国有经济走出低谷,同比增长-7.8%,比一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势喜人。上半年,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5.11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利润总额22.29亿元,同比增长53.4%。交通客货运输极度活跃。上半年,全市公路水运客货运换算周转量102.92万吨公里,增长30.2%,比去年同期提高8.7个百分点;货运量大幅增长达到7151.08万吨,增长25.4%,比同期提高18.5个百分点。邮电业务总量(不变价)16.56亿元,增长16.8%,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5.26亿元,占全部邮电业务总量的92.2%,增长17.1%。上半年,全市实现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98亿元,增长22.3%。

  建筑业增长势头强劲。上半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65亿元,同比增长18.2%,位居全省各市州第一。建筑业地税收入达到5.36亿元,同比增长31.02%,其中建筑业营业税实现3.45亿元。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299.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7.5%,比去年同期提高36.8个百分点。

  主要农产品稳步增产。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89.48亿元,同比增长3.1%。截至6月,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57.73万亩,已超全年计划的一半以上,其中稻谷378.63万亩,预计早稻总产可达139.21万吨;全市种粮大户(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达18674户,增长23.7%。全市夏收油菜预计总产33.8万吨,比去年增加4.1万吨,创历史新高,油料完成播种面积17.7万亩。上半年完成人工造林25.5万亩,占省下达计划任务的134%。上半年,全市肉猪出栏量略有下降,达488.09万头,同比增长-2.0%;生猪存栏量达到529.06万头,同比增长2.2%,与一季度比基本保持稳定。

  二、效益大幅提升

  财政收入位居前茅。上半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68.14亿元,为年度目标的50.1%,同比增长49.2%(见图1),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位。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2.91亿元,增长54.9%。从税务部门

  图1:2011年上半年衡阳市财政总收入增速走势图

  组织的收入看,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收双双大幅增长,企业所得税增长56.2%,同比提高29.5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增长65.1%,同比提高58.8个百分点;营业税增长21.9%,资源税增长37.05%,房产税增长6.9%。从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来看,国有资产收益增长163.6%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分别增长59.1%和27.8%。

  重点行业给力“两税”。上半年,制造业入库地方税收3.04亿元,同比增收5078万元,增长20.1%,占全市地税收入12.6%。全市六大重点行业全部保持同比增长态势,其中增长较快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入库税收8305万元,同比增收4885万元,同比增长142.8% 。上半年,采掘业入库税收1.45亿元,同比增长46.1%,其中:煤炭开采和冼选业税收,增长76.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税收,增长507.2%。房地产业税收喜人,上半年,地税房地产业税收累计入库分别达到4.85亿元,同比增长94.2%,比去年同期提高44.2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明显提高。1-5月,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1.81亿元,增长64.9%,同比提高22.8个百分点;利润增长靠前的行业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22.2%和232.8%。1-5月,规模工业实现应缴增值税22.85亿元,同比增长59.3%;工业亏损企业54家,比一季度减少16家,同比下降13.0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96亿元,增长6.1%。1-5月,规模以上1111家工业企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82.07%,比上年同期提高57.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58.4个百分点。

  三、需求支撑有力

  固定资产投资高开高走。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07.36亿元,同比增长40.8%(见图2),同比加快8.8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各市州第四。其中,城镇投资246.18亿元,同比增长42.1%;非农户投资26.17亿元,同比增长39.9%;房地产开发投资35.0亿元,同比增长32.7%。全市施工项目1337个,同比大幅增长98.7%,其中新开工项目948,大幅增长115.0%。截止6月底,全市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62亿元,同比增长50%,为年度计划的32.4%。其中,完成产业发展项目投资71.3亿元,占完成额的44.0%;完成基础设施项目投资80.5亿元,占完成额的49.7%。1-5月份全市在建工业技改项目603项,比同期增加83项,完成投资131.50亿元,同比增长73.2%,超目标任务43.2%,总量在全省排第三位,增速在全省排二位。

  城乡居民消费活跃。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08亿元,同比增长17.4%。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232.42亿元,增长18.5%;乡村零售额23.66亿元,增长14.1%。分行业看,零售业增长18.7%;限上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6.0%,地税餐饮业税收增长25.8%;限上住宿业增长26.6%,地税住宿业税收增长40.6%。分商品看,上半年,汽车受政策影响较少,实现汽车零售总额12.07亿元,同比增长48.8%;家具、商品房热点延续,分别同比增长33.8%和28.9%。受价格因素影响,食品消费增长稍缓,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4.0%。

  进出口双双上升,回升明显。上半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78亿美元,同比增长31.1%,比一季度提高17.9个百分点。其中,进口0.78亿美元,增长69.7%;出口4.00亿美元,增长25.6%。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3.18亿美元,同比增长44.7%。上半年,全市新签外资合同50个,引进内资项目308个,实际到位资金68.3亿元,为年计划的51.0%,同比增长11.5%。

  四、结构调整加快

  三次产业调整更加有力。上半年全市三次产业(按可比价)之比为14.1:48.0:37.9,二产业较同期提高1.6百分点,其中工业占比达到45.0%,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一产业占比下降1.6个百分点,三产业占比则保持稳定。

  三高产业比重良性调整。上半年,规模工业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50亿元,同比增长29.6%,比一季度提高1.21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的3.06%。六大高耗能产业实现增加值99.84亿元,同比增长16.9%,占规模工业的35.91%。高加工度工业实现增加值71.71亿元,同比增长23.5%,占规模工业的25.8%。

  重点行业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实现制造业投资152.68亿元,同比增长35.7%,占全部投资的49.7%;采矿业投资35.58亿元,同比增长65.8%,占全部投资的11.6%;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投资  9.89亿元,同比增长61.2%,占全部投资的3.2%;分区域看,珠晖、石鼓、南岳、衡山、耒阳、常宁等6个县市投资增幅超过40%。

  能耗增长过快得到抑制。二季度前期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286.5万吨标煤,同比增长6.53%,比1-4月份的累计增速下降了4.38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2.26。

  五、民生改善明显

  农民增收快于城镇。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070元,同比增长21.8%,比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8.2个百分点。其中,农民人均工薪收达到入2195元,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53.9%,增速为28.2%。熟练的建筑业农民工从事建筑劳动的薪酬已达120-130元/天。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

  为民办实事顺利推进。到目前为止,在我市今年确定的34件实事中,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农村五保对象住院医疗费全免、农家书屋、实施国家基本医物制度已经完成或达到省定目标;实现任务过半的有21件。其中,4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解决了13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民生支出力度增强。上半年,全市民生支出达到47.8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9.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分别增长60.4%、163%。支持民生的多项政策出台:城镇居民参加医保缴费由160元降低为3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第七次上调;集体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的政策和解决老工伤人员旧伤复发医疗费用办法及时出台。

  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难点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积极有效应对。

  一、经济上行压力大

  规模工业逐步回落。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运行态势总体良好,整体处于高位运行状态,但规模工业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从年初2月到6月,平均每月回落0.92个百分点。规模企业增速回落,主要受股份制企业增速下滑拖累,2-6月股份制企业增速平均每月下滑1.99个百分点。

  农业生猪出栏下降。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不断上涨,肉猪价格已超过8.8元每市斤,最高达到了9.2元,虽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生猪疫情风险较大,部分规模经营户对扩大养殖规模持观望态度,另外近年来猪肉价格多次显现的波动风险也削弱了养殖户对追涨价格的信心。上半年全市肉猪出栏量下降2.0%。

  物价上涨制约消费。上半年,全市食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3%,其中粮食上涨17.7%,蔬菜上涨19.3%,干鲜瓜果上涨14.4%。食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的旺盛,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3个百分点,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则回落更多。

  二、要素制约困难大

  企业贷款难度加大。今年央行已经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 三次提高存款利率,截止6月底,衡阳金融机构存贷比已达到2.58:1,而去年同期金融机构存贷比为2.45:1。银根紧缩造成企业进一步“缺血”,特别是衡阳本地的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如耒阳岱朗光电、新湘化工、雨母山景观大道等项目都受到资金的困扰。

  用电供求矛盾加大。我市已有部分县市区中小冶金、化工企业因电力紧张不能满负荷生产。由于煤炭价格上涨,发电厂成本急剧攀升,一季度我市规模以上火力发电量同比减少43.6%,更加剧了我市用电紧张的局面。同德祥年产1亿瓶输液袋项目因用电保障困难未能开工;衡阳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实施中,因用电紧张,三度延迟工期。

  用地形势捉襟见肘。由于土地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土地报批规费难以及时到位,重点项目土地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储备土地征地拆迁进度不快等因素,珠晖区标准厂房、衡阳新合作物流、中油金鸿华南LNG储配站、中盐天友化工4万吨钛白粉技改等10个项目,因用地未落实或土地手续未办妥而影响建设进度。

  用工困难逐渐凸显。衡阳历来是劳动力输出城市,但是由于市场劳动力成本升高,企业招工面临极大困难,特别是欧姆龙、中建材等资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入衡以来,招工更成为制约企业发展和开工建设的重要因素。市场用工难,部分员工素质达不到要求,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上半年,我市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已达122.46。

  三、区域发展差距大

  从GDP看,区域经济增长差距大。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0,其中增长最快的耒阳市增速达到16.5%;但增长最慢的县市区,增速仅有11.8%,与耒阳相差4.7个百分点。

  从投资看,区域发展投入不均衡。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8%,其中增长最快的珠晖区达到51.5%、但增长最慢的县市区,增速只有17.1%,与珠晖区投资增速相差34.5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投资增长较慢的地区,新开工项目少,大项目寥寥无几。

  从财政看,区域经济效益反差大。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同比增长49.2%,其中增长最快的南岳区增速达到65.6%;但增长最慢的县市区,增速仅有31.9%,与南岳相差33.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长较慢的县市区,1-5月实现规模工业利润总额1.32亿元,同比增长仅26.9%,与增长最快的县市区相差128.6百分点。

  下半年经济走势及建议

  上半年全市经济快速增长,GDP跃居全省第二位,多项经济指标进位前移。但是,未来经济上行压力加大,破解资源要素制约不易,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预计,下半年全市经济将会基本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对下一步经济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重要环节,促经济增长

  为应对下半年经济上行压力加大的局面,要重点抓好重点项目和大中型企业两个重要环节,确保经济增长有实体支撑。一是抓重点项目建设。2011年,全市计划实施的200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计划500亿元,但截至6月底仅完成年度计划的32.4%。目前尚有36个重点项目没有开工,其中包括:中兴网信、玖龙纸业等8个工业项目;船山东路、内环南路等10个城建项目;国有煤矿棚户区改造、市气象预警中心等8个社会发展项目。加快这批条件成熟的重点项目的落地开工,加快进度,并尽快形成实物投资量,将对下半年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抓大中型工业企业增产增收。大中型企业是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今年以来全市大中型企业增速一直处于低位徘徊阶段,2-6月,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0.6%,3.0%,2.2%,2.8%,2.6%。下半年,狠抓大中型企业增产增收,保煤保电,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专门对接,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二、抓要素保障,促正常运转

  当前全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用电、用地、用工等生产要素日趋紧张。特别是降雨减少,煤电价格上涨,用地指标不足,油荒影子时隐时现,都对未来经济增长造成制约。下半年资金、土地、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进一步趋紧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一是要加强对土地、煤电油气等生产要素的储备力度,加强运力保障;二是要加强融资力度,激活民间资本,增强资金项目衔接力度;三是要加强对紧缺生产要素的科学调度,实行有保有压,确保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城乡居民的资源要素供给。

  三、抓区域经济,促平衡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益突出,主要反映在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规模工业等方面。上半年,耒阳、石鼓和雁峰等县市区发展态势良好,但仍有少数县市区经济形势不够理想。在下半年全市经济上行压力加大的局面下,如何促进增长较慢的县市区迎头赶上,对全市经济意义重大。扭转部分县市区增长较慢的局面,一是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督促重点项目尽早开工,尽快形成投资实物量。二是要扩大财政收入,努力拓展税源,积极消除停止废旧物资回收企业退税政策的影响。三是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极力保障生产要素资源到位,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竞争力。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谢浩覃]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