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衡阳市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四化两型”,坚持以民生为本,积极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商贸经济,实现了全市城乡消费、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外经合作、旅游经济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商贸经济“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全市商贸经济发展情况
(一)消费市场繁荣活跃。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5亿元,同比增长18.0%,高出全省0.1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总体来看,2011年全市消费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消费环境优。从硬件来看:由于看重衡阳的商机,各大商业企业纷纷抢滩布局衡阳,比如年内开业的大洋百货、崇尚百货,还有即将入驻衡阳的沃尔玛,及正在建设中的商业步行街等等,加上现有的晶珠商业广场、鸿运数码广场、香江百货、摩登百货及各大专业市场等等,衡阳的商业网点不断增多,商业设施不断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消费购物;从软件来看:衡阳的市场监测工作严密有效。监测企业总数达101家,监测范围覆盖全市12个县市区,监测商品包括21大类消费品和10大类生产资料。2011年,衡阳通过发布《衡阳商务预报》,有效监测、预报、引导和保障了市场供应稳定;通过狠抓商务综合执法,有力保障了市场的安全。这些都为衡阳的消费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市场供给足。2011年全年消费品市场实现了供需基本平衡,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平稳。无论是年初低温雨雪灾害的有效应对,还是仅用一天时间就平息了3月中旬的食盐抢购风波,都可以反映出衡阳的市场供给是非常充足的。三是消费意愿强。近年来,全市各项社会保障越来越健全,2011年全市范围又全面推广实施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上已经全面实施的城乡医保、最低生活保障等等,现在衡阳基本上做到了各项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实现了人人有保障。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全市民生得到了持续改善,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潜力因此不断得到提高和释放。尽管年内物价上涨快于往年,但从各大商业网点人气不减的现实和18.0%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较快增速,都可以看出,居民的消费意愿并没有因此而减弱。
(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外贸企业数量达到了326家,有进出口实绩100家,已同1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往来。据海关统计,2011年衡阳市实现外贸进出口12.6亿美元,同比增长59.3%,高出全省平均增速近30个百分点,增速全省排名第二。2011年,全市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有四个:一是进出口均大幅上涨,且增速不断提升。全年出口10.2亿美元,同比增长44.8%;进口2.3亿美元,同比上升183.4%;全年共有6个月进出口总额在1亿美元以上,其中11、12月均突破1.6亿,各月进出口逐步上升,特别是从9月开始,呈现一个快速增长的态势;二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均大幅增长,其中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明显提升。2011年衡阳一般贸易进出口9.7亿美元,同比上升38%,占进出口总值的77%。加工贸易项下外贸进出口2.7亿美元,在2010年增长2.6倍的基础上再次强势增长2.4倍,占进出口总值的22%,所占比重比上年底上升12个百分点;三是国有企业进出口继续保持绝对主力地位,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成倍增长。2011年衡阳国有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占进出口总值的63.8%。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外贸进出口3.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四是传统商品出口持续增长,手机零件、液晶显示板等IT产品进出口实现了突破。2011年全市出口无缝钢管6.7亿美元,同比增长36%;出口鞋靴7080万美元,同比增长12.1%;出口铅酸蓄电池4021万美元,同比增长178.8%;2011年,衡阳首次出口手机背光板组件4209万美元,进口手机零件2291万美元,进口液晶显示板1905万美元。
(三)招商引资成绩显著。2011年,衡阳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和参加国、省各级大型经贸活动,成功举办了“湘商大会”;努力营造、积极宣传衡阳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推介优势产业及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强了项目与资本的对接,引进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2011年全市引进内资项目568个,同比增长3.1%,实际到位内资168.7亿元,同比增长9.8%;新批外资项目109个,同比增长29.8%;合同外资总额6.96亿美元,同比增长49.2%;实际利用外资4.97亿美元,同比增长22.3%。2011年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招商引资“含金量”高。表现在所引进的项目中大项目、好项目多:有世界500强企业2家、大型央企6家、中国500强企业6家、国际国内著名服务业企业8家。这些项目已经或正在落地中,投产见效后将对衡阳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二是招商引资亮点突出。2011年,衡阳成功举办了“湘商大会”,会上共签约项目165个,引资总额883.9亿元。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取得了历届最好成绩,也是衡阳在单次招商活动中引资额最大的一次。由于湘商大会的强劲拉动,2011年,全市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38个,列全省第三位;三是新批外资项目质量较高。从投资方式看:全年新批的109个外资项目中108个为外商独资企业。从项目内容来看:外资项目投资主要以工业项目为主,工业项目到位外资占总额的95%以上。
(四)外经合作继续扩大。开放的衡阳需要引进来,衡阳的开放也必须走出去。2011年,衡阳进一步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外经合作不断扩大。对外劳务合作方面:全年合同金额1032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7293万美元,劳务输出4304人,年末在外5989人,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9.4%、159.8%、20%、61.6%。对外投资方面:新批境外投资企业5家,境外投资额3640万美元。目前,全市境外投资企业已达到11家,其中,衡钢、飞益达、隆得、泽达、安利佳等5家企业境外公司拉动进出口2.8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方面:特变电工总承包多哥和中非两个国家的输变电线路工程和水电站建设工程,总承包额2.7亿美元。2011年已完成合同的商务部分,并于9月与多哥签订总承包权益项目下正式合同2300万美元,总承包主体工程拟定于2012年4月正式动工。这是衡阳对外承包工程的重大突破,也是湖南对外经济合作新的亮点。争取国外政府无偿援助方面:衡阳县长安乡中心小学申报日本国政府无偿援助资金获得成功,目前项目工程进展非常顺利。
(五)旅游经济持续发展。2011年,衡阳旅游市场活跃,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各项主要指标增长较快,超额完成了年初的预定目标。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452.9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31.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2%和30.9%;接待入境旅游客12.9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5404.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5%和24.5%。2011年,衡阳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高铁游受热捧。武广高铁对衡阳旅游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来自广东、湖北、香港等武广沿线省市的外地游客特别是团队游客急剧增长,根据统计,南岳衡山景区来自广东的游客中有70%以上的游客选择了乘坐武广高铁,蔡伦竹海、市城区的主要景点也接待了大量的高铁游客;二是自驾游成热点。当前,自驾游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在南岳、蔡伦竹海等各大景区,随处可见挂有广东、广西、湖北、江西、云南等外地牌照的自驾游者。今年“十一黄金周”南岳共接待自驾游车辆达5000多台,仅10月5日一天,接待外省市自驾游车辆就达到了2000余辆;三是乡村游成新宠。酃湖水上度假中心、白鹭湖生态休闲园、东方庄园、怡心园、衡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及一大批五星级乡村旅游服务点受到广大游客的宠爱,经常出现“一桌难求,一房难求”的局面;四是红色旅游成看点。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红色纪念年,罗荣桓元帅故居、忠烈祠、岳屏抗战纪念城、唐群英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
二、当前衡阳商贸经济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从行业发展来看:一是批发业批发业没有保持昔日的繁荣。上个世纪,以珠晖区的服装鞋类家电等批发大型市场为代表的衡阳批发业经历了辉煌,其一度成为湘南批发中心。最繁荣时市场经营者来自全国27个省市,年成交额在1996年即达到了7亿元。1990年在全省市场评估中,珠晖区批发市场被誉为建场最早、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湖南第一市。但是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株洲、常德等市大型批发市场的兴起,由于软硬条件,特别是市场环境与新兴批发市场相差较大,昔日的繁荣逐渐黯淡,不再是湘南地区经商户首选的批发市场。二是餐饮业未能脱茧化蝶。衡阳餐饮业竞争激烈,但能够走出本地,形成品牌连锁的现代经营形式的企业很少。衡阳餐饮店分布密度在全国地级市中居于前列,餐饮业新开张店数仍是层出不穷。但是总体来说处于低端竞争,脱不开价格竞争。主要在于菜系不鲜明、档次不高;职业经理人匮乏,现代经营模式不普及;企业规模普遍偏少,存活时间短。从居民消费来看:一是农村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打开。衡阳是劳务输出大市,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的一般是老人和儿童。由于消费观念的保守和消费能力的不足,尽管有家电、汽摩下乡,万村千乡工程等刺激消费的政策和项目,但是农村市场和城市比较起来,还是显得平淡有余,繁荣不足:乡村人口占全市人口一半以上,但乡村市场的零售量只占全社会的10%多一点;二是高档商品部分购买力流失。近年来,由于商品质量和价差以及高端消费市场秩序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厂家“质量三包”和售后服务监管不力等等因素,赴外购物团大量出现和网购风潮盛行,导致部分购买力流失。
(二)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强。一是对外贸易总量依然偏小。2011年衡阳进出口总值排名在长沙、湘潭、娄底、株洲、郴州之后,居全省第6位,与衡阳大市地位不相称;二是出口企业积极性不高。受国际经济危机、国际汇率波动、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物流通关不畅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的拓展越来越难,出口周折较多,风险加大,利润减少,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一些出口型企业的生产发展;三是出口占全市GDP的比例较低。2011年,衡阳GDP达到了1746.43亿元,出口10.2亿美元,按6.32的汇率计算,出口只占GDP的3.7%,与全国的25%以上的占比相比,差距非常大。
(三)招商引资面临用地难、用工难、通关难三大难题。招商引资的重点在于大规模引进战略投资者、全方位服务战略投资者,所谓“抓发展就要抓项目,抓科学发展就要抓大项目、好项目”。但是大项目、好项目、战略投资者对用地、用工的需求一般都特别大。土地是稀缺资源,从政策上看,国家一直都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确定了18亿亩耕地红线;从现实来看,衡阳的耕地资源并不富裕,必须进行有效的保护,所以不可能无限制地满足用地需求。而七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青壮年人口相对减少、大学扩招导致可供用工的人才平均成长时间拉长、便利的交通加上沿海发达地区工作生活条件的相对优越使本地人更愿意离乡务工等因素凑到一起,导致了内地招工难。这些都成了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衡阳的障碍。缺乏大型的第三方物流、大通关格局还未完全形成,也是战略投资者权衡的重点。
(四)旅游发展存在两个软肋。一是“一枝独秀”的软肋。一个地方的旅游要想真正发达,必须要有一个“百花齐放”的大旅游格局,简单地说,就是知名旅游景区景点要多。而在衡阳,南岳衡山一直是全市的龙头景区,是全市旅游的重点和亮点。其地位于外地游客而言:到衡阳旅游,就是要游南岳衡山;于衡阳本地而言:无一景区可以与其媲美。正因为如此,衡阳旅游一直以来都难以摆脱南岳衡山“一枝独秀”的状况;二是留不住客的软肋。衡阳的旅游留不住客、基本属于纯“门票”式旅游,已经成为大家的共同印象。这种现状,极不利于旅游经济的综合发展,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留不住客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是交通便利的优势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二是缺少更多的旅游吸引物,比如旅游配套休闲、度假及娱乐产品的开发不够等;其三还是南岳“一枝独秀”的问题。由于开发和宣传不够,外地游客对南岳之外的景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同,拉长衡阳境内旅游线路和时间的难度较大。旅游线路短,所需时间少,交通又方便,游客自然“朝来夕去”。
三、几点建议
(一)以扩内需促消费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全市消费能力和水平。一是运用政策杠杆,全面释放消费潜力。2012年,中央强调要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出台配套措施,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农超对接”,积极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推进市场建设,不断增强消费引力。全面实施《衡阳市2010-2020年城区商业网点发展行业规划》,在中心城区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加快商业步行街建设,着力打造莲湖中央商务圈。加强高端零售商场和高端服务场所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继续推进城区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合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三是加强市场整治,大力营造消费氛围。切实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工作,尽快建立健全肉品溯源制度体系、无害化处理机制,加强对重要商品、重要市场的监管,推进安全消费、放心消费和便利消费。
(二)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一是全面完善和提升衡阳开放平台。要尽快建成公路口岸并开关运行,要力争综合保税区申报成功并启动建设,要进一步提升衡阳至深圳(盐田港)五定班列运营效率,要积极推进十大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二是不断优化和提升服务企业水平。要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外经外贸外资企业的跟踪服务,指导企业用足用活政策;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上规模出口企业和一批本地出口品牌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中小外经贸企业发展,争取全市外贸企业总量增加到30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突破100家。三是努力促进和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提高加工贸易的档次,增强自营出口能力,逐步由贴牌生产向自创品牌生产,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同时,引导更多的企业使用加工贸易方式开展进出口。
(三)进一步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一是用好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金字招牌。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和制度,用好用活包括国家级示范区和重点承接地在内的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全面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新兴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的战略投资者。二是继续大力举办和参加各类经贸活动。要高水平策划、包装、发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在第七届“中博会”等国省级大型招商活动上成功对接一批重大项目。三是切实巩固招商引资成果。要建立责任推进、项目协调、跟踪督查、评价奖惩等工作机制,狠抓签约项目的落实,重点要帮助企业解决好用地、用工、通关等三难问题。使招商的成果,尽快转化为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四)围绕破除软肋,提高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能力。要优上加优。比如对具有较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南岳景区,要进一步延长旅游产业链条。真正实现由观光型、宗教朝拜型向观光、朝拜、休闲度假等复合型产品转变,把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要力推新品。衡阳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除了南岳,还有很多很好的旅游景点。对于其他景点,要努力挖掘潜力,进一步加大开发和宣传力度,提高它们的档次和知名度;要整合资源、打捆推介。从历史、人文等角度,以南岳为中心,挖掘全市各旅游景点的关联点、连接线,把衡阳的厚重历史、文化精髓有机地融合到各个景点,引导游客通过不同的景点去解读衡阳的历史、领悟衡阳的文化。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李伟平]
[审核:李跃辉]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