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加快 助推衡阳转型升级

来源: 时间: 2012-03-2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衡阳市“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执行的第一年。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全市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在2010年成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后,全市紧紧抓住服务业发展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产业规模,提升运行质量,服务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衡阳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产业总量不断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00.63亿元,同比增长13.2 %,增速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3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3%。

  (二)内部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市拥有服务业企业和个体户11.75万家,同比增加1.31万户。其中,个体户9.76万户,私营企业1.41万家,分别同比增加1.29万家和0.14万家。全市完成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228.57 亿元,占服务业的38.1%。

  (三)服务业贡献加大。一是服务业税收贡献加大。服务业贡献的税收占全市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11年,全市税收96.94万元,其中服务业税收共入库44.38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45.78%;增收9.64亿元,同比增长27.7%。二是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对就业贡献增大。据测算,2011年,全市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62.82万人,同比增加10.42万人,同比增长6.83 %,占社会从业人员的36.3 %。全市新增就业人员中有70%以上进入第三产业领域,服务业已成为新增就业的第一渠道。

  (四)投资总量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完成服务业投资314.44亿元,同比增长23.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39.2%。

  二、衡阳服务业各行业发展的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市批零贸易企业销售情况良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逐步加强。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53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323.15亿元,同比增长19.25 %;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74.4亿元,同比增长19.6 %。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指导下,农村消费品市场也非常活跃。全年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5.6亿元,同比增长13 %。汽车消费显著加快,成为城乡消费市场的一大热点。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单位实现零售额30.75亿元,同比增长45.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继续保持火热,同比增长32.5%;建筑材料、五金的消费量也出现较大涨幅,其中建材类涨幅高达48.1%。

  (二)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以南岳为龙头大力推动旅游发展,优化旅游环境,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旅游精品项目,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客2465.7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5.2%。其中,接待国外旅游者12.9万人次,同比增长22.5%;国内旅游人数2452.89万人次,同比增长25.2%。实现旅游收入(不含外汇)131.06亿元,同比增长30.9%。

  (三)交通邮电业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建设投资51亿元,新建改建完工公路1012.1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49公里。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61.62万辆,同比增长7.1%。其中,民用汽车拥有量20.09万辆,同比增长19.2 %。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6800.71万吨,同比增长16.5 %;货物周转量2242036.3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6.5%。公路客运量19705.16万人,同比增长19.2%;客运周转量919520.8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7.8 %。邮电通信业实现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88.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2.35户/百人。全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46.47万户,同比增长15.7%。其中,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3.3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48.35户/百人。全市互联网用户46.39万户,同比增长42.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26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9亿元,同比增长13.1%;完成电信业务31.36亿元,同比增长21.3%。

  (四)房地产业稳定增长。2011年,国家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出台一些调控政策,全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回落, 全市从下半年开始也趋于下降,但从全年情况看,房地产仍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201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0.74亿元,同比增长23.6%。住宅投资完成 68.12亿元,同比增长32.1%。 商品房销售面积32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303.82万平方米,同比增14.7 %;商品房销售额95.15亿元,同比增长39.5%。

  (五)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市各大金融机构充分发挥服务生产、服务生活的功能,积极拓展中间业务,存贷款余额增幅保持稳定。至2011年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526.44亿元,比年初增加217.24亿元;其中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余额各为394.64亿元和1114.1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57.61亿元和168.38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611.57亿元,比年初增加86.4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60.46亿元,中长期贷款320.1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4.62亿元和44.37亿元。

  (六)其他服务业发展较快。2011年,以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市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6.25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为164.63亿元,同比增长15.8%;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71.63亿元,同比增长17.2%。

  三、衡阳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衡阳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服务业总量小、占比低、速度慢。2011年,衡阳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7.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在14个地市中总量排位第3位,增速与湘西自治并列排位第4位,与衡阳人口总量在全省排位第2位的情况存在差距。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4.2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低于第二产业6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支柱行业与龙头企业偏少。一是大中型企业单位数偏小。2010年,全市服务业大中型企业109家,占全省6.04%。其中,大型企业3家,中型企业106家;大型企业落后于长沙、株洲、湘潭、常德、张家界,中型企业数在全省排4位,高于衡阳有长沙817家、株洲173家、岳阳107家。二是服务业企业户均营业收入偏少。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共541家,营业收入为3476025.2万元,户均营业收入为6425.2万元。

  (三)城镇化水平低限制了服务业发展。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性以及服务产品非储存性特点,决定了服务业发展与人口的积聚、基础设施完善、市场体系发达的城市发展呈相关关系。2011年,衡阳城市化率为46.99%,比全省高1.89个百分点,在全省排位第5位;城市化水平不高限制于消费和生产服务业的扩张,影响了服务业的发展。

  (四)居民收入水平抑制消费服务业扩张。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6元,比全省低978元,全省排名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8563元,高于全省1996元,全省排名第4位,比第3位的湘潭少1234元,增速在全省排第7位。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金额在占消费性支出金额中的行业比重)为39.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

  (五)中小服务企业融资困难。近年来,全市利用各种渠道,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了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仍存在较大困难。虽然各金融机构加大了信贷投放力度,但主要向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集中,大企业、大项目资金满足率较高,中小企业信贷相对困难。新增贷款中中小企业贷款占比仍然很低,服务业多数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靠自我积累、民间拆借和小额贷款,融资成本高。

  四、加快衡阳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服务业发展方向。衡阳市要紧紧抓住国家服务业改革综合试点这一难得机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交通资源,在产业选择上有所扬弃,避免贪大求全,在突出特色产业、拳头产品上做深、做透,打造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现代服务业先行示范区。各县区也要充分利用地域特色,立足于自身的资源特点及比较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重点发展领域,构建各具特色的服务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和发展方向,促进具有特色优势的服务业发展壮大。

  (二)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各级地方政府应以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扶持对象,选择一批主业突出、管理制度健全、核心竞争力较强、初具规模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企业开拓市场、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融资重组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如税费优惠、贴息贷款等,助力企业低成本扩张,不断提高服务企业效益,提升产业升级。

  (三)着力培育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一是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改变服务业企业原有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提高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含量,发展壮大传统产业。二是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打造商务营运中心、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金融服务等平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快速发展的制造业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使高端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三是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业中的一些新兴产业,如网络服务业、服务外包产业等本身就是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应积极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四)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近年来低于经济增长率,居民收入水平偏低,难以支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拓宽居民消费领域,加强消费引导,将消费需求作为服务业发展最主要的支撑点来培育。

  (五)加强服务业人力资源开发。一是营造良好环境,实施“人才集聚”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多途径、多渠道吸引衡阳籍人员回乡创业就业,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二是采取得力措施,推动产、学、研相结合,鼓励现代服务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三是将开发服务型人才资源作为基本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使人才开发与服务业发展相适应。四是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服务型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现代服务企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奉红英]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