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运行保持较好态势 消费热点呈现新的变化

来源: 时间: 2012-04-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央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衡阳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扩大消费的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消费环境,大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一季度,在宏观经济运行有所放缓的背景下,全市消费品市场实现了平稳增长。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一)消费品零售增速有所放缓。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38亿,同比增长15.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51.73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9个百分点。

  (二)城镇市场仍占主导地位。从绝对值来看,一季度,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3.99亿,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39亿元,城镇是乡村的10倍以上。从增长情况来看,一季度,全市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1%,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8%,增幅的差距为6.3百分点。城镇市场作为消费主体,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三)限额以上支撑增强。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单位)实现零售额51.73亿元,同比增加12.9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7个百分点。

  (四)消费需求呈现新的变化。一季度,从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类值来看,总体上呈现“传统热点有所降温、新的热点正在形成”。一是传统消费热点有所回落。汽车类零售额增长23.7%,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家具类零售额增长26.9%,比上年回落12.4个百分点;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26%,比上年回落19.7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零售额增长12.4%,比上年回落 20.2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零售额负增长22.2%,与上年28.8%的正增长相比,大幅回落。二是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一季度,限额以上文化文化娱乐健康等方面零售额3.74亿,比上年增加了2.5亿。这反映了文化娱乐健康产品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相关企业成长非常快。文化娱乐健康消费作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正在形成。

  二、当前消费品市场形势分析

  (一)消费增速放缓是宏观经济形势在消费领域的体现。受国内外环境影响,2011年以来,全国经济出现了逐季回落趋势。8年来,国家首次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到了8%以下,确定稳中求进的发展主基调。经济增速放缓是当前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消费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也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是必然的。当前消费增速的放缓正是宏观经济形势在消费领域的一种体现。

  (二)积极的消费政策和市场政策保证了社会消费的平稳增长和商贸企业的快速成长。近年来,国家一直都很注重“扩大内需、提高消费”,今年更是把这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推行积极的消费政策方面,衡阳积极作为,通过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改善民生来提高居民购买力、扩大消费需求。在重点实施领域也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季度,全市实现家电下乡销售产品达178695台(件),销售金额大52196.6万元,发放补贴4324.12万元,销售量稳居全省前列。在培育市场方面,狠抓市场运行监测,保证市场供应;狠抓综合执法,保障市场安全、维护市场秩序;合理规划和引导,形成消费热点板块,给商贸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商贸企业的成长壮大。

  (三)人口的流动、城乡收入及消费环境的差别是导致城乡消费差距的主因。近年来,衡阳城乡消费品零售额无论是绝对值还是增长速度,都存在很大差别,城镇一直占绝对主导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消费群体的转移。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并且这部分人口往往都是农村消费的主要力量,导致消费群体不断向城镇聚集,农村的潜在市场规模不断萎缩,城镇则不断膨胀。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8563元,不及城镇居民收入的一半。收入决定消费,收入的差距导致了消费的差距。三是城乡消费环境的差距。消费环境主要包括消费的便利性和消费的安全性。从便利性来说,农村的商业网点密度远不及城镇,农村消费者很难在家门口购物、家门口消费;加上现在农村交通不断得到改善,出行越来越方便,农村购买力很容易向城镇流动。从安全性来说,农村商业网点分散,监管难度大,往往是假冒伪劣商品的重灾区,消费风险远大于城镇,这也导致了农村购买力向城镇流动。

  (四)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宏观政策以及消费者理性的消费观念共同促成了消费热点的变化。2011年,国家取消了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家电“以旧换新”也于年底结束。今年来,国家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商品房成交量明显萎缩。受这些宏观政策的影响,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家具类等相关商品的消费进入了调整期,消费增幅明显收窄。而油价的上涨和汽车消费的放缓,共同导致了石油类消费的降温。前两年,受通胀影响,金银珠宝作为保值增值产品,消费非常旺盛。但是,随着资金的大量介入,目前金银珠宝的价格已处于高位,其保值增值的作用越来越小,所以这类商品的消费热退烧也非常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消费者对精神、健康等需求越来越多,消费观念随之发生了变化,文化娱乐健康消费成为新宠。

  三、全年消费品市场展望

  2012年,外部环境不容乐观,较2011年不确定性增加,消费品市场受到影响将难以避免。但是,在国家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政策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的背景下,衡阳的消费品市场机遇大于挑战。预计2012年全市消费与去年相比,将有所回落,但仍可保持稳步增长,增幅将在16%左右。

  (一)有利因素。一是从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来看,总体向好。当前,衡阳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尤其是近年来,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为衡阳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后劲;不断完善的水、陆交通和即将建成开关的公路口岸及已经启动建设的南岳机场进一步奠定了衡阳的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国家级示范区、全国服务业改革试点城市及正在申报的综合保税区等金字招牌,将使衡阳的发展如虎添翼。生产要素的聚集和丰富,衡阳的经济在今年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这是外部环境不能轻易逆转的。必将为衡阳的消费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从国家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利好政策来看,衡阳将大有作为。衡阳是个人口数量多、市场规模大、消费氛围浓的地市。今年,国家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这对发展衡阳的消费市场来说,无疑是个重大利好。当前,衡阳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衡阳的财政收入一年一个台阶,衡阳的民生不断得到改善,衡阳的社会保障越来越健全。经济发展有支撑,财政支出有保障,将保证扩大消费需求的相关政策在衡阳的顺利实施。比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今年将新建和改造农家店1000家,配送中心2个,资农家店的配送率将达到90%以上,日用生活品农家店的配送率将达到70%以上,农家店的信息化普及率也将提高到35%以上。商业步行街、中亿汽贸城、杨柳4S专店一条街、晶珠购物公园等四大专业市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这些都将形成新的消费热点板块。而民生的持续改善和社会保障的不断健全,将明显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激化居民的消费热情。

  (二)不利因素。一是居民特别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加大影响了社会购买力。收入决定购买力,购买力决定消费规模,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与居民收入的增长呈正相关的。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是来自于广大的中低收入群体。随着宏观经济的放缓,加上收入分配制度还有待改善,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将越来越难,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家庭刚性支出压力不减的情况下,必将影响他们的消费意愿,要想保持或者是新增购买力是比较困难的。二是物价高位运行抑制了居民消费欲望。从国家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CPI涨幅有所收窄,但还是处在上涨状态,大部分商品价格都还是处于上涨通道,比如3月油价破八,近日某食用油、日用品接连宣布提价等。并且这种上涨,是高物价基础上的上涨。物价高位运行,居民的消费欲望肯定会受到抑制。有观点认为:“经济增速已经下降而通胀还没有消除的经济状态叫滞胀,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滞胀阶段,滞胀之后就会出现通缩。”一般来说,通胀阶段,人们都觉得钱如果不花出去,会越来越不值钱,所以花钱的积极性高;滞胀阶段,物价已经处于高位,经济又开始放缓,很多商品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状况,此时已经是现金为王的时候,钱放在手上比在物价高位运行时花出去要强,所以,人们都会吝于消费。三是消费环境不优影响了居民消费意愿和信心。消费除受居民收入、物价等因素的影响外,消费环境的好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就衡阳来说,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一直都在致力于营造全市良好的消费环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衡阳的消费环境还是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从消费的便利性来看,市场布局还有待完善,很多商业(消费)网点还处于规划建设阶段,特别是农村的商业(消费)网点还很不健全,农村的很多地方消费还无便利性可言;从消费安全性来看,虽然衡阳一直都非常重视市场治理,在物价及商品质量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没有出现过大的“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哄抬物价、假冒伪劣”等典型案例。但是,近来全国不断曝光的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食品安全的问题,像去年的瘦肉精、毒豆芽、地沟油等事件,以及最近的工业松香、工业明胶等事件,都暴露出我国食品消费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对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本土市场早已融入到全省、全国大环境中的衡阳来说,很难做到独善其身,对本土的消费者来说,影响肯定不比全国其他任何地方小。

  四、几点建议

  (一)大力改善民生,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一是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提高财政民生支出比重,重点要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倾斜。二是要积极启动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从初次分配、二次分配等环节入手,确保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

  (二)大力抓好物价调控工作。一是要确保重要商品储备到位,加强市场价格监测预警,提高对市场物价的调控能力。二是要进行综合治理,确实减少流通费用,最大限度让利于民。三是要完善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三)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一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出台配套措施,继续推进“双百”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摩下乡”、“农超对接”等工作。二是要积极推进市场建设,加快商业(消费)网点规划建设步伐。在城区,要加强高端零售商场和高端服务场所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继续推进城区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合力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在农村,要强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高农村消费便利性。三是要加强市场整治,大力提高消费安全性。重点是要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重要商品、重点市场的监管,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李伟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