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回落,下行态势明显。为更进一步了解规模工业生产经营状况,把握规模工业发展的趋势,市统计局成立调研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52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研结果表明,全市工业经济正面临增长速度平台降低、要素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受到重要影响。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规模工业1187家,这次调研的样本企业为252家,占21.2%,样本数量充足,行业覆盖广泛,对总体具有很好的代表性。这次随机抽取企业中,大型企业10家,中型企业71家,小型企业170家,微型企业1家。同时,搜集了近三年来相关生产要素的历史资料,以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使调研情况更能准实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
二、生产要素的市场变化情况
生产要素指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一般而言,生产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结合因素。调研结果显示,全市生产要素的市场变化呈现以下特点:
(一)原材料购进价格平稳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首次下降。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01.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0.4%。从当月指数图[①]来看,一是购进价格指数回落明显,但仍处100%的上方,表明原材料等生产要素购进价格持续平稳上涨;二是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形成明显的倒挂现象。从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中型企业,对价格的波动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原材料购进价格略有下降和工业品出厂价格略有上升;而市场占有率低的中小微型企业,受制于这种明显的倒挂现象,经营非常困难。
(二)燃料动力价格波动大,需求增长有所减缓。2012年,受主要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大幅增长的影响,企业生产有所减缓,相应的燃料动力需求增长趋势有所减缓,目前主要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大幅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2012年块煤平均价格为1485元/吨,比2011年的1465元/吨高20元/吨,而2011年的块煤平均价格却比2010年高出近400元/吨;烟煤的平均价格为832元/吨,比2011年下降18元/吨,比2010年高出近80元/吨;电力价格不断上涨,工业用电平均价格由2010年的0.80元/千瓦时上涨至目前的0.86元/千瓦时。
2012年上半年,衡阳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持续放慢,由2月份累计增长14.1%下降到6月份的0.3%,回落13.8个百分点。据测算,如果工业总产值增长18%,那么工业用电量应当增长4.9%以上。工业用电量持续放缓的增长趋势,对规模工业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非常不利。
(三)劳动力供应缺口增大,人工成本上升。252家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计划招工人数为9976人,实际招工7319人,占招工计划的73.4%,存在26.6%的用工缺口。企业认为用工紧张的五大原因主要是:一是用工成本上升过快,企业没有能力再提高薪酬招募工人;二是季节性缺工;三是企业离职人员较多;四是企业提高薪酬也招不合适的用工对象;五是用工对象认为企业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高。目前的“招工难”、“加薪潮”现象,表明全市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全局性、趋势性的变化,而非结构性、阶段性的变化,直接的结果就是带动人工成本的上升。
通过2009年~2011年统计数据测算,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若增长18%,从业人员平均人数需增长10.5%,净增3.1万人。人工成本将增加27.45亿元,从构成结构上分析,人数的增加引起人工成本增加9.03亿元,占人工成本增加额的32.9%;人均工资的增加引起人工成本增加18.42亿元,占人工成本增加额的67.1%。可以看出,人工成本的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来源于人均工资的提高。
(四)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中小微型企业尤为突出。尽管目前贷款利率有所下调,但由于受央行多年来连续加息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调研结果显示,66家企业反映资金紧张,5家企业资金宽裕,181家企业资金周转基本正常;分规模来看,中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银行“惜贷”现象依然存在。上半年,全市存款余额为1682.69亿元,贷款余额为652.80亿元,存贷比为38.8%,处于全省最后一位。二是中小微型企业达不到相应的贷款标准。中小微型企业贷款基本以抵押为主,商业银行在抵押物中一般只认房产和土地,园区企业的厂房和土地均租自园区,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三是民间融资利率过高。部分企业高息向民间融资,相应的利息支出比银行贷款多出一倍。四是承兑汇票贴现率高。承兑汇票降息前贴现率为7.216%,比银行贷款利率高出10%,降息后贴现率为6.942%,比银行贷款利率同样高出10%。
(五)物流运输费用高,物流体系有待完善。一是运输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较大。公路收费不合理、各种罚款较多、油价上涨快,使得运输费用大幅上涨。部分企业运输费用占产品生产成本比重达到2%-3%,有的甚至超过3%,推动产品成本升高,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二是大件产品运输难。大件新产品通行证办证难,通常要一个月左右,甚至更长,严重影响产品的交货时间;受公路、桥梁、架空线路的影响,特大型产品的运输更加困难。三是本地区没有形成物流运输规模体系,难以对生产体系形成全方位的覆盖。目前全市的物流企业规模小、种类单一,没有一个涵盖水路、公路、铁路的全方位的大型物流企业,为本市工业企业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
三、生产要素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2012年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9.46亿元,增长16.0%;利润总额34.14亿元,同比下降1.6%;亏损企业70家,同比增加22家。企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倒挂”。从价格指数图可以看出,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增长低于原材料购进价格的增长。二是融资成本快速上升。上半年,规模工业利息支出9.22亿元,增长42.3%。三是人工成本快速上升。上半年规模工业企业应付薪酬38.2亿元,增长24.3%。
2、影响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由于生产要素供求不平衡和价格上涨,部分企业出现开工不足。在调研的252家企业中,有199家企业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认为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二是劳动力供应不足,技能欠缺;三是原材料供应不足;四是季节性减产;五是设备检修、调试或搬迁。
3、资金占用过高,出现流动性不足。2012年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应收帐款为82.64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达到22.3%,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6月末存货为110.20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达到29.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应收帐款和存货占了流动资产的52.0%,导致企业流动性不足,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特别是商业承兑汇票,有利于买方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但对于卖方来说,由于承兑期限较长,贴息率较高,背书转让及贴现手续繁琐,无形中增加营运资金的占用,不利于扩大再生产。市场竞争力的弱势,使得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成为了风险的承担者,而非转嫁者。
(二)积极影响
1、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持续上涨,全市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必将逐步消失,要维持较大的生产规模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将推动企业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使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从“以量取胜”转变到“以质取胜”的轨道上来。
2、行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2012年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的行业结构在生产要素变动的影响下,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是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2012年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2.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2.8%,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中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在全市的大类行业中分处第一、第二位,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下降1.0和0.6个百分点。二是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所占比重有所上升。涉及信息产业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06亿元,所占比重提高3.9个百分点;涉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0.2、0.1个百分点;涉及文化创意产业的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两大行业所占比重均提高0.1百分点。
四、应对生产要素变化的建议
(一)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生产要素市场进程化滞后已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局的主要瓶颈之一。这一滞后阻碍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导致公平统一的市场体系难以形成,使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难以进一步深入。一是土地的实质控制权问题。土地价格市场化的根本在于土地实际控制权的归属,政府要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土地权益,确保土地价格充分体现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这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二是对垄断行业引进竞争机制。水、电、气、石油等资源的价格标准,大多由政府批准定价,没有体现资源本身价格,也没有体现对环境造成损失的补偿。三是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的升级。以往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主要集中表现在初级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上,如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的流动等。随着增长模式的转型,今后市场化改革应更多地转向与创新活动相关的中高级生产要素上来,其中包括人才、技术、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二)加大技术创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我市科技实力比较雄厚,科技创新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关键要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以技术进步引领创新发展。一是要大力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围绕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瞄准国际领先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沿,集中优势力量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尽早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二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充分发挥高新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职能,积极推动松木工业园由省级工业园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打造高标准聚集平台。三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各行业国家标准的起草与制定。国家标准起草权的拥有对企业巩固市场地位至关重要。
(三)着力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出效益。破解工业增长速度下行的难题,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作用,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形成发展的内生机制。一是强化企业战略管理。高瞻远瞩的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不再是血拼市场,而是战略决战定胜负。二是强化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永恒发展的基础,引导企业练好内功,千方百计开源节流,节能降耗,打开利润空间。三是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要继续出台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各类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
(四)构建资金集聚平台,疏通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一是鼓励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金融工具创新,相应地调整中小企业信贷政策,适当降低准入门槛。二是做大做强国有担保公司。逐步增加国有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不断强化职能意识和风险意识,充分发挥国有信用担保公司的融资作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的信贷担保。三是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为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做好服务,做好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资本进入和投资退出通道。四是尽快研究制订民间资金参与经济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民间资金参与经济建设。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蒋濂]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