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查数据浅析常宁市人口受教育的现状、矛盾和对策

来源: 时间: 2012-10-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反映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兴市”战略的实施,常宁市的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人口的文化素质总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一、人口受教育的程度现状

  (一)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所占比重增大。十年来,常宁市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口受教育程度呈现初中及以上人口增加,小学人口减少的局面。

  人口素质整体提高较快。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常宁市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13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比重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提高了1.95个百分点;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的比重比“五普”提高了5.79个百分点,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比重比“五普”降低了10.57个百分点。

  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较快增加。“六普”全市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比“五普”净增了17571人,具有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比“五普”净增了17176人,具有初中以上受教育人口比“五普”净增了52577人,同比分别增长了1.65倍、24、43%、17.87%,同时,具有小学以上受教育人口比“五普”减少了79487人,下降24.86%。

  由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每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发生了令人可喜的变化。全市“六普”中每万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比“五普”增长了1.6倍,每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受教育程度人口比“五普”增长了22.09%,每万人拥有初中教育程度比“五普”增长了15.66%,每万人拥有小学教育程度比“五普”下降了26.29%。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提高,全市人口受教育水平的结构正在向更高层次变动;另一方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低年龄段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数量减少。

  (二)文盲人口及文盲率均有明显下降。常宁市在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在前三者不断增长的同时,人口的文盲率明显下降。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六普”为2.54万人,比“五普”的3.66万人减少了1.12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1人,文盲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从“五普”的4.61%下降到“六普”的3.14%,下降1.47个百分点。

  (三)每万人受教育程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差距。全市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大的发展,但由于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全市文化层次较高的人口所占比重较小,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程度偏低,与全国、全省、全市相比,呈现“两高两低”状况。每万人拥有大学以上受教育的3478人,低于全国(8930人)、全省(7595人、全市(5960人)平均水平,分别少5452人、4117人及2482人;每万人拥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10794人,低于全国(14032人)、全省(15420人)、全市(13000 人)平均水平,分别低3238人、4626人、2206人;但是每万人拥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42781人,高于全国(38788人)、全省(39528)、全市(42064)平均水平,分别高3993人、全省3253人、及717人;每万人拥有小学受教育的29603人,高于全国(26779人)、全省(26785人)、全市(27337人)平均水平,分别高2824人、2818人及552人。

  二、影响人口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的几个问题

  (一)人口年龄、男女受教育程度差距加大

  1、受教育状况的年龄差异明显。“六普”数据显示,全市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占总数的32.6%,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 47.12%,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总数的11.89%。

  从同一年龄组中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分布来看,由于各等级的教育与年龄结构有关,各年龄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就有明显不同。如6-9岁组95.85%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而15-19岁组初中受教育程度为54.43%,高中受教育程度占33.51%;20-29岁组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的比重高于其他年龄组。

  从不同年龄组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年龄分布看,大学本科比重最高的是20-24岁组,在26.06%以上。

  2、男女受教育程度差异大。从全市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看,性别之间受教育程度相差较大。在6岁及以上人口接受过教育的 70.23万人口中男性为37.33 万人,占总数的53.15%;女性为 32.90 万人,占总数的46.85%;男性比女性的多4.43万人,比重高6.30个百分点。具体来看,具有小学受教育程度的男性为11.55万人,占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的46.89%,女性为 12.44 万人,占51.85%,女性比男性高4.96个百分点;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男性为18.48万人,占初中受教育程度人口的53.30%,女性为16.19万人,占46.70 %,男性比女性高6.60个百分点;具有高中受教育程度的男性有5.52万人,占高中受教育程度人口的63.08%,女性为3.23万人,占36.91%,男性比女性高26.17%;具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的男性有1.78万人,占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的63.12%,女性为1.04万人,占36.88%,男性比女性高26.24个百分点。

  普查表明,男女人口之间,受教育程度呈现三高一低的现象,男性中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高于女性,且学历越高差距越大,特别是大专及以上的差距高达26.24个百分点,而女性只有在小学程度上高于男性。这也说明,女性受教育机会减少,文化素质差距拉大,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任重而道远。

  (二)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发展不平衡。由于城镇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人口受教育程度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呈现市轄街道城市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重高于建制镇,建制镇受高等教育的比重高于乡村的局面。

  全市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最高的是泉峰街道办事处达27.38%,其次为水口山街道办事处为16.10%,再次就是宜阳街道办事处和培元街道办事处,分别为14.19%和10.88%。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最低的是弥泉乡仅为0.17%,其次塔山瑶族乡为0.32%,再次是江河乡为0.80%,庙前镇为0.92%。

  (三)人口文盲率在性别、年龄、地区间的差异仍然明显

  1、文盲人口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六普”数据显示,在全市62.66万人的15岁以上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为2.79万人,男性为0.73万人,女性为2.06万人,女性占文盲人口数的73.84%,由此可见,常宁市文盲人口以女性为主。

  2、文盲人口的年龄差异显著,高龄人群明显高于低龄人群。全市文盲人口的年龄构成主要表现在老年人口,年龄越大,所占文盲人口的比重越高。其中64岁以上文盲人口占68.22%。60-64岁文盲人口占10.80%,55-59岁文盲人口占9.07%(见表3)。

  3、文盲人口的城乡差异更加突出。全市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高的乡镇为洋泉镇、板桥镇、大堡乡、官岭镇、新河镇。分别占文盲人口的10.62%、6.37%、5.57%、5.49%和5.47%。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低的为盐湖镇、培元街道、宜阳街道、泉峰街道和水口山街道,分别占文盲人口的1.43%、1.53%、2.19%、2.48%和2.95%。

  三、提高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合理规划全市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特别要加大对偏远薄弱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尽可能缩小城乡学校教学硬件和软件的差异。

  (二)加大人才开发引进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采取优惠政策吸引莘莘学子走进常宁,留在常宁。为常宁市的经济建设献计献策,推动常宁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实行多种形势办学。改变农村教育办学模式,为农村学生提供多种教育选择,提高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为农村青年升学、就业、致富创造良好条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加大男女平等受教育的宣传力度,改变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各级政府要实行监督机制和措施,提倡多渠道办学、多渠道捐资助学,让贫困家庭的女孩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减少女性受教育的歧视。

  (五)继续做好扫盲工作,攻固和完善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让学龄儿童进课堂,老龄文盲人口进扫盲班,形成全社会的读书热的高潮。杜绝新的文盲人口出现。

[供稿:常宁市统计局  雷春玲]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