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人口发展预测及策略思考

来源: 时间: 2012-11-1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年初,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著的《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预测了我国未来二十年所要面临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人数减少对经济社会构成的挑战。在未来20年里,衡阳市人口面临同样的挑战。本文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取通用的“队列要素预测法”,对未来20年衡阳市人口(常住人口[1]下同)进行了定量预测,定性分析,对衡阳人口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一、未来人口发展总体预测

  1、预测方法和参数的确定。“队列要素预测法”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人口预测方法。它是根据人口本身变动要素和人口学原理,按年龄划分,通过出生、死亡、迁移三要素来分别预测未来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移人数的方法。在现实的人口预测中,这一方法能够取得良好的实际效果。

  通常情况下,在一定区域的人口,总是有出生、死亡、迁移,不断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但人口学基本理论和大量的人口变动事实说明,当一个区域的人口达到较大规模时,其不同性别、年龄组人口随时间的变化,一般都具有比较稳定的特性。同时,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已写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应该说“调整的意向和方向”已经明确。另外,从图1可看出,2000年以来,衡阳市的人口出生率波动幅度不大,基本呈水平线性趋势。综上因素,我们把“队列要素预测法”中基年人口参数、预测区间的生存概率、预测区间的净迁入率、人口出生率参数等基本预测参数假定为衡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年龄人口、分年龄生存概率、普查年份净迁入人数、人口出生率等。

  2、预测的结果。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0年衡阳市人口将持续增长,但常住人口规模不超过750万人。2015年,衡阳市人口达726.39万人,2020年734.70万人,2025年739.18万人,2028年达到高峰740.20万人,2029年起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2030年740.03万人;人口年均增长率1.73‰,平均每年增加1.26万人;人口年增长率较2000年-2010年的年平均增幅低3.4个千分点。

  二、未来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总体来看,未来衡阳市的人口发展变化和年龄构成将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育龄妇女总量缩小,难以形成新的人口出生高峰。建国以来,衡阳市曾出现几次起伏较大的人口出生高峰,每次周期性高峰都给人口结构变动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1982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波动逐渐趋缓,跨入新世纪后,波动更小。与人口出生率直接相关的就是育龄妇女人数。从图3可看出,衡阳市育龄妇女人数在2012年处于峰值期之后,逐年下降;除此之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育龄妇女晚婚晚育现象也较为普遍,使得人口出生波动峰值期要比图3波形长。因此,我们认为衡阳市未来20年很难形成新的人口出生高峰期。

  2、学龄人口有升有降,总量呈下降趋势。

  (1)学龄前阶段(0-5岁)儿童人数先降后升。学龄前阶段儿童人数从2010年59.53万人降至2016年48.81万人,2016年之后,人数逐年增加至2030年50.09万人;2010年-2030年间平均每年拥有学龄前儿童约50.5万人,比2000-2010年年均减少2万人。

  (2)小学学龄儿童(6-11岁)人数先增后减。衡阳市小学学龄儿童先从2010年的60.52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62.22万人,年均增加0.85万人;然后,从2013年的60.92万人下降到2030年的49.37万人,十七年间平均每年减少 0.68万人。

  (3)初中学龄(12-14岁)人数变动趋势与小学学龄儿童一致,但变动周期跨度较小学学龄儿童跨度长。由2010年的26.00万人增加到2020年峰值30.6万人,十年间平均每年增加 0.44万人;2021年开始减少,至2030年减少至24.39万人,十年间平均每年减少0.52万人。

  (4)高中学龄(15-17岁)人数持续减少。由2010年的28.87万人逐年减少至2030年的24.14万人,平均每年减少0.43万人。

  3、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呈减少趋势,家庭负担逐渐加重。(1)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减少。2010-2017年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16-59岁)由462.1万减少到453.86万,平均每年减少1.18万人;2018-2021年劳动适龄人口规模呈快速上升趋势,至2021年为465.0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71万人;2022-2030年劳动适龄人口逐步下降,平均每年减少4.55万人。从总体上看,未来20年内衡阳市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年均规模近455万人,超过了新世纪前十年的424万人的年均规模,未来20年衡阳市劳动适龄人口尽管还保持一定规模,但总体趋势是减少的。

  (2)劳动适龄人口平均年龄缓慢波动上升。2011年平均年龄为36.97岁,2022年提高到38.19岁,2030年再下降至37.80岁。

  (3)劳动力家庭负担逐渐增大,人口负担养系数[2]逐步上升。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称为“人口红利期”。图5显示,衡阳市社会抚养系数在未来20年内将逐年缓慢上升,从2011年的55.69%上升至2030年的72.97%,这表明,未来20年衡阳市劳动力资源优势不再明显。

  4、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未来20年衡阳市人口老龄化进程将不断加快,60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以年均3.19%的速度递增,到203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80.25万人,为2010年的1.87倍,老年人口比重提高到24.35%。

  未来20年衡阳市老龄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二个阶段:一是2011-2020年—增速加快比重上升阶段。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37%,比本世纪前十年年均速度快0.4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13.88%上升至18.24%,十年间上升4.36个百分点。二是2021-2030年—增速放缓比重上升阶段。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01 %,比2011-2020年均增长速度慢0.3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从17.95%提高到24.36%,十年间上升6.41个百分点,2030年每4.11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老年人。

  据统计一般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社会时,人均GDP均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衡阳市2010年人均GDP为3083美元,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就已达13.47%,呈现出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而且随着人口结构的持续变动,老龄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协调的矛盾还会进一步显现。

  三、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几点初步思考

  衡阳市人口发展既面临着良好的经济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未来20年衡阳市人口发展要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就业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逐步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协调发展。

  1、稳定低生育水平,减轻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口压力。人口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2000-2010年,衡阳市经济增长速度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譬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各项存款、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按人均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基数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做到二个“必须”: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国策不动摇。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对人口问题实行综合决策、综合治理,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必须掌握好政策界限和政策的阶段性,选择好政策的重心,抓点带面,逐步实现人口的合理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合理化。与此同时,还要协同推进空间战略和产业战略,通过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带动经济的发展。

  2、提高人口素质,奠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人口素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群体的身体素质、文化科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综合表现。人口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提高,推动一般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结合衡阳实际,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提高人口素质:首先,保证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力度,并通过各种途径来补偿农民为教育付出的成本;其次,建立健全法律机制,确保每个适龄儿童都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违法辍学者,分别追究监护人和学校的法律责任;再次,建立资金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应切实担负起包括教育在内的公共财政责任;第四,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在职、再就业的群体进行培训和再培训,提高他们的适用技能,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3、扩大劳动人口就业,支撑产业结构调整。要结合衡阳市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布局,通过增强产业驱动和就业支撑来扩大就业容量。一是壮大朝阳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二是加大提升型产业资本投入,构建符合产业发展的人才体系;三是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升就业拉动型产业,吸引高端人才,加快就业容纳能力强的产业发展;四是提升地区中心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增强县城、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就业容量,挖掘就业潜力。

  4、实行差异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策略,科学有序指导规划养老机构布局。一是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实行差异化养老服务业发展策略。城镇密集区以城市群为主体,以社区为中心,实行集群发展、组团发展;同时,加快发展县域中心城市的养老服务业;农村欠发达地区重点推进本地新型集中养老模式。二是优化县域人口空间分布,引导劳动力人口科学有序发展。促进人口向综合条件好、承载能力强的地区集聚,减轻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压力,划定养老服务业政策分区,即养老服务业重点集聚区、适度集聚区,引导养老服务业合理有序发展。

  5、协调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谋求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然而,衡阳市人口众多,不仅对土地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对土地资源的人均占用量造成压力,同时,能源及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也多呈下降趋势。只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生产上实行资源优化组合,消费上建设节约型社会,分配上兼顾公平和效率,才能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并兼顾当前与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

  [1]常住人口包括在衡阳市居住六个月以上的人口和离衡不满六个月的本市户籍人口。

  [2]人口负担养系数是指平均每百名劳动适龄人口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

  [3]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本文老龄化采用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的比重来计算。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张敏]
[审稿:陈思]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