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阳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突出主旋律,争当排头兵,造福老百姓”的发展目标,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稳步开局。预计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6亿元,增加值69.07亿元,同比增长4.2%。预计一季度肉猪出栏323万头, 同比增长3.2%;生猪存栏565万头, 同比增2.8%。预计全市出笼家禽2951万羽,同比增长3.60%;禽蛋产量4.7万吨,同比增长4.0%;水产品产量8.2万吨,同比增长6.0%。目前生猪收购价格在13-14元/公斤,春节之后是猪肉消费淡季,预计未来一段时期,生猪价格仍将出现下滑趋势。
(二)规模工业继续增长。1-2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3%。大中型企业运行良好,同比增长11.3%,拉动规模工业增长4.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41.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成为增长新的拉动力量,同比增长62.3%,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6%。工业园发展势头较好,全市省级及以上园区(含集中区)同比增长17.7%,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2%。从分行业看,全市规模工业38个行业中类31个行业实现了增长,其中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67.2%,贡献率达到42.3%。预计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保持15%左右。
(二)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1亿元,同比增长31.9%,继续保持30.0%以上高位运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和非农户投资65.33亿元,增长26.2%,房地产开发投资11.08亿元,同比增长80.3%。受春节期间部分大楼盘开盘及宏观房产税政策影响推动,1-2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74.4%和194.1%。分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形势较好,同比增长50.5%;第一、二产业分别同比增长17.4%和21.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投资来势最好,分别同比增长83.3%和35.7%。分区域来看,城区投资快于县区,五城区投资同比增长37.0%,七县区投资同比增长28.6%。
(三)消费市场持续增长。1-2月,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9亿元,同比增长1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从区域来看,县区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快于城区,1-2月五城区实现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32.0亿元,同比增长15.0%;七县区实现限上法人消费品零售额4.82亿元,同比增长22.3%。从实业来看,部分企业销售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泰阳电器、步步高和中石油分别同比增长181.4%、57.4%和51.6%,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172.4个、32.4个和21.1个百分点。预计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1%
(四)财政收入增幅放缓。1-2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0.27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22亿元,同比增长5.7%。税收收入12.84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地方财政税收6.8亿元,同比增长10.8%;营业税增幅靠前,同比增长7.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3.58亿元,增长27.6%。其中,科学技术和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89.5%和51.1%。
(五)金融物价保持稳定。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31.21亿元,比年初增加99.67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单位存款452.54亿元,比年初下降17.38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33.63亿元,比年初增加14.51亿元,同比增长17.2%。截至2月末,全市保费收入87481.4万元,同比增长0.7%。消费品价格增幅保持温和水平。1-2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增长1.7%,八大类价格指数中增长最快的是食品类价格同比增长2.7%,增长最慢的衣着类价格仅增长0.1%。
(六)交通运输业稳中有增。全市1-2月公、水路客货运换算周转量37.0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6.0%,比去年末下降6个百分点。其中,公路换算周转量32.7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7.0%。水路换算周转量42.80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7%。货物运量增长快于旅客运量。从运输量看,1-2月全市货运量同比增长15.5%,客运量同比增长11.9%。从周转量看,1-2月全市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26.4%,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11.8%。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规模工业增速大幅回落。1-2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年底回落4.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12.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用电量出现下滑。1-2月,全市工业用电总量10.5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7.2%,比去年同期下滑21.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十二位,成为影响规模工业增速的重要评估指标。二是重点行业增长速度全部回落。增加值排前十位的大类行业增长速度全面放缓,回落幅度最大的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回落36.2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最小的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也回落了3个百分点。77家煤炭规模企业有37家产能下滑,煤炭行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仅0.1%。三是重点企业增速明显放缓。衡阳钢管、特变电工、建滔化工和金杯电缆工业总产值增幅都在个位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8.2个、3.2个、8.2个和11.6个百分点;二七二、大唐发电、恒飞电缆和湘衡盐化工业总产值全部负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回落57.1个、58.6个、110.5个和16.5个百分点。
(二)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增速回落。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年底回落2.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回落6.5个百分点。从监测的数据来看,全市零售额最大的企业中石油1-2月零售额为7.78亿元,同比下降8.7%,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3.2个百分点;晶珠百货、摩登百货和高卫汽车销售服务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了23.8个、25.4个和30.1个百分点。近期商品房销售虽然有所升温,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税收政策出台后的“发烧期”逐步褪去,大楼盘的销售降温,全年来看目前的销售增长形势很难持续。
(三)进出口总额出现负增长。1-2月,全市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同比下降0.8%,比去年同期回落102.9个百分点。其中,进口0.79亿美元,同比增长8.3%,出口1.81亿美元,同比下降4.3%。
(四)表征经济景气的多项支撑指标出现下滑。1-2月累计公、水路客货运换算周转量比去年未下降6个百分点;邮电业务总量同比增长12.7%,增速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税收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分别下降18.7%、1.6%和6.3%,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7.7个、23.4个和47.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意愿不强,规模工业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同期下降6.47个百分点;能源生产放缓,原煤产量同比下降0.19%,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4.74%,水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4.14%。
三、对策建议
(一)着力抓好春耕备耕。一是认真组织。结合当前的“十万干部下基层”活动,帮助农户解决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种形式推动春季农业技术服务。二是确保农资。及时掌握农资市场动向,早做好肥料、农膜、种子、农药等农资足量储备和产品更新工作,努力保障农户需求。三是加强执法。大力加强农资市场质量检查和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农资制假售假、虚假宣传、哄抬价格等违法经营行为,让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肥和放心药。
(二)全力稳定工业形势。一是各地及相关部门要采取分类指导的方式对全市规模工业继续开展联手帮扶、服务企业活动。二是要加快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积极鼓励大中型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品向高精尖领域升级,提升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转型。三是对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企业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与企业一道研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尽快使企业早开工,确保企业后续满负荷生产。四是要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
(三)大力推进第三产业。一是抢抓服务业试点城市机遇,大力引进服务业项目,做大做强龙头服务业企业,利用衡阳的交通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企业。二是有序发展金融保险业。进一步展金融机构进驻家数,形成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匹配的区域性金融体系;加强政府对银企对接的引导,优化信贷环境,增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能力;做大做强区内银行,为区域经济服务。三是推进第三产业服务升级,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个体户注册企业法人,融入市场竞争,进一步做大做强。
(四)努力做好联网直报工作。各相关责任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以政府牵头,部门为责任主体,政府统计部门为业务指导”的“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工作模式,按照国家中小企业行业划分标准认真梳理所属行业企业名录,将所属“三上”企业和单位全部纳入直报范围,特别是要加强第三产业法人单位入库工作,做到应统尽统,做大名录库。同时,要督促进入笼子的单位和企业在“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期间,独立真实上报本单位数据,如实反映行业发展实际水平。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谢浩覃]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