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和严峻的经济发展形势,全市上下以“四化两型”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了项目攻坚力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步增长,投资增速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承前启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实现新跨越
2012年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位运行的增长态势,但受国家宏观调控等因素制约,全市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趋缓。1-12月份,全市投资总量实现新跨越,一举突破1000亿元,达到1072亿元(包含跨区),同比增长36.3%。其中,跨区投资8.62亿元;城镇和非农户投资967亿元,增长38.2%;房地产开发投资96.75亿元,增长19.8%。
(一)投资总体呈现较高增长态势,投资增速在全省排位靠前。2012年来,国家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整体投资环境偏紧,全市投资仍然保持了在高基数状况下的较高增长,投资增速均在36%以上,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3.75亿元,同比增长36.3%。总量在全省排位第5位,增速居全省第4位。
(二)项目规模扩大,在建项目增多。1-12月,施工项目个数(不含房地产)2607个,同比增长27%;本年新开工1890个,同比增长13.1%;本年投产项目个数(不含房地产)2230个,同比增长103.5%。项目库中5000万元及以上的建设项目有898个,同比增加415个,完成投资584.37亿元,同比增长86.6%,占全市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4.9%。亿元以上项目139个,同比增加50个,完成投资181.88亿元,同比增长52.3%,占全市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7.1%。
其中衡云干道本年完成投资3.16亿元,占计划投资的33.4%;南方中亿汽贸城本年完成投资2.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占计划投资的40.1%,特变电工输变电产业园本年完成投资11.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2.5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0%,共创光伏本年完成投资2.0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占计划投资的124.6%,富士康本年完成投资8.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7亿元,占计划投资的4.5%。大项目的增加及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三)投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实效。全市以投资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实施,促进了重点领域和部分薄弱环节投资的增长。从三次产业看,呈现“一产快速增长、二产增速稳定、三产拉动较强”的发展态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0.58亿元,同比增长44.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83.83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39.34亿元,同比增长39.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1.3%,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产业投资由之前的工业投资单体增长拉动逐渐向二、三产齐头并进转变,第三产业在投资增长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从投资方向看,产业投资、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投资稳步提高,分别完成投资454.6亿元、24.9亿元、1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24.5%、45.1%,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63.4亿元,增长282.7%, 产业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四)工业投资完成情况良好。2012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577.98亿元,增长32.2%;工业技改投资总量512.4亿元,增长34.9%。其中,制造业投资486.1亿元,增长40%;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28.4亿元,增长85.6%;通用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8亿元,增长36.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投资43.1亿元,增长366.5%。
(五)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12年,全市制定了 “1826行动”计划,涵盖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诸方面。截止12月底,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9亿元,为年计划的101.5%,较去年增长18.7%,净增96亿元。233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81个项目竣工或阶段竣工。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衡阳正朝着新格局大步迈进。
(六)各县市区投资稳步增加。2012年,七县区共完成投资656.95亿元,占全市投资的61.8%,同比增长34.7%;五城区共完成投资406.8亿元,占全市投资的38.2%,同比增长39%。县市区中,珠晖、雁峰、衡阳等10个县市投资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雁峰、石鼓、南岳投资增幅超过42%。蒸湘、衡阳、耒阳3个县市区投资总量均超过100亿元。
(七)房地产投资降幅逐月收窄。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19.8%;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降幅逐月收窄,三季度降幅较二季度收窄22.5个百分点,四季度增幅较三季度提高25.6个百分点。
二、科学研判,准确把握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形势
总体看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状况良好,总量持续扩大,结构日趋优化,但同时也面临着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微观企业实体发展压力进一步增大等问题。
(一)投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2012年全市投资总量在全省仍位居第5位,投资增速为36.3%,比全省平均投资增速高出了8.8个百分点。但是近几年,全市投资总量越来越大,与其他兄弟市州相比,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要更艰难,这无疑抑制了投资增长的空间,又给投资速度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投资环境仍然不够理想。党的十八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短期内在项目建设上可能会产生要素保障趋紧、后续项目不足、拆迁成本提高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虽然实体经济趋向回暖,但由于市场有其滞后性,一些投资者仍将采取观望的态度,加上部分行业、企业经营仍然存在困难,扩大再生产需要一定恢复周期,预计2013上半年投资增长压力较大。
(三)新开工项目数呈现下降。2012年,全市新开工项目数为1890个,同比增长13.1%,比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施工项目数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全市的投资完成额。
(四)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从资金来源结构看,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拨款占4.8%、国内贷款占比5.3%、利用外资占比0.6%、自筹资金则占比达78.2%。国家预算内拨款、国内贷款占比均不高,自筹资金成为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以上数据表明,企业的资金来源过于单一,成为制约投资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房地产市场有好转,但实现平稳运行仍面临较大困难。2011年以来,受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全市房地产销售市场持续处于低迷。进入三季度以来,随着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加大以及部分房价下调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好转,开发投资降幅逐月收窄。但是总体上全市楼市销售形势依旧严峻。2012年全市房屋销售面积312.4万平方米,下降12.4%,降幅比1-11月扩大6.7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03.43亿元,同比下降0.3%。以上表明下一阶段全市房地产销售实现平稳运行面临较大的困难。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这将不可避免的对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较大压力。
2013年是实现“十二五”目标的关键之年,对于2013年的投资形势,更要清醒地认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建立,衡州大道跨湘江主桥、衡桂高速、南岳高速通车,红星美凯龙、恒天九五重型机械生产基地、三鹰国际新城、华阳城等项目落户,高新开发区成功获批国家级园区、保障房建设的有序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持续投入,必将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迈向新的台阶。但同时,全市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滞、中央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此带来的企业融资困难,项目不多、项目不大、项目不优,建设进度慢、招商落地少、科技含量低等问题也必将是投资进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必须抢抓宏观政策机遇、承接产业转移、用好发展平台,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以富士康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业,以特变电工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汉森制药、恒生制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业,以华南城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产业整体升级,全面推进2013年全市投资发展再上新台阶。
三、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各方联动,落实项目推进。一方面构建部门间的联动机制,按照年度目标和“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种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能,切实推进新开工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加强部门与企业间的联动,积极与企业进行对接,对于发现的新项目,督促项目实施单位按时上报,同时为增强投资发展后劲,储备更多更好的项目,为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提供不竭动力。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转型升级。一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加大重大民生、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投入,完善促进有关财税政策,着力打造一批新的产业链龙头项目和创新转型的项目;二要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发挥各自优势,做大做强互补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跨越式发展。
(三)关注房价走势 保持总体平稳。房地产销售市场并不乐观,降温趋势比较明显,从长远来看宏观调控政策的根本目标是为了逐渐平衡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此外,保障房建设、土地供应、市场监管等长期政策也正在朝着预定的方向完善与稳固。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情况,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监管,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加快公共租赁房、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一手抓继续抑制投资性购房需求不动摇,一手抓努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保持衡阳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四)做好投资项目统计基础工作。一是查漏补缺。全面清查、疏理全市在建项目入统情况,特别是详细核对重点项目入统投资,各项目单位要与统计局对接,查漏补缺,完善项目立项批复、施工许可证等入统必备要件,对应统未统的项目和投资要尽快纳入统计,确保重点项目实际完成投资应统尽统。二是进一步夯实投资的基础工作,按时准确上报项目投资数据和提供相关的投资齐备资料,每一个投资项目都必须建立投资统计台账,正确反映投资项目的进度情况,同时加大对项目的核查力度,保证投资数据真实,切实提高投资统计的数据质量。三是加强与省统计局的沟通与协调,争取跨区域投资的分配,以及实际完成投资能应统尽统。四是对不按统计制度要求报送统计报表的项目单位,应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谭捷]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