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草食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来源: 时间: 2013-06-0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对食品需求多样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时下,普通肉食如猪、鸡、鸭价格呈周期性较大幅度波动,但牛羊等草食动物和特种养殖动物产品价格却呈直线上涨。衡阳市针对畜牧业发展现状,明确提出了将草食牧业的发展列为2013年畜牧业三大重点工作之一,要求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打造草食牧业这个亮点,为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开拓新的增长极。现就衡阳市草食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作一探讨,以供参考。

  一、发展草食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衡阳市地处丘陵山区,雨量充沛,气温适宜,适合饲草生长。近些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工作的推进,山地植被越来越好,丰富的天然植被为发展草食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衡阳市生猪年出栏已接近1000万头,家禽年出笼已过亿羽。普通肉食如猪、鸡、鸭近年价格波动较大,除了疫情的影响是主要原因外,再就是其产能相对过剩。特别是2013年春节后,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家禽销路受阻,给养殖户带来较大亏损。10年以前,衡阳市调往广东的生猪不到30%。目前,广州的生猪外调价格与衡阳市已出现倒挂。造成其生猪、鸡近一个多月调往广州的数量急剧下降。在普通的畜禽养殖大发展受约束的前提下,衡阳市必须利用好资源,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牧业,为衡阳市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开创财富之路,也为丰富人民群众的菜篮子做出有益贡献。

  二、草食牧业的发展现状

    2012年,衡阳市共出栏肉用牛12.59万头,牛肉产量15138吨,同比增长7.9%;出栏肉用羊57.18万只,同比增长6.7%,羊肉产量9353吨,同比增长6.5%;大牲畜存栏27.85万头,同比增长4.7%其中牛存栏27.56万头,增长4.7%;山羊存栏48.86万只,同比增长5.3%

  群众养殖积极性高,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尽管衡阳市牛羊等草食动物总体数量不大,但近两年发展迅速。群众养殖积极性在逐步提高。两年前几乎没有的草食动物养殖专业合作社,到2012年全市已成立牛羊等养殖专业合作社1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建立将带动草食牧业的快速发展。

  草食动物生产基地建设速度加快。衡阳在推进草食动物发展过程中,将其品种改良列为首要工作。主要采取了引进优良品种建设种牛羊生产基地、开展杂交优势利用等工作。各县市区积极为养殖户引种牵线搭桥,为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为养殖户融资出谋划策。如常宁市利用塔山乡的天然优势,大力扶持发展草食畜牧业。该乡被打造成草食动物生产基地。2012年底,全乡存栏牛2502头、养羊8357头、兔5万只。目前,全乡鳌头村、东江村已成为养牛专业村,东江村、松塔村成为养羊专业村。同时,连片发展的鳌头村、下阳村、蒲竹村、东江村成为养兔专业村。

  各级政府对草食动物发展高度重视。市县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和支持草食动物发展。如祁东县、衡南县、常宁市、耒阳市等党政主要领导每年多次到养殖户了解生产情况,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市委组织部在祁东县金桥镇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大力扶持养羊,并解决扶持资金20万元;衡南县每年还拿出200万专款用于品改;各县市区畜牧水产局也积极为养殖户争资金跑项目,2012年全市争取草食牧业发展各项资金超过800万元。

  三、草食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层次低。衡阳市草食牧业目前规模化程度低、产业化层次低,其生产方式落后。未形成基地优势,缺乏龙头效应。据调查,衡阳市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户4户,150头以上的14;羊存栏500头以上的11户,200头以上的409户。全市牛羊加工厂一个(目前尚未投产);全市草食牧业的放养比例在85%以上。  

     (二)良种化程度不高。衡阳市现有种牛场仅2个。牛和羊主要靠外引进,养殖母牛、母羊周期长,见效慢。以牛和羊为主的草食动物养殖户(场)缺乏繁殖母畜的积极性,导致繁殖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三)科技创新滞后。在以牛和羊为主的草食动物的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尤其是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食畜牧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没跟上。近些年来,国家对生猪、奶牛和蛋鸡都有财政扶持性资金的投入。但对肉牛、肉羊的扶持资金很少。其银信贷款也困难重重。因资金问题,致使规模养殖的标准化建设和改造项目比较少,防疫与粪污处理设施的建设完全靠养殖户自身筹资解决,导致行业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生产水平不高,防疫与粪污处理设施严重滞后,质量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四、加快草食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重点培植龙头,提高草食牧业产业化水平。首先要注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草食动物饲养场、动物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其次,要把发展草食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要培植牛羊深加工企业。强化草食动物产品深加工,狠抓市场培育,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和系列化生产,探索推广“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强产后销售网络建设,强化草食动物产品加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与产业化水平。

  (二)采取积极的财政帮扶,加强良繁体系建设。肉牛生产成本投入大,饲养周期长,必须采取积极的财政帮持补助政策,鼓励农户提高能繁母牛饲养量。加快肉牛冻精改良步伐,提高繁殖生产能力和品种质量。要大力推广运用肉牛细管冻精品种改良技术,每胎给予一定金额的冻精补贴。要充分调动养殖户发展肉牛生产积极性,提高繁殖生产能力和品种质量。同时,还要不断健全肉牛冻精改良网络,配置冻改设备。

  (三)稳定畜牧科技队伍,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大力推广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食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都离不开健全的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要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在生产和经营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同时,还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禽疫病保险服务等业务。

  (四)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投入体系,推动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议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不断加大草食动物产业投入;金融机构要对规模种草大户、养殖大户、养殖场及草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等给予重点信贷支持。要选择一批设施较好、规模较大、科技意识较强、辐射面较广的养殖场作为草食动物生产示范场。对其在政策、资金、技术、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要通过以点带面,推动草食动物的全面发展。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张孝鹏 段乐]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