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衡阳旱情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13-08-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入夏以来,衡阳市出现降雨少、气温高、日照强、蒸发量大等异常现象。持续高温晴热干旱天气,导致稻田开坼,溪河断流,使全市农作物普遍大面积受旱。目前,旱情正呈进一步扩展的态势,形势十分严峻。

  一、目前旱情概况

  一是降雨明显偏少。今年自1月1日至8月4日,全市累计平均降雨686.3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1040.7毫米偏少 34.1%。7月份,全市平均降雨12.5毫米,较历年同期均值131.8毫米偏少90%。从6月23日起,全市大范围有效降雨基本结束,且高温持续。全市平均气温35℃以上天数为44天,气象综述为近50年来的极端高温事件。

  二是干旱情况严重。目前,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耒阳市部分地区出现特大干旱,其他地区达到严重干旱。8月2日,衡阳启动抗旱Ⅱ级响应,标志着衡阳抗旱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级别。

  三是旱情有可能加剧。根据气象资料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市无明显降雨发生,8月12日前,全市大部分维持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其中,4-6日最高气温仍将达到39度左右,局部有可能出现40-41度极端高温,旱情有进一步加剧的发展趋势。

  二、受灾基本情况

  (一)农业方面: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正处于大量需水期,全市因干旱造成大面积的农作物受灾。据初步统计,截至8月1日,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281.9万亩,其中中稻16.25万亩,晚稻(已移栽)144.52万亩,蔬菜50.16万亩;成灾面积近147.43万亩,绝收面积41.77万亩,耕地缺水面积261.76万亩,其中因缺水影响晚稻移栽面积56.61万亩。全市作物受旱面积较多的县为:衡阳县65.3万亩、衡南县62.2万亩、衡东县40.98万亩祁东肥40.19万亩。

  (二)林业方面:林业育苗受损影响面积为0.642万亩,枯死株数为2869.6万株,新造林(1-3年)受损影响面积为75.87万亩,成灾面积为34.04万亩,成林受损影响面积为232.4万亩,成灾面积 为66.3万亩,旱情引发森林火灾1次,不常宁市,过火面积为0.002万亩,成灾面积0.002万亩,旱情引发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为25.3成亩,成灾面积为4.6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14401.1万元。

  (三)渔业方面:衡阳市渔业生产因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亿元,其中成鱼1.78亿元,鱼种9237万元。衡阳市现有放养水面56.8万亩,其中池塘40.8万亩,水库13.15万亩,今年旱灾受灾面积共27.13万亩,占总水面的47.76%。全市已投放各类鱼种3.96亿余尾,重14079吨,同比分别减少10858万尾、3464吨;生产鱼苗29.64亿尾,同比减少20.46亿尾;起水鲜鱼 87516吨,同比减少33775吨。

  (四)人畜饮水极度困难。至8月4日,全市393条中小河流有295条断流,1171座上型号水库已有92座干涸。影响人数为1.34万人,影响畜数为1.83万头,山塘水库蓄水保水形势严峻。因持续高温,蒸发量大,农作物需水很旺,各类水利工程全部开闸放水灌溉,全市水利工程程蓄水急剧减少。至8月2日,全市水利工程蓄水7.55亿立方米,占应蓄水的35.7%,较去年同期少32%。按照现在放水流量预计,全市中型水库大部分只能支撑15天左右,其中5座中型水库支持不到10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群众抗旱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传统种植观念根深蒂固,种地效益比较低,在抗旱中大部分农民采取微型电动机和柴油机设备,费用相应增大,农户每抽一次水都要花费80至100元不等。加之三五天又要抽一次水,农民无力承担持续的抗旱费用,所以存在部分群众宁愿减产或者放弃也不愿花钱费工抗旱。

  二是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源严重不足。目前全市共有中小型水库1171卒,但大都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设施老化严重。其中有2座中型、87座小一型、506座小二型需控制运行。虽然水塘达到了43.43万口,但大部分成了“碟子塘”,储水功能不足,加之持续的高温天气,蒸发量较大,蓄水严重不足。另部分沟渠因年久失修,堵塞严重,通水不畅;少数沟渠由于损毁比较厉害,无法通水。

  三是农村抗旱劳动力不足。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现在家抗旱救灾多为老人、妇女,虽然各级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部队组织了相应的救灾队深入一线,但相对以前那种热火潮天的抗旱场面,显得苍白无力。

  四、建议及对策

  一是加强科学调度,确保群众基本生产用水。应本着“先生活、后生产”的用水原则,切实加强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妥善安排好群众生活生产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饮水特别困难、又无水源部分村组,要组织相关部门给群众送水,解决好基本生活用水问题。

  二是齐心协力,形成抗旱工作合力。各级政府要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各单位迅速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各级农业服务中心要负责指导农民开展秋耕生产工作,积极协调水库、山坪塘放水抗旱等问题,积极组织和帮助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形成抗旱工作合力,努力降低旱灾损失。

  三是密切关注旱情,及早做好可能绝收稻田改种工作。要密切关注旱情,在做好抗旱预案的同时,准备好各类抗旱物资及改种所需农业生产资料。气象部门在做好气象预告预警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要实施人工降雨。如果旱情继续发展,无法保障的晚稻稻田,应及早谋划,做好改种规划,组织调运种子,加强技术指导,确保改种成功,杜绝耕地抛荒。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李喜]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