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两型”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13-09-1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从2008年衡阳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工作,两型社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衡阳“两型”社会建设现状

  (一)经济发展实现“三量齐升”

  1、经济总量上实现了快速增长。2008年,衡阳市经济总量首破千亿大关,达到了1051.33亿元,增长12.0%。2009年为1168.01亿元,增长14.7%,较2008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10年,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实现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34亿元,增长15.1%。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34.30亿元,增长14.2%。2012年全市的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总值达到了1957.7亿元,增长11.8%,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总产值较2008年增加了957.6亿元,五年来平均年增速为13.6%。

  2、运行质量上实现了稳步提升。财政收入高位增长。2008-2011年总量累计完成财政收入397.41亿元,年均增速29.9%,2012年,财政收入为187亿元,占GDP比重达9.6%;完成税收118.31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63.1%。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8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8亿元,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达1072.4亿元,增长36.3%,投资总量是2008年的3.5倍。消费需要持续活跃。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为335.64亿元,2012年达642.62亿元,增长15.5%,是2008年的1.9倍。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由2008年的10.76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20.24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2008年的8.90亿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3.08亿美元。

  3、人均均量稳定增加。人均GDP从2008年的14858元,提升到2012年27258元,增长11.4%。2012年人均财政收入2604元,是2008年人均财政收入的3.2倍。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86元,较2008年12420元,提高63.3%,净增78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117元,较2008年的5617元提高80.0%,净增4500元。

  (二)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在两型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下,衡阳产业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2012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为16.5:48.5:35.0,表明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加。就业结构更趋合理,2012年全市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45.4:19.9:34.7,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比“十一五”末期下降1.4个百分点,三产业就业人口持续提升。高新技术含量逐步提升,2012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值286.3亿元,增长38.9%,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4.6%。

  (三)环境发展有了新成果。2012年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监测优良率为97.5%,优良天数为357天,其中Ⅰ级天数108天,Ⅱ级天数249天。城区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93.8%。2012年,全市污染减排成效显著,COD、氮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分别达2.5、3.32、12.14、8.5。东健药业、金贝尔化工废水综合治理2项工程完工,新华化工钛白酸性废水治理等10个项目在建,紫光古汉南岳制药废水综合治理等4个项目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11个乡镇、23个村开展了省级生态创建工作。全市耕地保有量为5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7%,活立木总蓄积量1335.6万立方米。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理率达到97.9%。

  (四)节能减排成就巨大。十二五以来,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0.5%,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下降4.1%、5.4%、5.5%、7.3%,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8.6%。严格落实阶梯电价、处罚性电价和脱硫加价政策,在企业中全面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技术,促进了能源节约。加快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松木经开区、湖南机油泵相继获批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五)生态项目建设扎实有效。目前,全市建成8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全市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6%。其中,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建成11家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4.8%。通过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十万乔木进雁城、紫色页岩石漠化改造、三江六岸风光带等项目建设,全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7%,中心城区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市城镇新建污水管网173公里,全面启动江东(赖子石)污水处理厂和耒阳市、常宁市、衡阳县、祁东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衡阳县垃圾处置场完工。全市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6%

  二、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一)“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紧紧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根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两型社会”内在统一,通过转变经济方式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把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和资源消耗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轨道上来。坚持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统筹起来考虑;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培育低消耗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形成涵盖三次产业的生态产业体系;坚持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大政府和社会的科技和研发投入,构建鼓励和支撑自主创新的综合体系,推动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二)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工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当前“两型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一方面要按“两型”要求构建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走园区发展“两型化”道路。要根据现有产业基础,不断提质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两型”化、高端化、高新化发展。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构建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的“两型”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按“两型”要求完善规划体系。从长远和全局出发,将“两型”理念贯彻到园区发展的规划之中,要体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确保园区按照产业优化、功能优良、环境优美的要求健康发展。

  (三)要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要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紧紧围绕重点地区、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加强法治,严格监管,坚决打击人为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保护和改善自然恢复能力,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衡阳“两型”社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两型”意识不强。在全社会宣传两型社会建设不够,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还没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两型社会建设的观念和意识还没有成为人们生产生活自觉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两型”社会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对严峻的资源形势认识不足;三是消费观念落后,节约意识不强;四是重经济发展,轻环境资源保护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建设合力不强。“两型”社会建设是系统、复杂的庞大工程,需要统筹协调不同行政区划、职能部门、社会群体的利益和关系。目前我市协调推进机制还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配合不紧密,职能部门的力量没有实现同频共振,建设全力没有深度凝聚,导致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宣传教育,示范创建、片区建设等效益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三)改革创新不够。“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举措不多,缺乏较强的创新精神,不敢于打破现状,一些改革任务往往处于浅尝辄止状态,甚至是等待观望状态,改革红利释放不足,政策优惠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实惠。

  四、加快衡阳两型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抓好两型系列改革。着力推广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水电煤油气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广新能源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促成排污权上市交易,建立PM2.5监测及防治体系。纷纭推进土地租售和流转,推行农用地规模集约经营,产业用地租售并举的供地方式。落实国家关于节能减排技术研发、资源综合利用及可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创新财政投入体制,完善绿色采购制度,加大对两型产品、产业的引导支持力度。

  二是抓好“两型”项目建设。在产业项目方面,要严格按照“南工北旅、东文西商”的产业布局,集中推进一批有影响力、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快装备制造、建材、化工、冶炼等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和工艺升级。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快开发合江套和湘江东岸北段片区,按照风光带、防洪堤、片区提质整体开发的的思路,着力打造滨江新区和来雁新城。在生态项目方面要加快推进湘江流域、蒸水流域的整治,加强城区公园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生态水平。

  三是抓好“两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规划执行调度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投融资规划等重大规划进行统筹协调,建立项目规划审核、规划动态管理和规划否决等制度,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审批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建立两型行政执法体制,强化执法监督检查,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的全面有效实施,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努力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李喜]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