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衡阳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经营运行情况的思考

来源: 时间: 2013-10-1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在宏观经济“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下,衡阳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总体运行平稳,增速明显回升,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衡阳限额以上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一是经营规模稳步扩大,增速明显回升。1-8月,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96亿元,同比增长11.7%,增幅比1-5月提高5.5个百分点,回升态势明显。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四大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4.86亿元,占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的93.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分别达到28.1%、26.5%、24.9%。

  二是总体效益显著提高。1-8月,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实现营业利润22.55亿元,同比增长20.8%,特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速分别为211.7%,105.7%和75.1%。 

  三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8月底,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达2742.22亿元,同比增长23.6%;固定资产原价130.88亿元,增长10.6%。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份额优势突出,资产总计占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的比重为99.2%,增长23.7%;从控股情况看,国有控股资产一股独大,占全市的78.6%,增长23.4%。

  四是职工薪酬稳中有升。1-8月,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总额14.32亿元,增长13.0%;人均应付职工薪酬为3662元/月。特别是农林牧渔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房地产业等3个行业位居增幅前三位,分别达到了43.5%、23.6%和19.7%。

  二、衡阳限额以上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虽然呈现增速逐步回升的态势,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总的来看,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总量集中在城区,且城区发展速度总体快于县区。从企业区域分布来看,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集中在石鼓区和雁峰区,其中石鼓区87家、占比23.3%,雁峰区73家、占比19.6%。其余11个县(市)区拥有企业数占比均未超过10%,其中南岳区仅占1.3%,衡山县仅占1.9%。从营业收入总量来看,高新区营业收入占比达到32.1%,蒸湘区为25.2%,雁峰区为15.0%,其余县市区占比均未超过10%;从增速来看,珠晖区、南岳区、蒸湘区和高新区增速分别为21.2%、17.8%、17.2%和16.5%,其余县(市)区均低于11.7%的平均水平,其中常宁市、衡阳县和耒阳市为负增长,分别下降9.9%、7.3%和2.5%。从固定资产原值来看,高新区和石鼓区占比均全市的超过三分之一,而南岳区、衡山县和衡东县占比均不到1%。

  (二)行业发展差异较大。全市373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涉及12个行业门类,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四大行业企业数总计达到223家,占比达到59.8%。从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总量占比来看,金融业营业收入占比达66.9%,其营业利润占比68.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次之,其营业收入占比16.0%,营业利润占比25.3%,其余10个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占比仅为17.1%,营业利润占比仅为5.8%;从营业收入增速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等4个行业门类的增速均超过20%,分别为28.1%、26.5%、24.9%和22.8%,另有7个行业门类尚未达到11.7%的平均水平,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增速仅分别为3.6%和4.8%,远远低于平均增速。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必然会影响服务业整体发展速度。

  (三)服务业企业成本上升较快,部分行业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在燃料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虽然部分行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很快,但盈利出现下降或亏损。此外,由于目前资金来源较为单一,企业还面临资金筹措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1-8月,全市373家限额以上服务业营业成本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9%,尤其是重点服务业营业成本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8%,而营业利润微幅增长0.32%。全市150家重点服务业亏损企业达35家,亏损面达23.3%,亏损1000万以上企业1家、500万以上5家。调查的22个行业中9个行业盈利下降,其中居民服务业下降297.8%,道路运输业下降284.2%,教育下降210.4%;8个行业出现亏损,亏损额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教育、道路运输业以及航空运输业,亏损额分别达到1323.9万、788.2万以及678.4万。

  三、促进衡阳限额以上服务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当前,衡阳限额以上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市州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服务业运行发展势头良好,只要各级加大改革步伐,加强统筹谋划,提高以市场为主体的企业的竞争力,前景将会看好。

  (一)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增强发展后劲。一是要逐步增加限额以上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积极调整政府投资结构,调高促进限额以上服务业发展的引导资金。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四是加强对产业园区的生产性服务功能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倾斜力度。

  (二)加快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关键,加快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对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强化人才支撑。注重高端人才引进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将限额以上服务业领域人才引进列入财政性人才发展奖励资金重点扶持范围。围绕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服务实训基地,为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培育具有衡阳特色的服务业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加快引进知名品牌,培育知名商业中心、特色街区,以品牌来占领市场,用品牌来壮大服务产业。三是推动管理模式现代化。企业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创新,不断自我完善企业产权制度,优化资本结构,补充资本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真正建立起运转规范、自我约束、利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限额以上服务业整体竞争力。各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提升限额以上服务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拓展开放战略。坚持开放崛起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为限额以上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增添新动力、增强新活力。二是鼓励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要充分发挥五定班列、铁海联运、综合保税区等通关平台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服务业产业转移,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金融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融入沿海经济辐射发展的步伐,促进衡阳向“服务经济”转型。三是突出发展特色服务业。要根据各地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优化服务业地区布局,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着力培育产业特色,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发展,走特色服务业发展道路。

  (四)做好三次经普工作,为限额以上服务业宏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经济普查是掌握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普查可以全面摸清服务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为制定新时期服务业发展政策、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对于衡阳服务业实现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衡阳服务业单位点多面广,规模小、变化快,统计基础十分薄弱,是经济普查中重点和难点,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工作安排,加大宣传力度,落实普查经费,狠抓质量控制,突出抓好普查关键环节,确保服务业经济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可信。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李芝]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