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13-10-2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紧紧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有力化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态势良好。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据初步核算,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2.78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6.43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3.43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22.91亿元,增长12.5%。三次产业比例为16.3:49.1:34.6。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1%、53.6%和43.3%;分别拉动GDP增长0.3、5.5和4.4个百分点。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工业和服务业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农业生产平稳。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执行各项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加大农业基础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克服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确保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246.43亿元,增长2.2%。其中:农业增加值128.04亿元,增长2.7%;林业增加值6.20亿元,增长9.6%;牧业增加值86.78亿元,增长0.7%;渔业增加值21.77亿元,增长 4.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64亿元,增长8.4%。

  二是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三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3%,增速分别比一季度和二季度提高1.1、0.8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实现增长14.4%,创今年新高。

  从园区看,工业园区是实现规模工业增长的重要载体,成为拉升规模工业的重要增长极。三季度,9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含集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2.2%,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41.7%,对全市规模工业贡献率达到72.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轻工业累计增长5.7%,重工业累计增长13.0%;分经济类型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较快,达到了48.0%,集体经济增长13.1%,股份合作经济增长11.1%,股份制企业增长7.7%。

  从用电看,经济形势明显回暖。1-9月,全社会用电量93.30亿千瓦时,增长6.6%,比一季度提高9.2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为55.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比一季度提高17.5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提高8.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3.7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发展稳步推进。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522.91亿元,同比增长12.5%,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其中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4.6%、16.3%和20.7%。

  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给力。截止9月底,全市71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已开工66个,开工率92.9%;完成投资93.4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5.8%,投资完成率连续5个月保持六大板块第一。

  旅游业持续升温,1-9月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998.5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9.12亿元(不含外汇),分别增长24.9%和25.6 %。

  (二)“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消费拉动作用较强

  一是投资需求快速增长。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963.09亿元,同比增长35.2%

  从重大项目看,5000万以上在建大项目1125个、增长45.9%,完成投资692.04亿元、增长78.1%;完成投资额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71.9%,比去年同期提高17.3个百分点。亿元以上在建项目153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8个,完成投资183.1亿元、增长49.1%,完成投资额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为19%,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1-9月全市新开工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9个,同比增加12个,累计完成投资70.14亿元,同比增长10.9%。

  从投资方向看,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投资稳步提高,分别完成投资15亿元、145.6亿元、75.5亿元,同比增长15.1%、34%、36.4%,尤其是民生工程完成投资29亿元,同比增长59.2%, 产业转型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消费持续稳中趋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6.58亿,同比增长13.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57.31亿元,同比增长13.8%,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5%;住宿餐饮实现零售额59.2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8.37亿,同比增长13.7%;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2亿元,同比增长13%。

  三是进出口下滑。1-9月,衡阳市进出口总值1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2%。其中出口8.5亿美元,下降10%;进口3.3亿美元,下降3.4%。从总额看: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5.9亿美元,同比增长33.8%;私营企业进出口总值达1.8亿美元,增长1.6倍;国有企业进出口4.7亿美元,下降30%;外商独资企业进出口4.7亿美元,增长11%。从出口看:前三季度私营企业出口1.2亿美元,增长1.6倍,国有企业出口4.3亿美元,下降26%,外商独资企业出口2.4亿美元,下降0.72%。

  (三)经济运行质量、结构效益稳中趋优

  一是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6.9:49.8:33.3调整为16.3:49.1:34.6;第一产业比重回落0.6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回落0.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

  二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51.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99亿元,增长16.1%。其中地方收入为111.33亿元,增长23.6%,税收收入完成96.03亿元,增长10.4%。全市公共财政支出227.3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42亿元,增长28.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42.08亿元,增长31.6%。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涉及民生的重点支出达154.96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的68.2%。

  三是工业效益有所提升。1-8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611.31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税总额119.30亿元,增长18.0%,其中利润总额为67.48亿元,增长25.0%。

  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较快增长。规模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4.1%,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32.3%,比上年同期提高4.0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为60.3%,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29.0%,比上年同期降低1.8个百分点。

  (四)全市经济运行的资源要素保障充足

  一是公路水路客货运量稳步增长。截至9月底,全市公水路客货运换算周转量282.95亿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14.2%,其中公路换算周转量257.67亿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14.8%,增速在全省排第4位;水路换算周转量25.28亿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16.2%,增速在全省排第5位。

  二是金融平稳运行。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082.07亿元,比年初增加288.18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552.3亿元,比年初增加204.86亿元,同比增长16.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829.32亿元,比年初增加131.56亿元,增长21.2%。

  三是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比增长2.1%,较上月上涨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累比增长3.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累比增长7.3%。

  二、经济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任务压力大。与年度目标相比,大部分指标增速还未达到要求。从三季度的情况看,只有财政总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达到年度目标,分别增长16.1%、3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离15%的目标还有1.4个百分点的差距;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10.2%,离年度目标还有1.8个百分点的差距;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5%,离年度目标还有2.5个百分点的差距。与去年同期相比,指标增速有所下滑。地区生产总值下滑1.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速下滑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5个百分点。

  (二)进出口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外贸出口总额11.83亿美元,下降8.7%,排全省第12位;其中出口为8.53亿美元,下降10.0%。从贸易分类来看,一般贸易和国有企业进出口放缓明显,分别下降29.9%和30.0%。从重点企业看,衡钢集团受人民币升值和对伊朗钢管出口额减少等因素影响,1-9月仅实现进出口总额4.16亿美元,下降24.5%。从今年走势来看,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情况除4月份外,均处于负增长,基本态势没有得到扭转。

  (三)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将影响到发展后劲。今年以来,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在整体加快发展的同时,部分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一是主营业收入下降。1-8月主营业务收入1611.31亿元,增速11.9,与上年同期比,下降4.4个百分点。(2012年1-8月主营业务收入1433.79亿元,增长16.3%。二是部分企业增长速度下滑。华菱衡钢下降3.1%,二七二下降5.2%,中钢衡重下降17%,水口山冶金下降34.4%,这4家企业拉低工业总产值0.47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利润增长幅度降低。1-8月利润总额增速为25.0%,比上月减少2.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10.6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下降19.2个百分点。

  三、工作建议

  (一)牢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切实把抓项目建设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形成全力以赴攻项目、精细操作攻项目、强化机制攻项目、形成合力攻项目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不断优化服务水平。要继续在全市上下营造“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为着项目干,一切服从和服务于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各部门要大胆创新,通力协作,实行“一条龙”、“一站式”审批,提供“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服务,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工业园区建设。要继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做强做优园区环境,着力整合园区资源,通过扩容、提质,提高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集约化水平,使之成为工业发展的“火车头”。

  (二)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是影响居民消费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加快发展作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主攻方向,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发展促增收、就业促增收、政策保增收的新局面。同时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以住房、交通、通信、卫生保健消费为热点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加快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由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追求高档需求转变,由重视生活水平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提高转变。

  (三)以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统揽,打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当前正处在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按照“三量齐升”总要求,以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抓手,推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环境,努力把衡阳建设成为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工业重镇、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和宜居家园,全面打造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不断开创衡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李喜]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