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衡阳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长,全市建筑业企业各项生产情况指标稳步提升,生产经营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业作为投资建设的实施主体,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较大的贡献。2012年,全市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9.05亿元,营业收入275.36亿元。建筑业企业依然呈现“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增长平稳,生产效益继续向好”的特点。
一、2012年衡阳市建筑业总体发展状况
2012年,全市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70个。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4.88亿元,同比增长13%。
(一)生产经营平稳增长。2012年,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签订的合同额达到4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当年新签合同额达到268.95亿元,同比增长17.9%。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9.05亿元;施工合同额远高于建筑企业完成产值,预示企业施工任务保障性较好,发展后劲较足。
(二)施工规模扩大, 企业发展后劲较足。2012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58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竣工面积12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13.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5%;商业及服务用房竣工面积113.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4.2%。办公用房竣工面积115.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5%。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达到48.4%。为我市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专业技术人员大幅增加,企业生产效益继续向好。2012年,我区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13.6万人,同比增长10.6%;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78万人,同比增长38%。具有一级建造师证书的992人,同比增长6.2%。2012年资质建筑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75.36亿元,同比增长4.3%;利润总额为5.57亿元,同比增长34.8%;上缴所得税总额9550万元,同比增长154.3%。
(四)招投标面进一步扩大,建筑市场秩序更加规范。2012年,全市继续加大建筑市场规范化管理力度,以规范建筑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筑市场的监督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招投标面进一步扩大,建筑市场秩序更加规范。2012年,全市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8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实行招投标面积1677.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本年新开工面积816.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7%。。
二、建筑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012年,纵观我市建筑业的发展,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一级企业总产值下降幅度较大。2012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309.0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7%,从资质等级看,一级资质建筑企业实现产值147.92亿元,同比下降38.1%,是导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总体下滑的主要因素;二级资质建筑企业实现产值80.35亿元,同比增长24.4%,高于平均水平37.1个百分点;三级资质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管理更趋规范的双重影响下,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68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平均水平19.2个百分点。
(二)承揽工程的范围较窄,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2012年,我市建筑企业产值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房屋工程建筑、土木工程建筑和建筑安装业,分别实现产值253.67亿元、46.8亿元和8.5亿元,比重分别为82.1%、15.1%、2.7%,其他行业占比很小,业务范围比较狭窄,其中房屋工程建筑中主要以本区房屋建造工程为主,承揽工程业务单一,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工程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建筑行业的工程结算成本也越来越高。一是成本和费用支出比例过高,压缩了盈利空间。近年来,建材价格上涨导致建筑工程成本上升。工程结算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长,压缩了盈利空间,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012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工程结算成本 245.42亿元,同比增长4.2%;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合计12.8亿元,同比增长18.5%。二是用工费用不断增加。由于市场化不断完善,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导致用工紧张,致使企业用工费用不断增加。2012年全市建筑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34.2亿元,同比增长28.1%,高于营业收入增速23.8个百分点。
(四)建筑队伍人才匮乏,专业化程度较低。建筑业是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领域广阔,行业聚集的人数众多,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中容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而企业施工人员队伍大部份是农民工,知识水平相对低,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不足,2012年,我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工程技术人员的比重为13.1%,一级建造师不足1000人,与全市建筑企业中中高级技术人才的比重相比差距较大。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不足将直接导致我市建筑企业在承接高难度项目方面的能力不足,影响到企业在本省乃至全国的竞争力。
(五)基层统计力量薄弱,数据质量不高。从2011年下半年起,全省开始施行联网直报一套表统计,由企业直接在全国统一的联网直报平台报数,但目前,全市建筑业企业统计人员构成参差不齐,兼职较多,统计基础条件较差,工作疲于应付,对统计报表指标理解不透彻,不能按照统计指标解释如实填报,造成建筑业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三、加快全市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建筑企业要抓住当前全市经济大发展、大建设的有利时机,借全市承接产业转移与综合改革示范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
(一)加快建筑业行业结构调整,提升建筑企业整体竞争力。一是调整建筑行业组织结构。根据建筑企业特点,明确各类企业的市场定位,创建名牌企业,建立合理的工程总分包体系,形成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等多种类别企业的组织格局;二是调整产业结构,拉长建筑产业链。支持龙头建筑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发展房地产开发、建材生产和经销、建筑机械制造和修理、建筑制品、物业管理和咨询服务等相关产业,努力实现多元化经营;三是立足长远调整建筑市场布局。在努力提高本市建筑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市场空间。
(二)立足本地市场,抢占外地市场。建议有关部门引导企业,实施名牌战略,诚信经营,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引导企业在立足本地市场的基础上,抢占本区域外市场,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做好政府管理和服务工作,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市场机制健全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为建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及时搜集、发布建筑市场信息,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使各企业间资源优势互补,提升市场竞争力。将工程项目招投标纳入严格的法制、规范、科学化管理渠道。要依法查处在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为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要加快推进勘察、设计、监理、材料和设备采购等招投标制度,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
(四)加强建筑领域人才和基层统计人员的培养。要注重培养一批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和施工人员队伍,培养一批懂经营、熟悉工程的人才,为我市建筑企业走出去,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针对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统计人员少、素质不高、人员不稳定、兼职过多等问题,统计部门要配合企业加强对统计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要求每个企业统计人员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严格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统计规章制度,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谭捷]
[审核:邓海龙]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