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衡阳市金融业发展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14-03-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3年,衡阳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克服持续大旱、经济减速、需求不振等不利影响,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全市金融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支持衡阳市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金融保障。

  一、金融业发展概况和分析

  (一)金融业体系发展不断壮大,金融结构优化。近几年来,衡阳金融业深化改革创新,金融机构逐步完善。截至2013年年末,全市银行机构29家,保险机构34家,小额贷款公司1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7家,证券公司9家。

  (二)金融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衡阳经济发展贡献增强。2013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0.64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GDP总量4.2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占三产业比重3.9%,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三)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截止2013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104.53亿元,同比增长17.3%,比年初新增310.63亿元,同比多增43.17亿元;贷款余额861.56亿元,同比增长23.5%,比年初新增163.81亿元,同比多增77.62亿元,贷款增量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社会融资规模217.56亿元,同比增长34.8%,实现了“存款余额首破2000亿元、贷款余额首破800亿元、新增存款首破300亿元、新增贷款首破160亿元、社会融资总量首破200亿元”5大突破。较好地满足了辖区实体经济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四)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保险保费收入达41.89亿元,增长8.7%。其中,财产险保险保费收入13.25亿元,增长19%;人身险收入28.63亿元,增长4.4%。全年各项赔款支出16.52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7.6亿元,增长24.9%;人身险赔款支出8.92亿元,增长39%。

  (五)证券交易市场活跃。全市证券交易额1553.9亿元,增长56.1%;成交金额1357.59亿元,同比增长16%。

  二、金融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存贷款比明显提高,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3年末,全市存贷差为1188.57亿元,存贷款比43.4%,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新增存贷比达70.3%。从贷款结构上看:短期贷款余额336.9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77.29亿元,票据融资余额46.94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61.68亿元、95.59亿元和6.24亿元,增幅同比分别为22.4%、25%和15.3%。中长期贷款重点支持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110多个项目。全市新增项目贷款超过70亿元。如中信银行对衡阳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放3个亿、5年期的贷款,用于修建衡云干高速公路;衡阳市弘湘国有经营有限公司3亿元,用于衡阳市幸福河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储备中心3个亿。市农发行对湘江水利投投放2亿元,南岳城投1.2亿元;工行对华耀城(衡阳)有限公司发放1亿元;建行对西渡经济开发投资公司投放3亿元,松木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5亿元,白沙工业园安置房项目2亿元贷款。

  (二)地方金融机构发展逐步规范,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较快。目前,全市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18家,小贷公司贷款总资产13.6亿元,同比增长32.3%,小贷款余额12.8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22.3亿元。实现净利润6609万元,税收3496.6万元,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及“三农”提供了便捷、高效、灵活的信贷服务,较好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二是担保公司规范化发展。现已开业的7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全年累计担保额41.56亿元,在保余额为38.08亿元,余额比年初增加11.09亿元,重点支持了工业、农业、服务业、文化、商贸流通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市担保公司累计为875家中小微企业担保额突破125亿元,帮助企业增加产值545亿元,增加税收41.5亿元,带动就业6.5万人。三是民间融资中介健康发展。全市民间融资中介市场发展迅速,全市各金融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引导其合规经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市民间融资中介机构撮合融资余额约2亿元。

  (三)独立法人机构信贷规模大幅增加。2013年人民银行衡阳中支通过积极向人民银行长沙中支反映衡阳实际情况争取到更多的信贷规模。此效果非常明显,全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实现大幅增长。2013年,我市独立法人机构(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与村镇银行)新增贷款合计达31.88亿,同比多增7.68亿元。

  (四)表外业务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013年末,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余额为183.33亿元,比年初新增33.57亿元。在风险提示力度加大背景下,也有部分银行表外业务向更加注重服务实体经济、盘活信贷存量方面转型。如衡阳中信银行通过银信合作为衡阳市城建投保障房项目——安居房工程募集资金9亿元,较好地解决了全市保障房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农业银行累计为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办理黄金租赁1410公斤,直接为企业融资3.6亿元。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上看,衡阳市近几年金融业发展较快,但仍然处于传统金融业向现代金融业转型时期,金融业推动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效率还不高,金融资源优势还难以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在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与全市对金融业的发展定位、区域经济以及衡阳市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量少,实力不强。一方面,缺少为中低端客户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新机构投资者尚未发展。另一方面,全市的金融机构除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等小型机构外,基本为三级、四级分支机构。市农信社虽然是法人机构,但受省联社的制约因素太多,实际上这些较大的金融机构都相当于营业部,受公司总部的制约,创新能力、发展能力都存在较大的不足。

  (二)金融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县(市)金融服务、监管工作机构不健全。除银行业有市一级银监部门监管外,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的监管部门都没有下沉到市一级,证券行业协会未成立,金融业各行业之间尚未形成良性的竞争和共同发展机制。二是民间融资中介发展迅猛,“多龙治水”监管格局隐患颇多。据统计,全市民间融资中介已达200多家。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民间融资中介合法合规经营能有效弥补银行资金不足,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由于对非法集资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多龙治水的监管格局导致对非法集资形成了监管真空,部分民间融资中介违法违规经营,甚至铤而走险参与非法集资,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三是政府职能急需转变,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有待提高。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金融业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三)中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渠道有待拓宽,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近几年来,衡阳市政府以及各金融机构对拓宽融资渠道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做了大量工作,搭建了金融信息平台,但还是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困难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自身素质不高。许多中小企业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社会信用度不高、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这些都阻碍企业融资的重要瓶颈。二是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大多是靠自我积累,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很多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仍是银行贷款为主,而票据、信托、股权、基金等直接融资较少。三是银行准入难。全市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变化大、风险高、自我约束能力弱等阶段性特征,加上企业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不规范,给银行评估和发放贷款带来难度,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准入门槛高。四是贷款抵押难。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以抵押为主,商业银行在抵押物中一般只认房产和土地。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发展初期,资产积累不足,难以满足银行信贷抵押要求。

  四、大力发展衡阳金融业的建议

  衡阳要以金融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城市功能为导向,以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为手段,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为动力,加快推进金融业发展。

  (一)促进金融机构集聚,大力引进金融机构。金融中心必然是中外金融机构集聚的区域。衡阳要想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必须通过外引内设加速金融机构的集聚,重点吸引金融机构总部和地区总部进驻衡阳市。营造金融业规模效应和集聚优势。“外引”主要是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鼓励,引入国内外金融机构到衡阳设置分支机构,重点是外资银行和国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内设”就是大力发展本地的金融机构,营造总部优势,形成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四大支柱产业突出、其他多种金融机构功能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

  (二)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步伐。一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搭建信息平台。贯彻落实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引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努力扩大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以及短期融资券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运行用,促进全市融资结构改善。确保全市社会融资总量保持较快增长。二是加快创新步伐。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衡阳必须利用现有金融业的较好基础,大力实施金融创新战略,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业务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增强衡阳金融发展优势。三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积极指导推进全市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

  (三)规范管理民间金融市场,营造金融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强化区域性管理。各县市区要加强金融业监管力度,健全完善机构建设。二是规范民间金融市场。近几年来,衡阳市民间金融机构发展较快,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足,金融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但目前衡阳辖区内金融机构莨秀不齐,存在较强的风险隐患。请市委市政府从市场准入、日常监测、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管理。三是提高市民自身警惕性。不贪小利益,不要让非法集资钻空隙,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四)加大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首先提高存贷比。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现有信贷的使用效率,同时进一步用好增量资金,使其国家产业政策相协调。其次是优化信贷结构。在积极支持优质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三农”、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养老卫生服务业等信贷支持,为衡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力。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奉红英]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