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交易市场是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场所,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引导居民消费、活跃商贸流通、扩大城乡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衡阳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状况如何?本文结合2013年商品交易市场年度统计数据资料,对此作一个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推动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商品交易市场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市场规模扩大,亿元以上市场是主力。2013年,全市共290个市场,与上年持平;年末出租摊位数46561个,比上年增加98个;年末营业面积101.3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7万平方米;从成交额看,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总计204.08万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亿元以上市场成交额126.52万元,比上年增长9.01%,占全部商品交易市场的62%。
(二)市场门类纷呈,专业市场占主导地位。2013年,全市290个市场中,专业市场共71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8个,农产品市场31个,纺织服装鞋帽市场10个,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9个,食品饮料及烟酒市场、电器通讯器材及电子设备市场各3个,日用品及文化用品市场、黄金珠宝玉器等首饰市场各2个,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市场、花鸟虫鱼市场、其他专业市场各1个。从成交额看,2013年,全市综合市场成交额84.4万元,占总成交额的41.35%;专业市场成交额119.69万元,占总成交额的58.65%,专业市场趋势明显。
(三)市场批零兼营,批发业与零售业竞相发展。2013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中批零兼营,并呈现批发业与零售业竞相发展的特点。以批发经营为主的交易市场有26个,比上年增加1个;年末出租摊位数6975个,比上年增长5%;实现成交额84.52万元,比上年增长8.43%,占全部交易市场成交额的41.42%。以零售经营为主的市场264个,比上年减少1个;年末出租摊位数44646个,比上年下降2.38%;实现成交额119.56万元,比上年增长8.43%,占全部交易市场成交额的58.58%。
(四)农产品市场需求平稳,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需求趋旺。受物价水平、居住和生活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衡阳市积极应对,加快农产品市场和家居建材市场建设,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需求。2013年,全市农产品市场实现成交额39.03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粮油市场实现成交额9.49万元,比上年增长1.93%;蔬菜市场实现成交额11.48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市家具、五金及装饰材料市场实现成交额28.92万元,比上年增长17.94%。其中,家具市场实现成交额2.82万元,比上年增长20.51%;装饰材料市场实现成交额2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0.69%。
二、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场区域分布不均衡。从区域分布状况看,市场的数量呈现不均衡状态。2013年,亿元以上市场数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珠晖区13个、耒阳市6个、石鼓区4个,而高新区、祁东县、常宁市均只有1个;亿元以下市场数量居前三位的分别是衡南县45个、衡阳县与衡东县均为30个、祁东县29个,而蒸湘区与高新区均只有4个、南岳区只有2个。
(二)市场运作模式相对滞后。2013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营业状态主要为常年营业,占比91.72%,从经营方式来看,以零售为主的市场有264个,占比91.03,实现成交额119.56万元,占比58.58%。可见,衡阳的商品交易市场大部分是采取以零售为主的经营方式,而这些零售市场中,大部分市场交易方式主要采用现场交易,比较单一,其信息传递、运输、保管、加工、配送等辅助功能欠缺,大部分市场属于独立区域内自我循环的初级阶段,这种比较传统、初级、单一的市场运作模式明显滞后于当前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水平。
(三)经营环境有待改善。从经营环境来看,2013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露天式125个,占比43.10%;封闭式103个,占比35.52%;其他62个,占比21.38%。可见,封闭式市场占少数,露天式与其他市场仍占绝大多数。全市商品交易市场中,仍有相当多的市场与传统集市差别不大,场内人声鼎沸、卫生环境较差、商品包装简单、货物杂乱堆放、摊位细小零散,缺乏现代商品交易市场应用的规范与效率。同时,近年来出现的超市、专卖店、百货中心、购物广场等新型商业业态在全市发展较快,它们创造的购物环境越来越成为百姓购物去处的首选,这对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市场经营环境如不加以改善,必将束缚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
(四)市场品牌建设欠缺。衡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在湘南地区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近年来,衡阳先后发展了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如:太平洋服装市场、衡阳出版物交易中心、衡阳市新民五金交电市场等。但是,从辐射范围、知名度等方面来看,衡阳的大型批发市场远不如兄弟市州:长沙、株洲、郴州的发展得好,相比之下,主要是因为衡阳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缺乏特色,市场难以做大、做强。
三、促进衡阳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形成“促发展”合力。为支持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督促政策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形成“促发展”合力。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财政视财力状况统筹安排资金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市场建设、市场管理、市场网络交易平台建设等,对文明规范的市场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商品交易市场新建扩建等内容给予一定的补助。二是加大税收优惠。对纳税有困难的市场,经地税部门批准,可视情况减免相关税费,优化网上市场征税流程,制定或落实用水、用电、用气费用优惠政策。三是加大用地支持。对市场新建扩建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列入市、县重点建设项目,优先规划安排市场发展用地、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用地。四是加大金融支持。积极搭建商品交易市场金融合作与资本运营平台,拓展商品交易市场融资渠道,开发适合市场经营户的小额、短期的融资产品,鼓励经营机构在市场增设服务网点,推动银行卡、电子支付业务等在市场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
(二)优化市场布局,扩大市场规模。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市场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辐射距离、地域环境等多种因素,制定市场发展规划,同等条件下,对市场数量偏少且有市场需求的区域,优先进行市场新建扩建等,以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方便百姓日常生活。对于规模偏小,经营品种相近,区域性邻近的市场,从产业化发展要求出发,整合各种资源优势,进行资源配置,优化组合,也可引导不景气的市场进行兼并重组,高标准改造,还可强强联合,逐步发展成为大型市场,“龙头”市场。
(三)转变运营模式,加快市场融合。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市场要推进信息技术与先进经营管理理念深度、有效融合。一方面要鼓励主动对接网上市场,使商品交易市场成为网商采购平台和实物体验平台,鼓励发展适合商品交易市场自身特点的网上交易模式,完善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物流配送等支撑体系,促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要推动商品交易市场通过设立外地分市场、建立物流配送中心、产品输出、管理输出等多种方式对外拓展,鼓励在衡企业与市场经营户借助衡阳的便利交通、快速发展的现代物流、综合保税区等优势拓展采购、输出、销售渠道,不断加强本地与外地市场的对接融合。
(四)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经营环境。注重市场的规范管理,尤其是对于存在摊位细小零散、货物堆放杂乱、卫生环境较差、商品包装简陋等现象的市场要加强管理,进行整治,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配套设施,加强对经营者的法制宣传,增强经营者的法制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强对经营户商品质量的监督,大力推进市场诚信建设,使市场发展更加规范有序,形成政府、市场投资者和市场经营者共同投入管理资源,共享管理成果的三赢局面。
(五)强化品牌经营,探索品牌建设。重视品牌建设和品牌化经营,是市场竞争中的必然选择。从全省范围来看,可以学习株洲华丽服装批发大市场的先进经验:以“批发市场商场化”的经营理念,打破传统的市场经营格局,进行高标准的市场定位,导入现代物流理念,不断创新营销业态,倾力打造出“华丽”市场品牌。从全国范围来看,可以学习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先进经验:结合地方特点,积极培育地方优势行业和产品成为知名品牌,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建设先进的市场配套设施,构建大型电子商务平台,营造规范有序的经商环境,融合国内国际市场,打造出闻名海内外的国际商贸城。衡阳的商品交易市场,要结合地方特点,发掘自己的优势,正确进行市场定位,不断提高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市场的品牌优势来聚集人气和商气,这样才能增强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的辐射和影响,增强市场可持续发展后劲。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蒋华玉]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