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衡阳市草食畜牧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稳步推进,有效保障了牛羊肉、乳制品等草食畜产品市场供给。
一、 当前草食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活力强劲。近年来,全市草食畜牧业生产存栏数、出栏数逐年上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初步统计,2015年末,全市牛存栏31.42万头,出栏14.27万头,牛肉产量1.7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5.0%、6.2%;羊存栏53.15万头,出栏64.32万头,羊肉产量1.0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2.9%、2.8%。
(二)需求增长较快。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牛羊肉等草食家畜产品的消费量、需求量都在不断的增长,对拉动和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15年全市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为2.37公斤和1.45公斤,分别比2011年增加0.41公斤和0.22公斤;同时,牛羊肉供应趋紧,价格上涨空间仍然存在。牛肉价格从2011年的平均价38元/公斤涨至2015年的平均价62元/公斤,上涨了63%;羊肉价格从2011年的平均价33元/公斤涨至2015年的平均价50元/公斤,上涨了52%。
(三)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全市共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488个,社员总数达88500人,全市具有加工标准化屠宰生产线5条,具备年屠宰100万头牲畜的生产能力。通过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培植了一大批养殖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现有爱平、创新等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有环球、亚峰和湘旗等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引进了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
二、当前草食畜牧业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规模化水平还不高。受养殖技术、养殖条件和养殖资金的影响,目前全市牛羊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分散饲养,集贸市场销售占主导的形式,牛羊生产规模化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二)资金不足制约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规模养殖建设成本、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当前金融信贷门槛高、程序繁、额度小、用款周期短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众多养殖户有着强烈地扩大再生产的愿望,却由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实现。
(三)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农户饲养牛羊的技术大多靠经验积累,缺乏必要的养殖技术指导,饲养管理也较粗放,存在着肉牛品种混杂、饲料配方不科学、生长周期长、肉质差、安全无保障等问题。
(四)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目前全市仅有的几家屠宰加工企业都是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在出现市场波动和其它风险时,难以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牛羊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草食畜牧产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要综合考虑资源优势、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规模养殖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效益。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牧结合生态养殖,促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和牧区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支持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和专业合作组织基础设施改造,提高设施化和集约化水平。
(二)积极促进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牛肉羊肉龙头企业,改善屠宰加工、品质检验设施装备条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特色牛羊肉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牛羊屠宰加工行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扶持家庭牧场和合作社、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肉牛肉羊养殖组织化程度。引导肉牛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生产基地,通过订单收购、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场户或专业合作组织结成稳定的购销关系。
(三)提升金融、科技支撑能力。1、金融保险方面:构建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在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的基础上,探索采用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2、科技人才方面:加快培养草食畜牧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技能服务型和生产经营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3、疾病防控方面:切实加强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免疫、监测、检疫监管等各项关键措施等。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陈文慧]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