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衡阳消费品市场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运行态势

来源: 时间: 2016-08-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局面,衡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主动应对,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运行态势。

  一、 消费品市场运行特征

  (一)市场发展平稳上升。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4.86亿元,总量较去年提前一个月突破500亿大关,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长沙和岳阳;同比增长11.5%,较一季度增幅高出0.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全国平均水平0.1、1.2个百分点。

  (二)零售业主导作用明显。上半年,全市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2.26亿元,同比增长10.6%;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09.51亿元,增长11.6%;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0.17亿元,增长9.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2.93亿元,同比增长12.0%。以上行业中,零售业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高达88.6%,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9.8%,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个百分点。

  (三)新增企业带动增长。全市限上法人单位中,新增入统企业占比仅21.2%,于上半年实现零售额10.17亿元,对全市限上法人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36.6%,较全市前20位重点企业零售额贡献率高出9.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法人单位零售额增长3.5个百分点。

  (四)商品消费热点突出。一是食品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8.2%,饮料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2%,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3%;二是享受型商品持续升温,体育、娱乐用品类、书报杂志类、化妆品类上半年增速分别为36.7%、36.6%、36.2%,分别比上年同期高10.2、31.5、24.0个百分点;三是汽车类商品持续热销,今年以来,全市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38.49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比一季度上升6.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限上法人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2个百分点。

  二、市场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石油及制品类商品的持续负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上半年,全市限上法人单位中,石油及制品类实现商品零售额23.53亿元,同比下降12.4%,降幅较去年同期扩大5.8个百分点。对全市限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22.6%,较去年同期回落10.5个百分点,拉低全市限上法人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降低0.9个百分点。

  (二)零售业缺乏新的增长点。零售业零售额增长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新的增长点不突出。从限上法人单位零售情况来看,上半年汽车类商品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5.8个百分点,对限上法人单位零售额拉动效果较去年同期降低了0.1个百分点。汽车类商品作为增长主要支撑力量,过于单一,并且汽车类商品售价高,使用寿命长,难以保持长期热销,零售业零售额增长需要多层次、多样化的增长点。尽管煤炭及制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商品零售额增速高,分别为39.8%、38.7%,但其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商品零售额的比重都较小,占比分别为0.6%、1.1%,不能成为拉动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电子商务零售额占比较少。上半年,全市限上法人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0.11亿元,占全市限上法人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0.08%,对全市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拉动不明显。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以其快捷便利的优势,打破了传统贸易的地域束缚和成本限制,已迅速成长为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且发展空间极大。但衡阳市电商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电商业务规模较小,所占市场份额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市购买力的实现,进而制约了全市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居民的消费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领域的进一步扩展,消费者的选择意识增强,消费行为也更加理性。因此,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消费新热点。要从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出发,准确把握消费市场供求变化的最新动态,有针对性、有特色、有亮点、有重点地培育有效、持续的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引导居民消费向更高层次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二)鼓励发展电子商务。要积极推进企业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支持有条件的贸易企业自主开发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发布商品和服务信息,进行网上直销,开展电子配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新模式,满足消费者对新兴消费模式的需求;要促进本地区域网络交易平台建设,为企业和广大消费群体提供优质的网络交易服务,鼓励电子商务与实体体验店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健康发展,使消费者通过真实体验加强对所需商品的感知度;加快电子商务立法进度,研究制定出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规范电子商务市场,优化电子商务交易环境;同时加强对电子商务数据统计,科学引导,全面促进我市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三)扶持企业做大做强。要高度重视培育和引进上规模、有市场的大型商贸企业扎根我市,重点扶持有特色、有品牌、就业收纳能力强的贸易企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形成新的零售额增长点;要加大对限上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加强对限上企业的运行监测,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行状况,引导它们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在税费和审批方面给予一定帮助,全面提高企业经营水平;持续从政府层面着手,引导规模较大的个体户向法人企业转变升级,支持限上个体工商户转制为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转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增加贸易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数量,提升限上市场份额,进一步优化消费品产业结构。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贺小书]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