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三季度农业经济平稳较好发展

来源: 时间: 2016-10-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三季度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全市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种养结构作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加大农业投入,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经济平稳较好发展。

  一、 农业经济总体形势

  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00.9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15.07亿元、林业产值8.38亿元、牧业产值221.86亿元、渔业产值42.62亿元。实现增加值320.97亿元,增长 3.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15.03亿元,增长3.2%;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4亿元,增长9.5%。

  (一)粮油生产总体平稳

  从全市早稻、中稻预计产量比较情况看,粮食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早稻播种面积同比下降0.8%,产量同比下降1.7%;中稻和一季晚稻种植面积同比增长7.0%,总产量11.47万吨,同比增长7.3%。从油菜生产看,全市油菜籽播种面积209.57千公倾,同比增长1.1%,但受天所原因影响,总产量30.99万吨,同比下降0.6%。

  (二)畜牧生产有增有降

  一是生猪出存栏均下降。从产量看,初步统计,三季度全市猪存栏头数563.85万头,能繁母猪54.45万头,同比均下降5.8%;猪出栏700.58万头,同比下降4.4%。从价格看,三季度,全市活大猪基本保持在18元/Kg左右,仔猪在30-40元/kg,与去年同比上升52.8%。原料行价稳中有降,分别为玉米2000元/吨、豆粕3300元/吨、麦麸1600元/吨左右。

  二是家禽行业保持稳定。因未发生大的疫情冲击,全市家禽行业生产保持稳定,各类家禽出栏7630.41万羽,同比增长2.5%;存栏6211.38万羽,同比下降8.7%。价格方面,各类活鸡24-26.7元/kg,鸭14-15元/kg,鸡蛋12-13元/kg, 同比上涨6.3%、8.65%、3.42%,每出笼一只鸡、鸭可获纯利润4—6元,而饲养的土鸡、土鸭价格分别在40—50元/kg、10—15元/kg间,家禽养殖的市场效益比较乐观。

  三是草食动物发展后劲大。全市草食动物发展较为快速,尤其是规模牛羊养殖场增速快,牛、羊肉市场价格与生猪相比波动较少,价格比较稳定,牛肉在80-90.5元/kg, 羊肉60.6-70.2元/kg左右。据初步估算,现育肥一头杂交牛净收入1000元以上,出栏一头肉羊,可获利120元左右,草食动物肉产品高蛋白、低脂肪、绿色污染小,深受现代人喜爱,供不应求,而草食动物市场价格起伏、疫病风险相对较少,发展潜力巨大,养殖户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较高。

  (三)渔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三季度,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常规鱼延续温和上涨态势,特种水产因“中秋”、“国庆”节日效应拉动消费,价格呈短期上涨,今年因鱼饲料成本下降,去年鱼价低迷亏本致鱼价整体抬高,95%的养鱼户可望扭亏为盈。据对市西园水产批发市场了解,三季度大宗商品鱼批发均价草鱼5.6元/斤,鳙鱼5.2元/斤,白鲢2元/斤,工程鲫8元/斤 ,鳜鱼27元/斤,黄颡鱼14元/斤,其中草鱼和工程鲫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4%和23%。

  (四)蔬菜、瓜果生产稳中有增

  前三季度,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9.48万吨,同比增长3.12%。其中,叶菜类24.31万吨,增长9.9%;白菜类35.32万吨,增长 6.18%;甘蓝类11.99万吨,增长14.7%;根茎类35.38万吨,增长6.7%;瓜菜类25.74万吨,增长8.4%;豆类16.99万吨,增长4.2%。瓜果生产64.57万吨,同比增长8.6%,其中草莓种植1.35万吨,增长12.6%。

  二、当前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受粮食降价、务工工资增长乏力、财产性收入未突破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加大;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农业产业化企业不大不强,县域经济发展短板凸显;三是脱贫攻坚任务繁重,易地扶贫搬迁进度偏慢,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履艰难,农村综合改革任重道远。

  三、对抓好下阶段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抓秋冬生产。切实做好晚稻收割、收购、入库工作。落实好秋冬种面积,大力推进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提高本地蔬菜的淡季供给能力。加快开展冬修水利建设,重点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平塘整修清淤等工程。扎实开展秋冬整地造林工作,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抓好动物疫情监测。

  (二)抓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实施好“十百千万”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和农业产业化“五五”工程,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和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三)抓新农村建设。在市城区与相邻县市区结合部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圈,沿107国道市县两级共建美丽乡村示范带,县(市)中心集镇周边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全力打造四个核心示范片,形成“一圈一带一片”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督促完成省重点民生实事示范村、美丽乡村、环境整治村任务。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李  喜]
[审核:刘  雁]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