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前三季度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16-10-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衡阳市在基本完成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后,继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了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全市“十三五”开好局打下坚实基础。  

  一、前三季度服务业基本情况 

  (一)增速继续领跑三次产业。前三季度,衡阳市服务业抓住产业结构调整、消费需求回暖、重大项目拉动、政策扶持发力等一系列发展机遇,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前三季度衡阳市地区生产总值1949.88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80.43亿元,同比增长10.8%,分别高出第一、第二产业7.64.6个百分点。 

  (二)投资规模扩大,项目带动作用显著。一是投资速度加快。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489.68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投资841.16亿元,同比增长18.5%,占总投资比为56.5%,高于工业投资16.9个百分点。二是项目支撑作用明显。2016年度全市第一、二批服务业重点项目102个,项目总投资1141.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98.2亿元。截止8月底已完成投资10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5% 精创富康食品加工配送园等35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超过70%,其中杨柳4S店街区二期等7个项目已提前完成了年度投资计划。 

  (三)主要行业实现较好发展 

  1、邮电业增速较快。前三季度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总量7.18亿元,同比增长37.9%,比去年年末提升16.7点击百分点。其中快递业务量增长迅猛,前三季度累计完成1776.15万件,同比增长207.30%,业务收入完成15070.78万元,同比增长107.55% 

  电信业业务总量实现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完成业务总量66.47亿元,同比增长43.3%。截止9月末,固定电话用户数78.38万户,宽带接入用户86.1万户,同比分别增长9.2%9.2%;移动电话用户数受实名制影响,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用户数为462.01万户,比去年同期减少80.16万户,下降14.9%4G用户发展迅速,用户数突破244.98万户,增长32.1% 

  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稳步增长。今年以来,衡阳市金融业积极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截止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206.22亿元和1649.95亿元,分别增长18.7%15.8%。存贷款余额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二。一是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增势较强,其中非金融企业增速最高。9月末,衡阳市辖内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中,住户存款2140.16亿元,同比增长11.8%,非金融企业存款656.60亿元,同比增长51.3%,广义政府存款399.75亿元,同比增长15.9%二是各项贷款保持平稳增长,中长期贷款上升较快。同去年相比,短期贷款出现下滑,9月末,短期贷款余额400.50亿元,比年初减少11.15亿元,同比减少45.26亿元。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拉动,中长期贷款上升较快,9月底贷款余额866.38亿元,比年初增加161.32亿元,同比增长26.33%,同比多增了73.09亿元。 

  3、交通运输业发展稳定,公路运输增速有所回落。受铁路和航空运输分流影响,公路运输增长有所回落,水路运输则增速回升,前三季度衡阳市公、水路客货运换算周转量246.20亿吨公里,其中公路换算周转量219.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2%,比去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水路换算周转量26.4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2%,比去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 

  4、消费和旅游市场持续繁荣。全市批零贸易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巩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5.54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完成零售额,698.8亿元,增长11.9%;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96.73亿元,增长11.8%。全市以南岳为龙头大力推动旅游发展,拓展旅游市场,开发精品项目,提升服务水平,旅游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20161-9月共接待国内外旅客4365.7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实现旅游收入292.60亿元,同比增长23.8% 

  5、房地产业得到健康发展。随着市场需求回暖,投资稳步扩张,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态势得到巩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房地产施工面积2368.02万平方米,增长11.6%;商品房竣工面积227.72万平方米,增长121.5%;商品房销售面积329.83万平方米,增长46.6%;销售额达到123.81亿元,增长56.6% 

  (四)规上服务业得到较好发展。前三季度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单位数为431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9家,单位数稳居全省前列,431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97.78亿元,同比增长17.6%,户均营业收入2258.20万元, 增速较快的行业是教育行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全市列入其它盈利性服务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共174家,占全部单位的40.4%,营业收入40.83亿元,同比增长25.6% 

  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总量占比不足,内部结构不优。“十二五”期间,衡阳服务业发展迅猛,在三次产业中占比不足的状况有所改善,但比例仍然偏低,前三季度服务业占比40%,大幅低于全国水平和全省平均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47%的考评目标差距较大。二是行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比过大,现代服务业企业占比不足、规模不大、发展潜力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从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情况来看,金融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8.6%,占比均偏低。  

  (二)经济环境恶化,企业生存艰难。2016年衡阳市企业经营面临的诸多困难仍然较多,一是部分企业不能完成提质增效转型,面对疲软的市场需求,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不惜让利降价抢占份额,导致了部分行业的恶性竞争,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二是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面临用工贵、招工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对43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景气调查数据进行统计,206家企业表示存在招工难的问题,148家企业认为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是招工难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7.9%34.4%;三是企业融资难和投资意愿不强并存,部分有融资意愿的企业由于经营状况恶化,资金周转困难,偿债能力大幅下滑,贷款风险增加,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下降,融资较为困难,融资基础较好的企业受经济形势影响,市场信心不足,投资意愿减弱。 

  三、加快衡阳市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为推动全市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建议下半年从以下三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一)抓住重点领域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机遇,逐步激活服务业市场。一是强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公平有序、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改善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投融资管理体制机制,充分发挥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三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权于市场和社会,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激发“双创”热情,通过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实现大中小微企业联动发展。 

  (二)抓住制造业升级和产业融合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分离和外包企业非核心业务,进一步加强金融、物流、研发、信息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快发展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生产性服务业;二是推动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三是加快第三方物流和智能物流发展,进一步强化衡阳的区域物流中心地位。 

  (三)抓住消费主导和城镇化机遇,规范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随着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攀升、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衡阳市服务业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一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挥中心城区的龙头作用,按照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规模抓好中心城区规划,加快西渡、南岳、云集、大浦、三塘、樟木等重点城镇与中心城区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为服务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二是实现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细划消费者群体,实现供给与消费的最佳对接,根据衡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和需求结构的变化,相应调整服务供给结构,为市场量身打造服务产品,规范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餐饮住宿、旅游文化等行业的发展,提升服务品质,运用细致的管理、严格的标准和有效的监督,让企业通过提高服务品质获得更高利益成为可能。 

[供稿:衡阳市统计局  刘国平]
[审核:刘  雁]
[责编:黄湘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