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强及投资规模扩大的拉动,全市工业经济逐月向好,呈现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下工业平稳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运行态势。据统计,1至5月,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69.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8.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9%,规模以下工业完成21.52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倍。预计上半年工业经济各项计划目标均能顺利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0.85亿元,比上年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赢利2.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倍。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良好,规模以下工业走势平稳。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两旺,效益提高。1至5月,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等重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目标,相关的质量指标也有所改观。全市2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赢利企业为170户,亏损户数降至75户,亏损户减少18户,亏损面由去年同期的41.3%下降至33.3%。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14.45%,比上年提高18.38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金周转次数等质量指标分别达到9.71%、4.60%、38194元/人、1.85次,创近7年来的历史最好水平。居高不下的企业间拖欠现象有明显缓解,企业应收帐款净额比去年减少3.4亿元,降幅达23.2%。生铁、钢、钢材等骨干产品产销均创历史最高。
规模以下工业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生产增速比以往有所减缓,但发展尚属平稳,其1至5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运行特点是个体工业的发展明显低于私营企业的发展,企业产业结构在逐步转型并通过整顿向具有一定规模的方向发展,煤炭生产和原煤加工开始出现新的转机,尽管规模以下工业速度降低拖累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它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规模升级的必然趋势,对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整体走强不会构成大的影响。
2、非国有经济成为生产拉动的主力,国有经济仍是赢利主体。
今年上半年以来,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国有企业的生产增速明显加快,其中:股份制企业1至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9.76%,超过全市平均增速45.27个百分点,是几大经济类型企业中增长最快的,股份制企业增速的提高主要得益于新组建的冷水江市博长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其1至5月生产钢材11万吨,完成产值2.29亿元,实现利润1655万元,对全市工业增速拉动达6个百分点,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中最亮的增长点。以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上半年也保持了较高增速,1至5月完成工业总产值2.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8%,高于全市平均增速近一倍。
全市国有工业企业上半年生产增速有所减缓,但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仍是全市工业赢利的主体。1至5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2.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98%,低于全市平均增速6.51个百分点。国有工业速度放缓主要是受涟钢的影响,涟钢1至5月完成产值18亿元,比去年同期仅增长0.41%,涟钢减缓的原因是老的钢材生产能力去年已接近极限,新的薄板项目尚在建设之中,再加之元月安检的影响,其生产处于暂时的停顿时期。1至5月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净赢利1.94亿元,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90%,比上年同期增长1倍。其中:涟钢、涟邵、冷钢赢利分别达到16523万元、2220万元、1877万元,其中涟钢比上年增长83%,冷钢增长2倍。锡矿山、金信化工(原资氮)、冷水江制碱厂、华达等历年亏损企业今年均实现扭亏为盈,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国有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3、支柱产业走势良好,纺织工业出现复苏。
冶金、机械、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几大行业构筑了我市工业经济的主体,是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上半年,这几大行业中除水泥行业尚未摆脱困境外,其他骨干行业产销两旺,效益提高。冶金今年上半年产品市场转旺,钢材、锑品等市场价格一路看涨,其中钢材比上年同期上涨18%,锑品上涨达80%,且市场销售十分活跃,这为市内冶金企业带来好的发展机会和效益,冶金行业1至5月产值比上年增长18.04%,赢利达到2.01亿元,占全市总利润的92.6%,比上年增长1.13倍。以矿山机械和汽车配件为主的机械产品市场销售形势良好,所涉企业发展迅速,1至5月全市机械行业产值比上年增长72.14%,24户规模以上机械生产企业有17户增产,增幅在30%以上有14户,全行业实现整体扭亏为盈,赢利户达19户,华达的汽车空调压缩机产销两旺,其产值比上年增长1.85倍,效益回升明显,企业开始摆脱困境。化工、煤炭等行业上半年生产、销售、效益均明显走好,电力保持平稳发展。
近几年来一直呈萎缩状态的纺织工业,今年上半年呈复苏态势,其中棉纺行业回升明显。停产多年的娄星区毛巾厂生产开始启动,裕辉纺织公司1至5月累计完成产值达2108万元,比上年增产75.77%。全市5家纺织企业除娄底植绒厂下滑外,其余4家均增产,全行业1至5月完成产值31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65%,纺织工业的生产增速加快,带动了全市轻工业的发展,减缓了我市轻工业比重进一步下滑的势头。
4、小型企业成为增长亮点,大中型企业规模得以继续扩张。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的小型企业生产增速较快,较大幅度地超过大中型企业的增速,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抹亮点。1至5月全市小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28%,高出大中型工业企业8.28%的增速达2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起了很好的拉动作用,小型工业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冶金、机械、化工、纺织、煤炭等行业。
我市大中型企业受技术改造项目尚未完成的影响,上半年增速减缓,但随着时间推移,涟钢薄板工程、冷钢200万吨炼钢改造、金竹山电厂异地改造、海螺水泥双峰150万吨项目等重点工程得到完成,我市钢铁、发电、水泥行业的生产规模将会得以快速扩张,这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促成娄底工业品位的提高。
5、“非典”影响波及部分企业,对全局影响有限。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对我市部分工业企业的产销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对外向型企业影响尤为明显。由于“非典”影响,春季广交会上外商锐减,我市锡矿山闪星锑业、涟源五江集团两家出口企业,无法拿到出口订单,产品出口受阻,销售下降,锡矿山5月份的产品销售下降52%,五江集团的出口订单也下降了50%。对两家外销型医药企业影响也较大,冷水江制药厂的主导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广州两大疫情严重地区,5月份销售严重受阻,致使其销售比上年同期下降46%;回春堂制药厂受“非典”的影响也较明显,产品积压相当严重。“非典”对纺织、陶瓷等出口型企业也构成一定影响,特别是纺织企业受到出口受阻、原材料价格上涨双重挤压,年初的良好局面在5月份打了一个折。娄底市铸管厂就因原材料无法从外省运回,停产达半个月。据测算,由于“非典”影响,5月份全市工业总产值减少3500万元,并且对后几个月还将有一定的影响,预计全年影响工业生产将在6000万元以上。但是,我市工业企业大多属内需型企业,主要产品面向的是国内市场,与外界的合作程度也不是很高,故而受“非典”的冲击并不大,再加上全国性疫情将很快结束,所以“非典”不会左右我市工业经济整体向好的趋势。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新增企业减少,发展速度相对滞后,下半年任务较为艰巨。
工业经济的发展不但要靠老企业的改造提高,更要靠新企业的不断增加和扩大。近几年来,本市工业企业新增加户数在全省比较靠后,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呈逐年减少的势头。今年上半年靠新增企业——博长公司拉动全市增速6个百分点,但它是去年下半年开工的,上半年没有基数,下半年的拉动作用会有所减缓,要保证全年目标的超额完成,下半年任务还相当艰巨。尽管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较快,但与全国及全省的形势比较,速度相对滞后,比全国平均增速低2.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速度低6.1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州市中排名倒数第二,比最快的永州低18.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总量与省内发达城市比较,差距逐年拉大。
2、产销衔接有所下降,资金沉淀值得关注。
上半年全市主要骨干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但部分企业产品积压有所回升,锡矿山、三一材料、一六九厂等企业产品资金上升较快,1至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3.94%,比上年同期降低了3.61个百分点,而产成品占用的资金5月末达到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1亿元,增幅达19.9%,高于生产增幅5.5个百分点,可见生产快速增长过程中如何防止新的产品积压应引起关注。
3、轻工业企业发展困难,比重萎缩尚未抑制。
全市轻工行业除纺织行业回升明显外,其他轻工业企业发展仍步履艰难。全市轻工业中日用品加工、饲料加工、印刷、服装、造纸等行业萎缩迹象十分明显,1至5月饲料加工比上年减产12.0%,服装减产24.5%,家俱减产44%,纸制品减产56.3%,单色印刷减产14.6%,皮鞋减产1.3%,一些传统轻工产品的市场份额逐年减少势头并无转机,轻工业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对社会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仍在降低。
4、工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均存在隐患。
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的安全事故与去年比较有明显降低,但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涟钢元月份的煤气事故、七一煤矿的透水事故、金信化工的安全事故,均对企业生产和效益构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我市小煤窑较多,前几年的经济不景气,安全投入较少,再加上部分企业主唯利是图,安全意识差,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安全生产仍应高度重视。随着煤焦市场的好转,过去“环保世纪行”中捣毁的土窑又死灰复燃,沿娄涟公路甘溪至祖师殿地段又呈现出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繁荣”景象,火光冲天,浓烟遮日,无疑给当地环境植被带来极大的破坏。
5、企业外部环境尚需改善。
通过几年的经济环境的治理,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仍有不少地方需要优化。首先是企业各项优惠政策承诺多,落实少,难以形成政策洼地,招商引资后对企业的扶持政策保障不利,致使外地来娄新办企业比较少,办了能长期生存的更少,前几年从广东招回兴办不锈钢制品加工的私营企业,去年又纷纷外迁。其次是企业的各种税费负担过重,某些地方和部门对部门利益考虑的多,而对宏观经济发展考虑的少,只要上头有文件收费,很少有不向企业收取的,并且有多数项目只收费不服务,如灭鼠费、白蚁防治费等。还有如政策执行不到位,造成企业之间竞争不公平,工农矛盾难解决,对垄断行业约束不利,乱收费乱涨价等都构成对企业利益的侵害,企业外部环境仍需加强治理,予以改善。
三、对下半年工业经济形势的预测及建议
下半年,全市工业经济仍将朝生产增速加快,效益提高的方向发展,效益的回升速度会好于生产的增速。预计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完成工业增加值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的生产有望实现15%的增速,利润总额达到3.2亿元。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还必须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支持中型骨干企业保护力度,促进速度和效益全面提升。大中型企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占一半以上的比重,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3%,其兴衰事关整个工业的兴衰,对涟钢薄板、金电扩建、冷钢改造、海螺组建等一批重点项目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实施更多的政策优惠,放水养鱼,促成企业做大做强。大中型企业一活,娄底工业经济就会更具活力。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各种手续,保证各项政策兑现。老百姓说:只要政府认真,没有什么事情办不成。政府要参照发达地区的招商政策,制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硬措施,规范收费、规范服务、规范管理,让企业真心想政府盼政府而不是怕政府,使商招得来、留得住、办得火。只有让更多外资流向娄底、留在娄底,不断增加新的企业,新的产业,娄底工业才能长远持久的发展,产业结构才能得到实质性的调整。
3、加大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严肃执法纪律。对安全生产、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政策要加大执行力度,防止地方保护主义,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应关注长远利益,切实关闭非法矿井和小冶炼,关停安全隐患企业、强化安全环境意识,使我市工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4、加大“非典”影响企业的复产促销。受“非典”影响的企业,要尽快抓住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的有利时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强化市场营销,迅速抢占市场,争取商机,促进销售,减少积压,力争4、5月份的损失在下半年补回来。工商、税务等部门也应抓紧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支持企业恢复元气,使企业赢得更好发展空间,如果机会把握得好,影响将变成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娄底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