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私营经济日益壮大带来了什么

——对我市几年来下岗再就业情况的调查

——对我市几年来下岗再就业情况的调查

来源: 时间: 2003-08-1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经济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与此同时,由于国有企业重组、破产、合并、改组改制,从而引起了大量职工下岗失业,并已成为当前最严峻的社会问题。由于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日益成为城镇劳动力净排放部门,而国家机关每年招考的公务员,都是从大中专毕业生中录取,所以要使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必须另避蹊径,对此,娄底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来在大力发展个体经营经济方面加大了力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再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  经济转轨、机制转换、下岗失业人员骤增

    20世纪80年代即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实现的是低效率、低工资、高就业的政策,那时不论文化水平高低,有无技能和特长,只要到了劳动年龄有就业欲望的98%都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据记载当时全国失业率仅为1.8%。娄底是一个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主要生产冶金、煤炭、建材、机械、电力、化工、轻纺、军用产品。到1990年末,全市已拥有单位从业人员302639人,以后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直至1997年末就业数达到最高值的34.68万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已逐步取代计划经济。娄底大多数企业不仅失去了往日的优势,而且企业机制和管理又不能很快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新活力难以形成,加之企业产品大多属于原材料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且成本又高,使得不少企业陷入困境,失业人员与日俱增。如湖南省涟邵矿务局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下辖10多家省属国有煤矿,在计划经济时期的90年代,拥有从业人员55290人,自从国家取消政策性亏损补贴,全面推向市场后,煤矿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目前已有3家煤矿破产、2家正在办理破产手续、4家关闭,1.2万人下岗失业,8千人被买断工龄。同样,我市的军工企业都创建于特殊年代,被称为“三线兵工厂”、它们大多分布在偏僻的山沟里。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军工生产任务减少,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又未能迅速转产,出现了停产半停产状况。到2002年底,全市滚转下岗职工已达6.1万多人,占全部在岗职工26%以上。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已达4%,若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实际失业率将达7%以上。而娄底则分别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如何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实行效率优先而出现的高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同时也成为娄底市委市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  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造再就业之路

    近几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把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作为下岗再就业工程来抓。早在1998年就作出了《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并就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安置下岗人员再就业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安置国有集体下岗人员达该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30%以上的,3年内企业缴纳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返回30%;企业缴纳的所得税金全部返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营3年内,减免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费、教育附加费及工商管理费”等等。此外,市工商局、市劳动局也联合行文、出台了《关于扶持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的意见》等。

    由于政府的引导,各部门的大力扶持,娄底市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下岗失业人员也得到了大量安置。截止2002年底,全市共发展个体工商户51228户,私营企业1475家,总注册资本25.7亿元,个体私营从业人员128947人,2002年实现个体私营营业额(含产值)77.1亿元,对全市GDP的贡献率约为35%,交纳税收3.14亿元,对财税贡献率为30%。2002年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十大行业500强评选中。我市有22家私营企业榜上有名。其中湖南五江轻化集团,湖南大汉集团进入前十名。

    当前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显现出以下特征。一是由稳步增长向跨越式发展转变,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产值利税呈几何级数增长;二是由从属补充地位向区域经济主体地位转变,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角;三是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上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由依靠资源消耗的粗加工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转变,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五是由家庭式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实现现代企业制度,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

    个体私营经济的日益走强,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平台。据统计,截止2002年底,全市有5.4名万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了个体私营经济之路,占全市个体和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2.9万人)的40.3%,占全市单位从业人员的22.6%,不少下岗职工,通过努力拼搏,在短短几年中,不仅自己实现了再就业,而且还成为厂长、经理、董事长和致富能手,体现了自身价值,同时,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如娄底市九龙商厦董事长肖正滔,原系娄底市湘中针织厂下岗职工,从1997年以来,租赁了已负债3000万元的国有商业企业——娄底市商业大厦,先后组建了“九龙商厦”和“九龙小商品批发市场”、“大拇指平价商行”,不仅盘活了国有资产,并先后安置下岗职工1100多人,被列入娄底市“百千万再就业”样板工程和全市再就业示范基地,省委书记杨正午高度评价他“为政府办了一件大事,为下岗职工做了一件好事”。涟邵圹务局机械厂下岗女职工石金华,从1996年3月开始养鹌鹑养鸡,一年后创产值80多万元,获利15万元,《湖南日报》、《今日女报》等新闻媒体都进行了报道,现在她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双峰县丰华实业公司生产的建筑模板、一次性卫生筷,2002年产值突破1亿元,年创利税近2000万元,该公司1200名从业人员中60%为下岗职工。这样的典范很多。他们的成功为下岗职工树立了榜样,广大的下岗失业人员改变了择业观念,纷纷投入到个体私营经济的行列中,走上致富之路。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让更多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而且还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据市工商局统计,目前,全市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被个体私营大户租赁、购买、兼并、合股的共560多家。双峰县私营企业主刘志昌以98万元购买了县大理石矿安排下岗职工46人;涟源市南方冶金涟铸设备与湘南煤机厂合股,生产高科技产品——高效结晶铜管,安排下岗职工94人;原国营青泉大酒店,在资不抵债的情况下被私营老板颜文租赁后,使120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涟源市个体老板肖克武以每年40万元的租金、租赁市水泥厂,安排下岗职工150人;个体老板谢贵云承包涟源市铁厂2号高炉,承包金额每年26万元,安排下岗职工200人;原新化瓷厂供销科科长赵之东承包了涟源市瓷厂,承包期10年,每年上缴24万元,安排原厂工人250人。目前这些企业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个体私营经济的强劲发展,为缓解我市就业压力,稳定社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  再就业工作任重道远,有关各方面仍需努力

    目前,尽管有5万多下岗失业人员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但全市仍有1.2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进一步加大,关闭、破产,买断企业的形式会不断增加,下岗失业人员规模将继续扩大,加上滚转下来的1.2万人失业人员,和每年新增2万人的城镇劳动力及5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就业工作任重道远,有关方面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首先,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制订了不少鼓励再就业的政策,为推进再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市看、落实情况还不够具体,支持力度还不够大。比如,下岗职工从事个体经营的自领取税务证之日起,3年内享受的税收减免政策在时间上被缩短。据一家从事百货经营的人员反映,她与另一下岗职工合伙创办的店子,开业初期确实在税收上得到了一些优惠,但一年以后各种收费齐上,若包括门面租金、水电费等,每月费用支出高达4—5千元,使得他们创业负担很重,步履艰难。这主要还是某些部门利益在作怪,这就要求一些相关部门的工作工人,要以大局为重、体察民情,围绕促进再就业这一共同目标开展工作,搞好服务、使下岗职工真正得到实惠和便利。体会到党和政府政策的温暖。

    其次,政府要按中央政策切实做好对再就业工程资金的投入工作。
    目前,我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严重不足,除中央财政补助的资金外,尚未有缺口8000万元左右。

    第三,各级要采取措施,简化对小额贷款发放手续。
    目前申请一笔小额贷款要经过社区、街道、县(区)三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担保机构评估,银行评审,加之商业银行对发放此种贷款不是很积极,所以要得到一笔小额贷款实属不易,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对既无资金、又无场地的下岗失业人员走自主创业之路,可想步履是何等的艰难。

    第四应加快培训力度。
   
一些下岗职工之所以就业困难:原因之一就是知识老化,技能单一,不能适应新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加强就业培训是当务之急,并根据下岗职工特点和社会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

    第五加强劳动力市场和社区建设。
   
发挥社区作用,健全就业服务网络,及时搜集和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建立健全职工需求预测、失业登记、职工培训、职工介绍、职工指导“一条龙”服务机制,促进培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

    第六下岗失业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就业观念。
   
要使他们懂得,不论干什么工作,只要是通过合法劳动获取报酬,就是光荣的。同时政府对再就业能手要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以便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创业之路。
 
 
                    [娄底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