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镇是双峰县西部的一个农业大镇,面积134平方公里,人口7.5万,辖83个行政村,其药材种植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该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农村经济工作思路,制定了多种优惠政策,采取了多种鼓励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加大对中药材种植的投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湖南最大的尾参、淮山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东亚和港、澳、台地区,2001年9月,其药材基地开发和深加工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到2002年底,该镇药材种植已发展到1.5万亩,品种50多个,药材加工企业8家,药材产值6000万元,农民从药材种植中人均获利600多元,药材产业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科学论证,合理规划,连片开发,走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为了论证建设药材基地的可行性,做到规划科学合理,该镇于1998年专门聘请湖南农大的专家教授前往实地考察,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编撰出了可行性论证报告和规划书。接着镇政府成立了药材基地开发建设小组,并选调精干力量组建了药材开发办公室,负责基地开发建设的具体事项。
为将全镇干部职工和广大村民的思想统一到药材基地建设上来,镇政府多次召开了镇村干部大会,就药材基地开发建设进行广泛动员。他们利用各种媒体宣传药材种植的美好前景和镇政府的优惠政策、奖励措施,号召全镇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生产。尔后镇里每年初都下发药材开发方面的专题文件,提出当年药材开发的任务和奖励措施。
进入新世纪后,他们根据少数村组水利灌溉不便、天水田较多的实际,积极引导村民进行水田改制种药材,到2002年底,该镇水田改制种药材达3000多亩,为无水田、天水田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出路,有效地解决这些地方的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2002年该镇又结合退耕还林,充分利用丘岗山地,大力发展木本药材,业已成功开发,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槐米生产基地。
一、 拉长产业链条,走产业化之路
为拉长药材产业链条,努力实现药材的加工转化增值,走上产业化之路,他们不仅经常与全国十七大药材市场定期联系,掌握市场行情,积极为药农提供市场信息,组织销售渠道,而且积极扶持当地营销大户,引进培育药材加工企业,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与市场的衔接问题。
1、加大财力投入。该镇党委、政府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跑项目、争资金,最大限度地加大对药材开发的投入,专门组建了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配备了17名农业专业技术干部,其所需的经费由镇财政全额拨付,不向农民收一分钱。同时,投资40万元兴建了农业科技服务大楼,配备了多媒体科教室,征订了多种农业科技报刊和VCD光盘,方便农民参阅学习。
2、狠抓品种引进和产品销售。该镇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每年都派人去外地进行市场调研,参加展销会和交易会,捕捉市场信息,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推介本地产品。2002年,该镇先后3次派主要领导去外省考察项目,洽谈业务,药材开发办的同志,更是紧紧抓住全国五大药都交易会的机会,亲力亲为,考察新品种,学习新技术、推介新产品。同时他们充分利用本镇药材协会骨干,在全国几大药市设立窗口,收集信息,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并积极扶持本地药材经纪人把生意做大、做活,解决药材的销售问题。
3、积极培育龙头企业。该镇依托本地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基地+农户”的产业开发模式,大力培育以药材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路子,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2002年,由镇上主要领导出面,成功引进邵东药都农产品公司,其年加工能力为1000吨,间接为药农增加收入800元/亩,2002年又引进了以加工玉竹系列产品为主的娄底金新实业天健农副产品公司,该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年加工能力3000吨,年产值2000万元。这两家加工企业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先后取得了出口经营自主权,销售渠道十分畅通,生产经营形势越来越好。目前,该镇药材加工企业已发展到8家,年加工能力6000吨。在这些加工企业的拉动下,该镇玉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到2002年底,全镇玉竹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年产量达8000吨。
二、 切实搞好服务,推进基地建设
在药材发展过程中,该镇党委、政府给予广大药农大量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多种服务。仅99年就发放药材开发低息贷款200万元,受益农户达600多户。镇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干部到外地药材市场、生产基地考察,及时引进优良品种,提供信息。镇上对全镇的药材生产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建立了尾参、淮山、金银花、蚕桑、杜仲种植基地,每个基地都配备了专业技术干部负责指导、服务。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的17名同志更是常年为药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其足迹遍布全镇83个村,1200多村民组,村村办班进行技术培训,对农户提出的各项技术服务要求,做到有求必应,分文不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被广大农民誉为“科技110,农户贴心人”。镇电视台每周定期播发《农科园地》,时令性强、实用性高,深受农民朋友喜爱。今年,镇政府又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干部职工入股,与农民合资开发药材,使干部与群众结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利益等同体,有力地促进了药材生产的发展。
[娄底市统计局 谢小玲 肖泽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