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旱灾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来源: 时间: 2003-09-1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一、旱灾基本情况

    娄底市今年的旱灾非常严重。气象部门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对比,宣称这是三十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新闻媒体则将灾情概括为一句话:灾情之严重、损伤之惨重、困难之深重为历史所罕见。具体来说,今年的旱灾有四大突出之处:

    (一)持续时间长。全市从6月27日开始,一直到8月10日,连续45天滴水未下。除8月10日至15日下过三趟短时阵雨外,从8月15日至今,又有10天没下雨了。据气象部门预测,这样干旱的天气还将延续到9月上旬。

    (二)气温高。受副热带高压稳定控制,自6月27日开始,我市一直维持高温晴热天气,尤其是7月12日至8月10日,全天平均气温均在32℃以上,日最高气温均维持在38℃以上。8月2日最高气温达41.3℃,是我市有气象记载以来的最高值。

    (三) 成灾快。由于持续高温,蒸发量大,我市迅速成旱,旱情发展异常迅猛。据统计,从6月27日至8月10日,日平均蒸发量达9.5mm,最大日蒸发量达12.5mm,均为历史所罕见。水库、山塘分别以每天干枯30座和4000口的速度增加,到8月10日止,全市72.2%的水库、74.5%的山塘滴水无存、干枯见底。61万人饮水困难,占全市总人口的15%。仅新化县就有7个村的村民要到3公里以外的岩洞去接渗水。一个村民说,他从晚上10点开始排队,一直到第二天早晨8点才挑到一担水,整整等了12个小时。一盆水,要洗脸、洗衣服、晚上洗脚、浇菜,要使用多次,真正的水贵于油!

    (四)损失惨重。全市9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受旱,其中45个乡镇旱情严重。141万亩耕地受旱,34万亩绝收,8401个村民小组61万人饮水困难,全市因旱直接经济损失6.9亿元。

    二、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旱灾对今年的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从影响的特点来看:第一是易旱区比灌溉区受灾重。干旱是从石灰岩干旱死角区、高岸坡农田、低平岗地区到中小型水利骨干灌区梯次扩展的。其灾害损失也呈梯次递减。绝大部分石灰岩干旱区的当季作物颗粒无收,而设施完好的水利灌区则损失甚微。第二是种植业比养殖业受灾重。在农林牧渔业中,按损失比例看,最重的是林业,其余依次为农业、渔业、牧业。在林业中,新造林的死苗率达30%以上,新育苗的死亡率达60%以上。在农业中,中稻、晚稻、玉米、药材等损失较大。渔业中,稻田养渔几乎全军覆没。对牧业来说,主要是粮食和饲料减少,牲畜饲养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三是旱地比水田受灾重。在旱地上种植的当季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药材、花生等经济作物,冬瓜、南瓜、丝瓜、辣椒、茄子等蔬菜。损失最重的依次是药材、迟熟玉米、花生、红薯等。药材由于种植在山地上的居多,干死的比例大。迟熟玉米干死近半,所幸我市迟熟玉米在总的玉米播种面积中所占比重不大。种植在旱地上的蔬菜损失大,冷水江市金竹山乡恒心村邹国和说,在他家0.2亩旱土上,正常年份要收获50至60个大南瓜,今年只摘了10多个小南瓜;正常年份要收10多个大冬瓜,今年只收了3个,而且很小,长不长短不短,冬瓜不像冬瓜,南瓜不像南瓜;辣椒往年自吃有余,一大半被晒成剁辣椒和辣酱,而今年辣椒树已基本上干死了,要从市场上买外地辣椒吃。种植在大棚和房前屋后自留地里的蔬菜损失较小。如双峰县印塘乡全心村圆满组,虽然50亩水稻干死了49亩,但据村民反映,他们种在自留地上的蔬菜,由于早晚从自家井里挑水浇灌,长得很好,没受损失。在水田上种植的当季作物,主要是稻谷、西瓜、药材等。中稻和一季晚稻,6月底7月初,正值抽穗灌浆季节,由于缺水,穗数减少,颗粒不饱满,单产将明显下降,严重的地方将颗粒无收。对于双季晚稻来说,只要能翻耕插下,所受的损失将轻微得多。

    从全年农业总产值来看,由于旱灾影响,将出现负增长。初步预测,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将比上年下降3%左右。其中农业产值下降5%,林业产值下降10%,牧业产值下降0.5%,渔业产值下降1.5%。理由:从好的方面看,上半年农业生产形势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了1.7%,结构调整有明显成效。结构调整对旱灾的影响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若不出现严重旱灾,全年产值可望较大幅度地增长。从坏的方面看,一是6至8月正是全年主产作物收获期,干旱造成多数主要农产品减产;二是干旱之后,虽然各地将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大力补种作物,但是补种作物,按收获原则,在明年收获的不能计算为今年的产值。所以,我们认为今年农业减产已成定局。

    三、旱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今年旱灾对农民收入有较大的影响,但不会改变收入正增长的趋势。据测算,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863元,比上年增加45元,增长2.5%。。

    旱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经营性收入方面。第一,农产品产量下降,使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5%左右。第二,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又弥补了相当一部分收入。去年我市人均家庭经营性纯收入760元,预计今年只有741元,减少19元,减少2.5%。从农民收入构成的另外两大项即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来看。旱灾对工资性收入影响不大。今年对打工收入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是打工人数增加。上半年我市实际打工人员58万,预计年底将达到59万,比上年增加3.5万人,增长6.3%。第二是非典影响使上半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少增20元。预计全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将达到933元,比上年增加68元,增长7.9%。

    受旱灾影响,人们财产遭受损失,财产性收入会减少。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救助会增加,转移性收入将增长。两者相抵,预计农民人均财产及转移性收入将减少4元,减少2.1%。
    综合衡量,受旱灾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比正常情况少增38元。其中,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少增34元,财产性收入少增8元,转移性收入多增4元。

[娄底市统计局 邹召北 谭建新 谢小玲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