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

来源: 时间: 2003-09-1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人们生活消费水平与质量的不断提高,旅游市场的大幅增长,激活了娄底市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把发展旅游业提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对促进娄底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今年,“非典”刚过不久后的6月21日,娄底市就召开了启动全市旅游的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娄底市旅游业的发展迈出了快速前进的步伐。今年尽管遭遇“非典”疫情,但娄底市旅游业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初步统计,1-8月全市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20万人,与上年持平,过夜人数达到29万,比上年同期稍有增长,境外旅客也有一定增长,旅游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了2%。

    一、全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1、确定了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目标。经过充分调研,娄底市确定了以娄底城区为中心,以新化县为龙头,以一山(大熊山)、一水(水府庙)、一洞(梅山龙宫)、一故居(曾国藩故居)等旅游资源为开发重点,全面带动娄底市各类旅游资源整体开发的发展思路,通过对各项重点资源整合与开发,逐步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娄底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发展旅游业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旅游网络框架初具雏形。自2000年8月,湖南省水府旅游区娄底景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后。娄底市加快了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步伐。2002年,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湄江省级地质公园、曾国藩故居的开发规划编制相继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去年底,全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委托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编制,旅游资源的普查与市场调研等工作相继完成,今年10月整体规划将通过专家评审。新化县、涟源市两县市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编制中,其他县、市、区以及重要旅游景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也已陆续展开。 

    3、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资金筹集多元化,开发步伐加快。娄底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放开经营的原则,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业发展路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积极主动地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旅游资源的开发。新化县油溪河漂流、涟源市白马湖水库、飞水岩景区、冷水江市周头湖水库等景区都是近两年来筹集社会资金上亿元,逐步开发建设起来的,现在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新化县将旅游资源开发向全省、全国招商,现已成功为油溪河飘流景区找到了“婆家”,引进资金2000万元,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租赁经营开发正在根据有关协议落实中。 

    4、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管理有所改善。今年对旅游接待等硬件设施进行了建设,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旅游饭店管理的软件建设,吸取高星级饭店的管理经验,使旅游接待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在娄底市已有三星级旅游饭店3家,二星级7家,一星级1家,待批的二星级、三星级饭店4家,在筹建的高星级饭店3家;各县市区旅游部门还在相关学校定点培养了一批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员, 为旅游的快速发展积蓄力量。

    5、旅游市场秩序的管理规范不断进步。今年继续开展了旅游市场整顿和打假打非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和非法从事导游活动,对旅行社从业人员进行法制和业务培训,目前娄底市经批准成立拥有合法经营许可证的国内旅行社11家。 

    6、宣传促销力度加大。今年,全市各主要景区景点编制VCD、画册、资源简介、招商项目册等宣传资料近10种、数万册(套)。利用相关会议和参加有关招商活动,宣传娄底旅游产品,引进各地旅游客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发展旅游产业应重视的问题

    尽管娄底市旅游业的发展来势好,但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一是观念的问题,一提到发展经济,首先想到是引进了多少工业项目,办了多少工厂,只重视第二产业,而轻视第三产业。二是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及旅游线路的设计不完善,正如俗语所说“打草鞋没样,边打边象”。三是旅游总体规划编制进展缓慢,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四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总体水平不高。五是发展旅游业的相关配套设施不全,如星级级饭店、旅行社的发展等就跟不上步伐。六是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七是旅游人力资源,素质有待提高。

    三、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生机的产业,它的发展消耗能源较少、投资回报高。当前,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旅游产业是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发展,进而还能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能够兴一业而旺百业。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旅游业的经济乘数效应远高于其他行业,旅游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拓宽就业渠道方面成效卓越:一是投资就业比高,根据国外资料,对旅游业每投资8万美元,可创造40多人的就业机会,比起石油工业、电器工业等要多得多,同样的投资,后两个行业只能提供16人和8人的就业机会;二是直接和间接就业的比例高,达到了1:5,即旅游部门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间接增加5个就业机会。从我省情况来看,统计表明近几年我省旅游直接收益每增加1元,社会将增收4—5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社会将增加4个就业人员,旅游业已成为解决就业和吸纳下岗人员的重要产业;旅游业利用“风景创汇”、“古迹创汇”、“服务创汇”,创汇能力强,换汇成本低;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促进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1、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提高发展旅游业的思想认识。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在认识上破除旅游投资大见效慢政绩难现的思想,真正意识到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第三产业的龙头。抓旅游就抓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抓到了城市化的支撑点和精神文明的着力点;在发展思路上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推进旅游经济的生产力布局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建立新的投融资和政策扶持机制。

    2、加快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开发旅游精品、名品。娄底市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质量、品种和密度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荟萃、地理位置优越,优美的山水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内涵赋予了发展旅游业的先天条件,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娄底市存在旅游资源开发慢,挖掘不够、整体形象差,景点功能单一、品位不高等问题。随着休闲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要求旅游资源开发从注重数量向深层次、高质量、丰富内涵方面发展,由单一的猎奇游览观光向复合型、多功能的旅游景区建设发展。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要从注重自然资源和人造景观的开发转变到高文化含量资源的发掘,以独特的文化内涵、配套的文化旅游设施和优质的管理与服务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先要把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形成产品,再不断提高景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内涵,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以个别产品开发带动系列产品持续开发,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要开发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求知旅游等非观光型旅游项目,努力创出品种多样、内涵丰富、品味高雅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形式,以适应游客的多种需求。

    3、加大旅游资源与市场的促销力度。娄底市旅游资源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要把资源转化为生产力,就要积极引进资金进行开发,首先把资源推介出去,要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广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推介娄底市旅游资源,利用别人的钱发展娄底市的旅游业。其次是推销旅游产品,争取客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与其它产品一样,需要有人消费,因此要有市场开发策略,面对多元化的旅游客源市场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宣传促销,

     4、立足娄底,放眼全省、全国,融入大旅游市场。旅游业是一个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发展娄底市旅游业,应打破地域界限,搞好县、市间和市内与市外间旅游线路的连接与贯通,加强区域合作,融入周边旅游圈中,争取周边客源来娄底市旅游。各市、县、区要立足发展大旅游,防止近距离重复建设,做到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

    5、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促使旅游业各要素均衡发展。旅游业的六要素是“吃、住、行、游、娱、购”,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旅游景观、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共同构成旅游业的四大支柱,应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首先要在政府协调下,依靠轻工业(生产旅游商品)和商贸业(销售旅游商品)以及工商、物价等管理部门(打击假冒伪劣,使商品价廉物美)的共同努力,营造娄底旅游购物的基础、条件和环境;二是要抓好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也就是要搞好具有本地特色的有水平、规模档次的旅游商品开发,以特色吸引游客消费,以规模优势产生企业效益。

    6、提升娄底市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在旅游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在旅游企业中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加快与旅游业配套的设施建设,如适合游客需要的旅游饭店、宾馆、娱乐设施的建设。

    7、规范旅游行业的管理,确保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了树立娄底市旅游形象,必须规范旅游行业管理,通过建立和健全旅游行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管理,规范它们的经营行为。要加强旅行社及导游队伍的建设,有计划地培育旅游人才,对现有人员通过严格培训、考核和管理,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旅游质量监督检查部门要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认真受理每一件游客的投诉,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公安、工商、物价、技监等部门,通过联合执法,齐抓共管,确保娄底市旅游业健康规范发展,为旅游者创造一个好的旅游环境,为旅游企业提供一个好的经营环境。 

[娄底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