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我市企业集团发展的五大原因

——对娄底6户企业集团竞争力与发展力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03-09-2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企业集团是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领头羊,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全方位,我市企业集团必须面对这一不可回避的严峻现实,尽快融入全球大家庭,方能有发展的可能。为了解新形势下娄底企业集团竞争力与发展力现状,根据省企调队的工作部署,最近,我们走访了市经贸委、计委、科委、财政局、工商银行等有关单位,并到涟邵矿业集团、湖南五江集团、湖南大汉集团、金信化工、雪峰水泥、医药集团等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 运行状况及特点

    1、实力得到加强,规模不断壮大。近几年来,依据我市资源状况和企业结构的变化,努力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企业组织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工业经济集中度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涟钢为主的钢铁集团、以涟邵为主的煤业集团、以海螺为主的水泥集团(正在规划进行中)、以华达为主的机械集团、以金信为主的化工集团和以冷江制药为主的药业集团。其中国有和上规模的重点企业集团达到6户,而民营企业集团也达到了2户,即湖南省五江轻化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南大汉物质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6户企业集团资产总计达32.64亿元,净增资产2亿元,比上年增长6%,实现营业收入1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实现利润达6500万元,比上年增长5%。  其中两户民营企业资产总计6.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7亿元,比上年5.1亿元增长了31%,实现利润738万元,比上年亏损进了一大步。

    2、国有经济竞争力和发展力有所增强。国有经济在娄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所有制结构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仍占主导地位。6户企业集团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4家,占全部企业集团的66.7%,资产规模继续扩大,所控资产达26.2亿元,超过了80%。在利润总额中,作为集团主力军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完成利润总额5762万元,占全部集团利润的89.6%。

    3、企业集团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取得初步进展。突出主业,立足本地,实现多元化、跨地区发展是企业集团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企业集团通过兼并、重组、联营和新建等方式,实现了行业领域和经营区域的拓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涟邵矿业集团与继善高科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投资7000万元开发了几个高新技术项目,改变了原来较为单纯的采矿业和建筑业的产业结构;湖南五江集团去年在广西和新疆新开辟了两个子公司;湖南大汉集团在年初就制订了“三.三制”发展规划,公司产业不仅仅局限于钢材贸易和房地产,今后公司的主业将转变成电子产品开发,兼营汽车、钢材贸易及酒店服务等行业,并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争取股票上市。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娄底企业集团大力支持,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但与兄弟市州相比,娄底企业集团规模偏小,数量少,成长不快,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有:

    1、企业缺少竞争力强、辐射力宽的名牌产品。增强企业集团竞争力和发展力,必须依托辐射力宽的品牌来提升,而我市6家企业集团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名牌”的品牌,产品影响力当然有限,缺乏竞争力势成必然。

    2、企业内生动力不足,资本扩张能力不强。企业内生动力来自企业内部激励机制,而我市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中,有企业内部尽管实行一些(如按股分成、奖励股权等)激励机制,但是技术要素与股权奖励和股利分配等需要国家政策支持,而目前在政策上还没有明文规定,致使在企业内部无法实施,因此很难刺激企业内部积极性的发挥。资本扩张能力是企业集团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我市企业集团由于效益差,横向联系少,政府财力支持有限,在银行贷款也比较困难,积累资产不够,自然缺乏资本扩张能力,无法组织大规模的扩大再生产,竞争力弱自然在情理之中。

    3、企业管理不科学,信息渠道也不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市场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要做到能够准确地调整和预见其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科学组织生产,依靠信息作指导。目前我市一些企业集团内部经营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好理顺母子公司的关系,生产效率得不到提高。此外,我市企业集团普遍存在信息渠道不畅,使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企业,影响企业决策,使一些企业丧失了很多的发展机会。    

    4、企业科技人员偏少,员工整体素质偏低。2002年,我市6户企业集团共有研究开发人员73人,只占员工的千分之三多一点,可见科技人员数量之少,而员工中具有技术职称的人数不足5%,可见整体素质不高。另外,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工作的也不多,如民企湖南五江轻化集团,有研究开发人员20人,但只有少数几人从事科技开发工作,而国企涟邵矿业集团总部尽管职工文化程度比较高,在职职工70%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但没有一人从事科研开发;而现有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面也不宽,特别是对前沿科技了解甚少;还有企业效益普遍不高,无法从外部吸纳企业所需的高科技人才。

    5、企业行业分布比较单一,很难做大做强。我市企业冠集团之名的企业有10多家,但按要求(①企业集团至少要有5个控股子公司;②母公司的注册资本须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母子公司的注册资本合计须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③企业集团单位成员均具有法人资格)的只有6家,其行业分布很合乎我市资源型经济性质的特点,主业主要集中在工业,只有两家属于批零贸易业,其余4户都属于工业,且资产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和建材制造等重型工业,受资源局限及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大做强。小型企业集团中既没有大型的建筑企业集团,也没有附加值比较高的农业开发集团,更没有效益高、前途广的文化信息产业集团。尽管我市也有一些农业科技开发集团,如位于娄星区的百雄实业集团,年销售产值约7000万元,其产品腊八豆在娄底乃至湖南有一定的知名度,位于双峰县的风华实业公司年销售产值也达到了1亿元,但离企业集团规模的标准还差一大截,如不加强横向联系,加紧扶持,很难做大。

    三、 增强娄底企业集团竞争力与发展力的建议

   尽管我市各级为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力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如《娄底市招商引资若干政策》等,特别是为加快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加快民营企业发展36条》,如安置一定比例的下岗人员的企业集团可以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政府工作人员选定民营企业进行挂靠、并遵点指导;在重点项目上给予财政扶持;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但是收效不大,原因是一些行业还存在部门利益,使得措施难以到位。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正视差距,把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按照“率先、争先、领先”的要求,加快实施大企业大发展战略。

    一、加大技术开发力度,提升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我市应积极鼓励并推动企业集团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自己的研究开发中心,拓展自身科研开发能力,要敢于冒险,敢于创新,加速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二、加大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企业资产重组力度,提高企业集团资本运作能力和扩张能力。企业集团应通过各种渠道,盘活现有资产,同时通过兼并、联合等运营方式把企业规模做大,形成一批大公司,提高产业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坚持效率优先,各行各业多元发展,并加强营销与市场工作,向市场要效益。

    三、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强化企业集团的基础管理能力。我市各级政府应倡议建立企业创新基金,为企业建立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扶持重点企业加速发展。企业集团内部也应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好母子公司关系,还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强化企业的预内部基础管理,提高企业集团综合运作能力。

    四、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增强企业集团后续发展能力。我市企业集团应培养、引进一批精通经济、金融、贸易、管理的战略型高级人才,并通过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只有有了人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技术开发、管理创新、市场开拓等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应加大激励力度,提高他们进行科技、管理创新的积极性。

[娄底市统计局  黄小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