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煤炭产业,提高煤炭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是我市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煤炭产业普遍存在工艺技术落后,装备不精,资源利用率低、生产能力过剩、环境污染严重及高附加值产品短缺等问题。涟邵矿业集团也不例外,多年来一直沿从以粗放外延式增长为特征,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发展道路,固而生产效益一直不高,一些矿区仍没有摆脱积年亏损的局面。为了解我市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能力状况,最近,娄底市企调队在湖南涟邵矿业集团(以下简称涟邵)和政府有关部门(经贸委、计委、科委、财政局、工商银行)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结果表明:该集团由于资金困乏等问题的影响,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大,技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技术创新意识亟待加强。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技术创新更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及持久发展的本质所在。顾名思义,技术创新是指一项新工艺、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投入市场并进入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和高风险性等特点。煤炭行业技术创新除具有一般特性外,还具有显著的行业特征,技术创新只能以工艺创新为主,并且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与企业的资源条件和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同时煤炭产业安全系数偏低,因而在考虑技术创新时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因素。煤炭企业技术创新所具有的行业特征和企业的资源条件、经济状况、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涟邵进行技术创新的难度。
一是技术创新内在动力不足。由于计划经济时期,长期没有进行技术创新,技术上欠帐多,现已积重难返,加上资金紧缺,极大的抑制了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动机和能力;企业技术开发经费严重不足,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企业销售额的1%,高新技术人才缺乏,在涟邵12210名职工中几乎没有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人员;在投资上重视短期内见效益的新项目,缺乏全局战略思考;在资金使用上只注重产量和规模的扩大,忽视内部挖潜改造。
二是区域产业关联度低。涟邵集团大多成员企业产品比较单一,产业结构也不合理,经济效益普遍低下。一些矿区生产生活自成一体,与外界仅存业务上的联系,与区域内小企业关联度低,与地方区域经济的融合性也差,有的矿区由于过去工农矛盾的影响,甚至连当地政府也不理不睬。这种状况严重抑制了信息技术的透入,使企业投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投资失误和决策失误现象时有发生。外界一些大的企业由于信息不灵,无法向矿区传送新的科技信息,当地政府也由于对涟邵一些矿区了解信息甚少,根本无法为其提供良好的配套服务,无形中加大了涟邵进行技术创新的难度。
三是技术创新环境建设滞后。涟邵一些成员企业包括总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比较混乱,无法适应技术创新发展的要求。在分配上仍沿用计划经济模式,制约了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技术创新项目的开发与实施上,与科研院所等社会科技部门合作太少,企业只能只身上阵、单兵作战。尽管最近与继善高科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投资7000万元开发了几个高新技术项目,有一定的战略思考,但是毕竟这样的合作太少,对公司整体及远景规划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四是政府部门硬性支持较少。涟邵是一个老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娄底经济的发展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进入市场经济后由于区域竞争一体化,而涟邵一些矿区开采成本过高,导致效益低下,亏损严重。步入今天,涟邵更需要政府的关心支持,只有各界共同支持,才能使涟邵集团摆脱困境,继续为娄底崛起作贡献。但是,政府有关部门既没有为涟邵创新发展制订过有关规划,也没有为涟邵进行技术创新出台过一些政策和措施。即使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支持涟邵用现代先进技术改造传统采煤技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台过一些支持涟邵发展的文件,但涉及到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条款太少,有些措施企业无法实施。如在技术开发方面,按新产品一定比例提取技术开发费,奖励有关人员,但是涟邵企业性质属国有控股,有人认为岗位收入分别差距拉大,会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发挥,因而难以实施。又如技术人才引进方面受资金的局限也无法引进,即使引进了也由于待遇较低而无法留住,致使涟邵高科技人才困乏的局面得不到改观。
二、企业推进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观念创新。树立只有创新,企业才有出路的大局观念。改善创新环境,深化制度创新,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氛围。首先是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技术创新机制;其次对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进行改造,将企业的信息、情报、科技、设计、研究集中起来,成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合理配置资源,全力从事科技创新;第三,制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技术创新机制,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和社会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第四,加强市场营销,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用户需求并获得新的技术创新信息源,调整技术创新策略,技术创新与市场要进行有效衔接,坚决贯彻以市场、顾客为导向的企业经营理念。
二是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保障。从战略的高度出发,加大科技投入,拓开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以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一般来说,成员企业应按照销售额的1%提取一定的经费作为技术创新经费,财政部门也要适当提高科技三项费用预算比例,并将一部分返还企业充实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政府应倡导建立技术创新基金和技术创新风险投资基金,保障经费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三是政府部门应给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调查中,大都认为企业创新离不开政策环境,离不开社会环境,也离不开经济环境,更离不开政府财力的支持,所有这些都是政府行为,需要政府理解支持。好的政策可以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也可以使一个利益可观的企业陷入困境。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如娄发[2000]10号文件),明文规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给企业很大的鼓舞,为积极营造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由于某些政策辐射面不宽,配套政策还不够齐全,具体操作起来不够顺利,一些政策的作用尚未显现。所以,要求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对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时出现的新问题要用战略的眼光去看,不要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而加以否定,更要一如既往的支持,如进行技术改造时,一些新项目、新产品由于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政府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适当减免,给企业补偿一定的风险经费。
三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依靠核心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技术创新,反过来技术创新又可增强企业竞争力。涟邵要不断加强管理创新,提高煤炭产量、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尤其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内部潜能,要建立起一套具体而微的人才机制激励制度,要有意识的引进一批研究开发人员,在人才引进上要舍得花本钱,提高科技研发人员投身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和技术创新培训使一部分人掌握核心技术、主流技术,进而提高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使科技潜能得到有效发挥。
四是培育倡导企业技术创新文化,建立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只有使企业技术创新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气候,动员民众积极参与,渗入到企业文化中去,企业发展才有希望。同时,外部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也不可忽略。在目前煤炭企业经济状况普遍低下和技术能力偏低的情况下,涟邵矿业集团可以采用引进技术的技术创新战略,用较少的资金和人力,获取较为先进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渐进型的技术渗透和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含量。同时树立区域发展战略意识,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体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创新政策和措施,使涟邵能够充分利用技术、制度、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娄底市统计局 黄小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