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变化显著

来源: 时间: 2003-10-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我市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牢牢把握这个发展机遇,趁势而上,加快建设步伐,快速发展,为我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成绩裴然

    改革开放前,交通运输一直是困扰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铁路虽然有湘黔铁路,娄邵铁路从境内五县、市、区通过,但铁路运输有限;水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公路的国、省道里程偏少;铁路和公路路面等级不高,布局不合理,服务水平低下;还有部分行政村未通公路,通达深度不足; 显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产业政策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放在优先地位,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伐。我市的交通运输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是交通运输业的基础设施有了重大突破,59.6公里的娄涟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使我市拥有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高等级公路,在我市境内61公里的潭邵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我市高速公路零的突破,使我市首次进入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翻开了我市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近几年全市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二级以上公路达到382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4.9%,等级公路里程达到公路里程的35.1%,全市公路通达深度进一步提高,实现了乡乡通公路,有效改善了人们出行难的问题。2002年末,我市共有公路到达里程7802公里,其中国道2条总长120公里,省道6条总长395公里,县道7条总长1284公里,全市92个乡镇(办事处)乡乡通公路,3301个行政村93.18%通公路。全市共有铁路通车里程309公里,贯穿南北的洛湛铁路在我市境内达69公里,横贯东西的湘黔铁路境内有134公里,还有33条通往全市主要厂矿的铁路专线115公里。所辖五县市区都有国家铁路干线通过,随着娄底火车站客站建成,湘黔电气化复线的通车和几次列车大提速,娄底火车站成为了国家一级枢纽站,而洛湛铁路的建成,娄底将成为湖南“田”字型铁路网络中心,中国南方三大铁路枢纽之一。在这几年的发展变化中,我市逐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为主干,水路为补充的综合交通网络,以湘黔、娄邵为干线的铁路和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干线为动脉,以娄星城区为中心,以各县市为纽带,对内联接本地城乡,对外沟通省内外的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加大步伐建设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2002年末,全市公路客运车辆达3720辆,53634个坐位,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4.66%和9.7%,客运线路达299条,车辆实载率为64.98%,货运车辆达9968辆,39653个吨位,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4%和2.92%,实载率为103.16%,同比增长9.43%,每天通过娄底火车站的旅客列车38对,全社会客运量8239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9.71%,货运量4692万吨,同比增长6.68%,公路旅客周转量150948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2.28%,公路货物周转量33010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1.06%。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市交通运输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使之面貌焕然一新,交通运输业从过去的封闭和垄断走向开放和竞争,运输方式之间、运输方式内部的竞争局面开始形成,乘客和货主对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竞争也使运输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随着经济政策的放宽,调动了社会办交通的积极性,出现了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经营方式共同办交通的繁荣景象。2002年末,全市拥有民用车辆34351辆,其中个人车辆20542辆,占车辆总数的59%;载客汽车客位150289人,其中个体75085人,占49.9%;载货汽车吨位97044吨,其中个体35592吨,占36.7%,个体运输已成为社会运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市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良好,公路等级明显提高,路况大为改观,交通运输能力日益扩大,运输结构趋向合理,交通运输紧张状况明显缓解,客车不断向着高速、舒适、便捷、高挡化发展,货运不断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快速化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需要。过去那种想出门,怕出门,难出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出行方式,进行各种交通活动。

    二、邮电通讯业突飞猛进,效果显著

    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社会,邮电通信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中国邮政电信业的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我市邮电通信业的快速发展。邮政通信网已完成了由人工网向自动网的过渡,实现了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变,建成了连接广大城乡,星罗棋布,四通八达的邮政通信网,2002年末,全市有邮政局、所328处,其中农村295处,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309.76万元,同比增长5.86%,邮政业务品种出现多样化,结构趋向合理,除了有信函、汇票、包件等主要业务外,还开办了贺年明信片、国际国内特快专递、国际国内电子信函、国际国内邮政汇兑以及礼仪信函等新业务。通信业务从过去单纯的话音业务向包括数据、文字图象等多种非话务领域发展,满足了用户多方面的需求。各个领域的信息交流方式由以邮件、电话、电报为主进入发展到包括移动电话、可视电话、传真、传呼、电子邮件(E—MALL)、数据传输在内的先进快捷的交流方式,形成了以娄底为中心,城乡一体化的本地电话网。电信企业形成了以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四强争雄的电信竞争机制,打破了电信行业垄断经营的格局。电话已进入千家万户,2002年末全市固定电用户373669户,住宅电话用户345406户,住宅电话比重达到92.4%,移动通讯更是飞速发展,移动电话网覆盖我市整个城市和农村,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5094户,比去年同期增长37.96%,数据通信业务发展强劲,国际互联网络用户发展到44867户。全市2002年电信业务总量为61125.11万元,同比增长22.8%。通信基础设施也进一步发展,建成了光纤、数字微波、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覆盖全市通达全国的公用电信网。2002年末,全市电揽长度为18715皮长公里,同比增长9.92%,长途业务电路12450路,同比增长26.85%,局用交换机容量740370门,同比增长60.87%,其中数字程控705370门,同比增长53.27%。用户交换机容量41300门,同比增长66.79%。

    目前我市已建成了以光缆为主、微波、卫星综合利用,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多媒体通信多网并存的覆盖全市,通达全国各地,大容量、高速率、安全可靠的电信网。基本业务稳步增长,增值业务快速发展,基本满足社会对邮电通信业多样化、多层次的要求。

    三、展望未来,赶超先进,任重道远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方面对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的需求更高更多,我市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虽已取得长足的发展,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面对全国、全省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交通运输业。一是受经济的制约,投资力度不大。明显表现在基础设施不过硬,公路路况差,路面破损严重,高等级公路少,与周边地区间的通路不顺畅。特别是贯穿全市东西的主动脉亟待提升,与怀化市的公路干线联通尚未形成,严重影响动西交流,公路运输的整体功能明显不强。二是技术装备较落后,运输能力和社会效益不高,应变能力较差。特别突出表现在运输高峰季节,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不能得到根本的好转。三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相对滞后。优质服务意识不强,信誉度不高,社会效益不明显。四是现代化管理水平低,站、场配套设施差,环境不优美。

    立足于长远,赶超先进水平,我市还必须加大对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的发展步伐,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从根本上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并要有长期的规划和管理,及时更新、扩容、维护,保证质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和加强薄弱环节的发展,增强综合管理能力。二是提高交通网络现代化程度,尽快实现现代化管理。提高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满意度。三是加大改革力度,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市场,激力企业依靠竞争赢得市场,通过优质服务质量来赢得信誉,使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向着健康的、先进的方向发展,实现应有的社会效益。四是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政策、资金到位,充分利用娄底的区位优势,招商引资,争取国级、省级项目来娄底落户,为投资者营造一个交通便捷,信息快达,环境优美的投资环境,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娄底市统计局  甘  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