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重道远

来源: 时间: 2003-10-0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1995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对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改革采用了依法破产、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转让产权以及租赁经营等形式,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到目前为止,取得了较好成效。1995年全市共有地及以下国有工业企业154家,其中有32家现已依法实施了破产,24家(包括破产企业11家)实行了整体产权转让, 5家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其余大部分企业实行了整体租赁、分块租赁或承包等形式的改组与改革。这154家企业1995年末共有职工人数39814人,迄今为止,已有8792名职工解除了劳动关系,领取了经济补偿金和养老保险个人手册,共计发放经济补偿费10024万元,有2018名离退休职工移交到社保部门,企业包袱得到减轻。几年来,地方国有工业企业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地方国企改革任重道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和解决。

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 对国企改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改革尚不彻底。
  
    国企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怕改革影响稳定,怕改革中棘手问题太多的思想还依然存在。由于认识上的差距,致使国企改革不彻底,其具体表现在:一是改革在垄断性行业中推进十分缓慢。全市地方国有工业企业中的自来水、煤气、电力等垄断性企业的改革步伐明显滞后,有的甚至原地踏步,致使这部分企业管理水平难以提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劳动生产率底下,企业经营状况令人担忧。我市自来水、煤气的供应价格明显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甚至高于发达地区水平,但企业效益却很不理想,亏损严重。以娄底市燃气公司为例,其煤气用户不足2万户,而其职工人数近400人,不到50户煤气用户就要负担一位煤气公司职工的工资及其他费用。仅按人均费用每月1千元计算,每位用户每月为负担这部分费用至少要支付20元以上。煤气价低,企业负担不起;煤气价高,用户又承受不了。面对这种局面,如不大胆改革,企业效益无法提高,广大百姓也无法满意,企业发展就更谈不上了。二是在改革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不足。有人认为,改革只是困难企业的事,目前效益好的企业不需要改革或不需要马上改革。企业景气时改革步伐就迈得慢,要改也只是小打小闹,只有当企业十分困难时才被逼上梁山,不得不改,诸不知改革是每一家国有企业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临到企业快要倒闭时才着手进行改革,此时恐怕回天乏术。三是改革方法过于简单,有一窝蜂跟风跑现象存在。搞承包时,所有的厂子都搞承包;搞破产时,大家都破产;搞租赁时,各厂都搞租赁。真正涉及到企业产权制度明晰的改革措施不顺利,改革后两权明晰的企业很少,而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则更少。

     二、 国企改革中资产变现、资金到位、职工安置三难问题更显突出。

     资产变现难、资金到位难、职工安置难是困扰我市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最突出的三大难。我市地方国有企业大多始建于六七十年代,相当部分企业没有进行技术改造,其设备陈旧,资产价值所剩无几。有一部分在九十年代初中期进行了技术改造,但其改造时恰逢经济过热时期,改造成本严重偏高,加之是在资金实行拨改贷之后,银行负债沉重,帐面价值大大高于其实际价值,资产缩水现象十分严重。以涟源市白水泥厂为例,九十年代改造时,花去一亿多元,而如今以2300万元整体拍卖尚难变现。我市各级财政的财力也十分有限,投入到企业改革的资金微乎其微,致使资金缺口太大。据初步统计,2002年底需要安置的地方国有工业企业职工28809人,按人均安置费1.5万元计算,需要资金4.32亿元。而企业能变现的资产加上各方筹措的资金不到8000万元,资金缺口在3.5亿元以上,使企业职工无法妥善安置。由于企业职工的安置费无法落实,因此企业改革后的生产启动资金、设备改造资金的缺口就更大。相当部分企业由于资金无法保障,职工安置不下,改革只能中途流产,也有部分企业职工安置完了,但由于缺少生产启动资金,结果是改革完成,企业关门,无法实现新的重组。
          
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国有资产保值。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国企改革的政策、法规,使我市深化国企改革有了法规依据和政策保障。在改革过程中,市、县及企业要自始至终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不搞弄虚作假,不搞暗箱操作,确保国有资产保值。

     2、总体考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职工安置统一标准,资产统一处置,资金统一调配,债务统一处理,突出产权制度改革,突出体制创新,理顺企业产权关系、劳动关系,盘活存量,吸引增量,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以确保2003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市地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确保改革达到四个目标:一是企业产权明晰,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二是在职职工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养老保险个人手册发放至本人;三是离退休职工全部移交给社保部门管理,由社保部门按月发放养老金;四是企业债务得到妥善处置。

     3、不拘一格,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只要不使国有资产流失,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能企业拍卖的拍卖,能产权转让的转让,能被优势企业兼并的实施兼并。针对企业的效益、资产、负债,可以分类采取各种方式。一是对经营状况较好的国有企业,可以选用并购方式,既可以股权和产权并购,即国有企业股权或产权转让;也可以盘活存量资产,即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债权、资产的转让;又可以增资扩股,即国有企业通过吸引外国投资者或民营企业投资,扩大企业股本规模。二是负债较轻的企业,依法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法人相互参股控股、外商或境内自然人投资入股、内部职工持股、技术入股、债转股等方式,实行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负债较重而资产较好的企业,可以与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债权单位协商处置债务,由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吸引投资者投资以变革产权制度。四是已实行租赁经营的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要积极支持和鼓励租赁业主收购企业资产。五是对整体生产经营难度大,部分资产有活力的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分离不良资产,组建新的股份制企业。六是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产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依法关闭破产。

     4、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筹足资金,全力推进国企改革。市县两级政府要进一步充实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制定好改革的整体方案;各级财力为国企改革尽最大力量提供资金;政府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向政府签定责任状,按期完成所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娄底市统计局左艳春 刘文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