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对农村经济来说,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灾害频发的一年。非典、干旱、病虫害接踵而至,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灾害,取得了抗灾的重大胜利,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灾害损失仍然相当严重,农业产值下降已成定局。据统计,1-9月,我市农业总产值41.5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早稻产量39.88万吨,减少3.9%;中稻和一季晚稻16.05万吨,减少3.1%;牲猪出栏305.37万头,减少0.6%;牛出栏6.61万头,增长3.8%;羊出栏9.99万头,增长4.0%;家禽出笼1411万羽,增长4.1%;水产品产量3.47万吨,增长0.4%。从收入情况来看,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07元,增长2.6%。其中,工资性收入601元,增长4.7%;家庭经营性收入468元,减少1.3%。
二、影响因素
1-9月,对我市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个:价格、干旱、病虫害、非典。
1、价格。今年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到9月底止,稻谷的收购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9.5%,蔬菜平均价格上涨14.0%,猪肉上涨23.9%,除了鸡、鸡蛋、鱼等少数几个品种外,其余农产品的价格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价格上涨的原因:一是结构调整取得成效。经过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传统的滞销产品越来越少,供大于求的现象已不多见,量多价贱的局面有了根本好转。二是价格触底反弹。从1997年开始,农产品价格一路下挫,经过5、6年的通货紧缩,很多农产品的生产已经无钱可赚甚至是赔本经营。按价值规律的要求,随着供求关系的逐步改善,农产品价格必然反弹。而且今年的价格上涨属于低价位反弹,这种涨势预计将延续一段时期,直到农产品寻求社会平均利润的内在动能全部释放。三是自然灾害推波助澜。7、8月干旱高峰时期,农产品产量锐减,蔬菜、家禽等价格猛涨,有的翻番。一直到9月中旬,旱情缓解后,价格上涨的速度才逐步放缓。
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大灾之年的农民来说,是一个福音,缓解了因减产而造成的减收压力,同时对于刺激农民积极恢复生产、扩大生产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2、干旱。从6月28日至9月10日,干旱持续了70多天,多次出现40°c以上的高温天气。据气象部门介绍,这是三十年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全市92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受旱,45个乡镇旱情相当严重,61万人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达6.9亿元。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当季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冷水江市金竹山乡亘心村的邹国和向我们反映,他家有1.4亩水田,0.2亩旱土。水田由于无水翻耕,今年晚稻只扦了0.07亩。旱土主要用于种蔬菜,往年要收50-60个大南瓜,今年只摘了10多个小的;往年要摘10-20个大冬瓜,今年只摘了2个,而且又短又小,冬瓜不象冬瓜,南瓜不象南瓜;往年6-10月,自家的新鲜辣椒吃不完,晒成辣酱、干辣椒,可以吃上一年,今年到8月底辣椒树就干枯了,只能到市场上买外地辣椒吃。据调查,受干旱影响,减产比较严重的,主要是中稻和一季晚稻、双季晚稻、药材、蔬菜、水果、人工造林、水产。从目前已经统计出的数据看,中稻和一季晚稻的单产下降18.5%,迟熟玉米的单产下降52%,三季度的蔬菜产量减少35.2%,药材产量减少31%,新造林死亡率达30%,新育苗死亡率60%以上。旱灾是今年农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3、病虫害。今年的病虫害相当严重,为近几年来所罕见。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流行,连一般年份不发生的斜纹叶蛾、甜菜叶蛾、今年也大面积出现了。据农业技术部门监测,今年的中稻、晚稻,50%的田受到二化螟的危害,30%的田受到稻飞虱的危害,这些受到虫灾影响的田至少将减产10%。导致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一是干旱的影响。越干旱的年份越干旱的地方,病虫害越严重,这是一个规律。而且,干旱易生二化螟,雨多易生纹枯病,所以今年二化螟盛发。二化螟又称钻心虫,它能钻进禾的心中,将禾心吃掉,危害极大。二是“桥梁田”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现在种中稻和一季晚稻的越来越多,早稻收割时,虫子跑到中稻田里;中稻收割时,虫子跑进了晚稻田。虫子通过中稻田的桥梁作用,顺利地度过了暴露和饥荒的危险期,得以更快地繁衍生息。三是防治问题。随着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求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态甚至有机食品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对剧毒高效高残留农药的管制越来越严,市场上的高效农药已基本绝迹。而药性温和的农药打不死虫,以至虫害越来越多。
4、非典。4月至6月的非典疫情,对农民收入影响较大。一是对外出打工人员收入的影响。据调查,非典期间返乡的打工人员4.2万人,占全市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8.7%。其中从广东、北京、内蒙古、山西等重点疫区返乡的达2.5万人。滞留未归的人员也因无事可做而收入减少。二是对农民家庭经营的第二、三产业的影响。非典期间,饮食、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生意冷清,农民家庭从这些行业获得的经营收入减少。三是对乡镇企业的影响。由于人流物流受到阻碍,原材料运不进、产品送不出,乡镇企业的生产滑坡,农民从乡镇企业获得的收入也相应减少。据测算,因非典影响,我市农民人均少增收入30余元。
三、主要特点
今年农村经济的新发展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结构调整取得新的成效。近几年来,全市一直把结构调整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在抓,种植业养殖业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调整的成效有目共睹。今年,我市把结构调整的主功方向集中于优先发展三大产业两大重点,有较快的进展。所谓三大产业,是指草食动物、中药材、优质米,两大重点是指楠竹和名优水果。为了加快这五个产业的发展,今年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农业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市五个产业项目的,统一规划、指导、管理和监督,各县市区签订了目标责任状,不间断地进行目标管理考核。由于措施到位,从1-9月的情况看,形势较好。一是草食动物发展加快。1-9月,全市出栏牛 6.61万头、存栏32.88万头,分别增长3.8%和3.6%;羊出栏9.99万只,存栏19.32万只,分别增长4.0%和14.7%;发展草鹅22.5万只,增长14.6%;新引进肉牛3680头,肉牛存栏达1.5万头;人工种草2.2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二是中药材大幅增加。今年中药材播种面积13.8万亩,增长43.4%。三是优质米开发稳步推进。今年优质稻播种面积在全部稻谷播面中所占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四是竹产业开发势头强劲。今年新造楠竹1.5万亩,低改5万亩,年产值10万元以上的竹制品加工企业85家,1-9月竹制品加工产值2.8亿元,增长23%。五是名优水果开发取得新进展。今年新增优质水果面积3000亩。市名特种苗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2、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力度加大。年初赵协卿副书记在市委经济工作暨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了《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报告,把农业产业化摆在了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全市上下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发展了一批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今年全市新增年加工产值1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新化县引进的长沙派力斯集团——金牛角农业科技公司,购买原向红机械厂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第一批人员、资金已到位,现正在建设中;涟源市天华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已征地1200亩,现正在“三通一平”。据市农办统计,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435家,1-9月加工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16%。二是农业开发大户不断增多。1-9月,全市新增开发50亩土地以上的种植业大户200多户、养羊30头以上的大户98户、养猪50头以上的大户720户。三是订单农业兴起。今年全市已发展订单12万亩。仅涟源回春堂制药厂就与古塘、荷塘等乡镇的农户签订了药材收购合同面积2000亩。
3、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到9月底止,我市外出务工人员49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5.7%,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外出打工人数占乡村劳动力资源总数的25%。1-9月农民收入的新增额,87%是劳动收入贡献的。
四、存在的问题
1、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据权威部门报道,近几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年下降,粮食缺口越来越大。去年,全国粮食产量低于消费量3000万吨,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缺口4500万吨。由于年年动用国库储备粮来弥补,回旋的余地越来越小。明年若继续减产,将会出现粮食偏紧的局面。我市历来是缺粮地区,去年从外地调进了2亿余斤。今年因旱灾,粮食减产2亿斤,缺口将扩大到4亿斤。如果出现全国范围的粮食偏紧,我市的情况可能会更糟,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以往,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调减粮食播种面积。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已下降到388.5万亩,比历史最高年份的1996年下降了37.8万亩;稻谷播种面积已下降到244.5万亩,比历史最高年份的1997年下降了32.5万亩。据测算,从安全角度出发,我市的粮食播种面积以稳定在400万亩、稻谷250万亩为宜。因此,建议采取措施,防止粮食面积继续缩减。
2、水利设施隐患多。今年干旱造成严重损失,主要是天灾,但也不能排除人祸的因素。我们现有的水利设施,绝大部分还是农业学大寨的成果,30年过去了,由于年久失修,老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农民反映,在干旱最严重的时候,水贵于油,苦苦盼望的从水库放过来的水,却白白在千疮百孔的渠道上流失了一大半。有的地方缺乏灌溉设施,只能靠天吃饭。如双峰县印塘乡全心村圆满组,水库的水放到了相邻的村组,由于本组没有水渠,水引不过来,全组50亩晚稻,眼睁睁看着全部干死。据统计,全市现有710库水库,病险水库404座,占59%;其中严重病险的139座,占19.6%,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应该从这次旱灾中吸取教训,对水利建设予以必要的重视。
3、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基本瘫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如乡镇种子站、农技站、畜牧站等等,经过机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冲击,绝大多数已撤销或名存实亡,农业技术服务出现了空档,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严重影响我市农业升级换代的进程。
五、全年预测
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59.9亿元,下降2%。理由:一是晚稻将大幅度减产。今年晚稻因干旱有25万亩未播,已插的有10万亩干死绝收,余下的受到病虫害影响的要减产约10%,预计晚稻产量将比上年减少22%。二是水产品产量下降。干旱期间,山塘水库大部分干涸见底,稻田养鱼几乎全军覆灭,因此,第四季度的鱼产量将大幅度下降。三是补种作物不能计算为今年的产值。干旱过后,尽管各级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减损补种,但由于补种的秋冬农作物要明年春夏才能收获,按产值计算的原则,要明年才能计算为产值。因此,今年农业产值下降已成定局。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1842元,增长2.5%。其中,工资性收入933元,增长7.9%。
[娄底市统计局谭建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