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娄底经济高位平稳运行。初步测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4亿元,增长10.2%,增速达到两位数,说明娄底经济仍在快速区间运行;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0.19亿元、36.91亿元、28.94亿元,分别增长3.9%、11.5%、11.3%。从GDP月度增速看,前三个月分别增长10.1%、10.1%和10.2%,具有均衡平稳的特点。但是,与上年的增速比较、与市委市政府的全年目标比较,速度偏低,而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主要特点
1、非公有制经济生机勃勃。
近年来,娄底积极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中小国有企业改制以后,非公有制经济青春焕发,呈现出勃勃生机。一季度,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16.56亿元,同比下降11.5%,而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9.73亿元,增长78.6%,非公有制工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工业投资取得阶段性成就。
在娄底工业投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大项目,在一季度竣工或试产。一是湖南“十五”期间工业化标志性工程之首——总投资106亿元的华菱涟钢簿板工程,于今年2月27日全面建成投产,使娄底的钢铁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二是总投资49亿元的大唐华银金竹山电厂2×60万千瓦扩建工程,今年2月7日1号机组正式点火,并网成功。这两个工程是娄底近年来一系列工业技改项目的代表,它们的建成投产,使娄底的设备和技术得到全面提升,工业化进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另外,冷水江钢铁总厂200万吨钢材扩建项目也将在近期建成达产。
3、劳务经济有新突破。
随着全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地对农民工的需求增加,加上中央对农民进城务工支持政策进一步落实,各方面条件改善,工价提高,工资及时兑现面扩大,农民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劳务经济取得新的突破。一季度,娄底农村劳动力离开本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60.76万人,同比增加8.3万人。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21元,同比增加78元,增长22.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08元,增长14.9%。
4、财政收入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财政总收入6.02亿元,增长14.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89亿元,在上年同期增长40.9%的基础上继续增长22.2%;其中税收收入2.38亿元,增长25.4%,税收占比为61.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上划中央“两税”1.43亿元,下降7.7%。今年财政税收与往年的不同之处是,地方税收较大幅度地增长,而上划税收下降。主要原因是,一季度规模工业中地方工业快速发展,实现产值38.28亿元,增长82.1%;而中央省属企业实现产值44.07亿元,下降19.1%。
5、物价平稳。
上年一季度,食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能源原材料、住房等等价格全面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大。今年除油价和相关的交通费用上扬以外,其他绝大部分商品价格持平或下跌,物价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为100.3%,比上年同期下降个3.8百分点。
二、主要问题
1、增速趋缓,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5年一季度娄底的GDP增长19.1%,全年增长12.1%,而今年一季度GDP增长10.2%,说明经济增长与上年比较,已明显放缓。而且,从2月份全国、全省公布的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来看,娄底的增速偏低,多数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增速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涟钢下降幅度大。一季度涟钢实现增加值9.13亿元,下降17.9%,在规模工业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52.1%下降到34.7%,拉动规模工业下降15.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下降5.5个百分点。二是上年基数高。上年一季度规模工业增速57.2%,GDP增速19.1%,在如此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规模工业和GDP的增速能达到12.2%和10.2%,已实属不易。
2、产能过剩,国有工业负增长。
一季度,全市国有工业实现增加值11.99亿元,下降9.8%。国有工业占规模工业的比例为45.6%,同比下降了15.6个百分点。国有工业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全国性产能过剩行业对娄底的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汽车、铜冶炼等7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4个行业存在产能潜在过剩问题,现在国家把这些行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采取强力措施进行调整。在这些产能过剩行业中,与娄底有关的有钢铁、铁合金、焦炭、汽车、水泥、电力、煤炭、纺织等8个行业,涵盖了娄底国有工业的绝大部分主导产业。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对娄底的影响既重大又长远。
3、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
一是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一季度,娄星区(包括开发区)、双峰县、新化县、冷水江市、涟源市的GDP增速分别为-3.3%、8.1%、9.2%、26%、14.1%,增速最大差距达29.3个百分点。从经济总量看,2005年,五个县市区的GDP分别为95.6亿元、49.4亿元、40.7亿元、64.2亿元、60.1亿元。娄星区的经济总量为新化县的2.35倍。从人均实力来看,2005年五个县市区的人均GDP分别为23053、5892、3398、18478、6019元,娄星区的人均GDP为新化县的6.78倍。娄星区、冷水江市的经济实力已进入全省先进县市行列,而其他三个县市仍相当落后。二是城乡差距大。2005年娄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0元,相差2.6倍。城乡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
新化、双峰、涟源三个县市以及广大的农村地区,人多地广,生产力低下,是造成娄底整体经济实力长期低于省内发达市州、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关键所在。娄底要谋求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发展,要使后发赶超的步伐更快更坚实,可以认真考虑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
4、任务压头,煤矿关闭难度大。
省政府要求娄底关闭100家煤矿,属关闭对象的必须在3月31日前关闭到位,属整合对象的在6月30日前整合到位。这项工作是一季度娄底各级各部门的头等大事,也是头等难事。因为在全市527家煤矿中关闭100家,占比大,点多面广,而且直接关系着众多百姓的切身利益,难度非常大。但安全生产大于天,市委市政府决定不惜代价,一定落实到位。
三、走势预测
娄底经济长远的发展由投资决定,近期的走势工业是关键。而今年工业的走势基本上由涟钢和非公有制企业左右。
首先从涟钢来看,上年的走势是前高后低,2005年上半年实现增加值26.6亿元,月均4.4亿元;下半年实现19.9亿元,月均3.3亿元;全年实现增加值46.5亿元,月均近4亿元。今年的钢材价格虽然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与2005年下半年比较有所回升,一季度涟钢的产量、产值均呈逐月上升之势,前三个月的增加值分别为2.48、2.94和3.71亿元,但不能据此确认上升之势会持续,涟钢的生产和经营与钢材市场的风云变幻直接相关,预计上半年涟钢负增长已成定局,但下降幅度将比一季度减小;预计全年将接近和达到上年的水平。
其次从非公有制工业来看,上年的走势是前低后高,今年一季度虽然增速高,但越往后走,增速将逐步回落。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今年娄底规模工业的整体走势将是平稳微升,后三个季度的增速很可能超过一季度,这将决定着全年GDP的增速也将超过一季度,但要达到增长12.5%的目标有相当的难度。
[娄底市统计局 谭建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