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与娄底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 时间: 2006-07-2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一反去年前高后低的走势,表现出先抑后扬的增长势头。至5月底止,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57.8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308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16.7%。我们认为,前期我市工业经济的波动,与国家一张一弛、 松紧有度的宏观调控政策紧密相关,也从一个局部和侧面折射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走势脉络。正确解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冷静分析娄底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对加快娄底工业化、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一、总体判断

    1、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领下,我市工业结构调整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整体功能有所增强,工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大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力度,抓好主要产业产品链的完善和延伸,尽可能实现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产品的就地加工、转化、升值,特别是利用涟钢薄板、冷钢铆螺钢等产品的原材料优势,大力发展下游加工工业,构筑新的产业优势,产业结构由地下采掘产业、资源粗加工产业向地下深加工产业、生产型服务业、资源集约经营产业转变,传统产业结构得到较大提升。目前娄底工业化水平(工业化率)已达到41.7%,近几年每年提高3-4个百分点,已由工业化初期跨入工业化中期起步阶段,工业经济正处于一个加速上扬时期。前5个月工业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达到95.7%,推动第二产业增长12.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2%,拉动全市经济上升6.2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近年来的扩建改造为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工业实力的增强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涟钢已全面完成产品转型,成为全国优质板材生产基地,达到年产400万吨钢生产能力;冷钢通过扩建已达到200万吨钢生产能力;金竹山电厂2×60万千瓦扩建一号机组已成功发电,二号机组也即将点火;双峰海螺水泥产销两旺。列入统计调查范围内的94个主要产品中,有69个产品产量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2、从增长周期看,我国经济正处于持续高涨期,将对我市工业经济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拉动作用。

    我市是一个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地区,重工业所占比重超过95%,从以往的经验和规律看,当经济处于上升通道时,受益最直接也最明显;当经济处于下降通道时,受的伤害和冲击最深也最重。因为重工业的显著标志是资本密集,“船大难掉头”。但从本轮经济增长行情的性质看,已不同于过去的经济周期,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主导经济发展将是未来的主基调,出现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持续温和上扬将是国家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资源、能源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持续发挥效用,以资源、原材料深加工为依托的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正处于一个加速成长阶段。这种宏观环境对我市的工业经济增长是极为有利的。

    3、宏观调控引起的短期波动,并未改变我市工业经济宏观向好的总体趋势。

    从去年到今年,国家针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低水平重复建设以及房地产过热,先后出台了两波宏观调控措施,但从性质上看,属于 “点刹”式的局部调控,而非“急刹”式的全面调控,虽然引起我市工业生产增速一度下滑,但波动周期相对较短,从2月份开始迅速回升,速度达到两位数以上,随后逐月攀升,稳步上行。在速度逐月上行的同时,企业效益也呈逐步好转之势。

    二、走势特点

    1、重点骨干企业生产稳定增长。1-5月,涟钢生产粗钢175.1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46%,生产成品钢材164.78万吨, 比上年同期增长8.38%,完成工业总产值492070万元,销售产值492782万元,产销率达100.14%,比去年同期提高0.17个百分点。海螺水泥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效益也稳步增长,头5个月双峰海螺生产水泥熟料72.1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2.14%,生产水泥43.1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7.6%,完成工业总产值1506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55%,销售产值1500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3.5%,产销率达99.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5个百分点。

    2、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市工业经济的主要力量。非公经济高速发展是今年我市经济运行中的一大突出亮点。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7.5亿元,增长60.3%,非公经济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3.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5%,直接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6个百分点,从而推动全市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7.2%,比上年同期提高11.3个百分点。如五江轻化集团完成工业增加值8992万元,同比增长33.22%;安石集团所属煤焦公司,完成增加值9592万元,同比增长91.15%。

    3、园区工业经济增长成为新的亮点。如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58.5%,高新技术产值所占比重达到36.25%,较好地发挥了产业集聚效应,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4、轻工业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我市是一个典型的重工业城市,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轻工业生产逐渐走出低谷,自2005年三月以来连续17个月呈高速增长态势。今年1-5月份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5亿元,增长39.4%,增速高于重工业23.7个百分点,比重达5.4%,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如医药制造业由于星剑药业的拉动发展尤为抢眼,增幅达到了93.64%;过去在我市一直处于弱势产业的食品加工业由于鸿冠食品等企业的强劲拉动,今年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增加值增幅达到了60%。
  
    三、潜在隐忧

    1、受产成品价格下跌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挤压,企业的盈利空间被压缩,直接影响扩大再生产。如涟钢5月份钢材出厂平均价格为2877元/吨,虽比年初有所回升,但仍比去年同期下跌457元/吨,其中热轧薄板平均价格为3478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641元/吨,同时由于油价上涨每月增加生产成本在30万元以上,1-5月涟钢生产钢材164.7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38%,而产值下降19.3%,增加值下降8.03%,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3.89万元,利润减少48766万元,下降72.28%。大唐电力因油价上涨净增成本496万元;金信化工也因原煤、燃料油以及电的价格上涨,使本来很小的利润空间雪上加霜,上半年本是化肥产销旺季,但由于企业成本增加,政府指导价格(每吨最高限价1755元)继续执行,结果生产越多亏损越来越加重,致使该企业不得不压缩自己本来就狭小的生产空间。1-5月累计,金信化工生产尿素(折纯)4.31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8.86%,完成工业总产值2227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36%,实现销售收入18366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企业亏损额15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亏24.13%。

    2、交通运输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瓶颈。我市产品以大宗能源原材料为主,铁矿石、钢材、水泥、煤、焦等产品运输量很大。公路运输受国家严格限制超载和油价上涨的影响,运输成本不断提高;铁路运输又受到站场吞吐能力和发送能力的影响,供需缺口很大,初步调查,今年上半年境内火车车皮缺口达到50%。

    3、煤炭行业的治理整顿在短期内对我市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今年我市强制关停的小煤窑100家,将近占全省关停总数的四分之一,使得我市煤炭开采能力缩减280万吨,影响地区生产总值3个多亿,影响全市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

    4、县市区之间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长此以往将影响到娄底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我市经济协调发展。
    依托工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拓宽产业领域。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引进外资项目,避免重复建设项目的引进,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有利于拉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的新项目,特别是先进的加工制造项目,逐步改变我市经济严重偏重于个别行业的畸形结构,促进我市经济协调发展。

    2、以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为契机,加快新型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步伐。
    认真贯彻中央10号文件精神,以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重点,加快资源转型建设和老矿区塌陷治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融入以长株潭为核心、以一个半小时为通勤半径的湖南“3+5”城市群建设,实现优势互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拓展发展空间。

    3、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科学管理,促进资源的有序开采和合理利用。
    对中小型资源型企业要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实行科学规划、有效监管,规范其经营行为,坚决杜绝无序非法开采行为。大力倡导节约型社会建设,鼓励合理利用资源,加速循环经济的形成,促使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娄底市统计局 邓焕章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