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能耗为何高

来源: 时间: 2006-09-29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娄底工业企业耗能状况,我们对全市20家耗能工业大户企业进行了走访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娄底能耗高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节能降耗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娄底能源消耗现状

    近几年来,娄底市GDP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工业经济增长异常迅速,2005年娄底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达到了20.5%。工业的快速增长必然伴随着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加。2005年,娄底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2.1%,相应的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了(等价值,下同)920.39万吨标煤,较上年增长了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676.06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增长5.4%。

    1、能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单位GDP能耗略有下降。数据显示,2005年娄底市万元GDP能耗为2.96吨标准煤(等价值),比上年同期下降2.83%;单位GDP电耗1854.37千瓦时,增长2.5%;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7.11吨标准煤/万元(当量值),下降12.5%。然而万元GDP能耗仍处高位,为2.96吨标煤/万元,居全省之最,每万元GDP高出全省1.56吨,全国1.74吨;单位GDP电耗为1854.37千瓦时/万元,仅次于湘西自治州,高出全省818.57千瓦时/万元,全国498.86千瓦时/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更是高得惊人,为7.11吨标煤/万元,是全省水平的2.47倍,全国的2.75倍,比倒数第二位置的湘潭高了2.63吨标准煤/万元,比全省最好水平的长沙高了5.81吨标准煤/万元,与工业比重超过娄底的株洲相比高出4.08标准煤/万元,与娄底经济结构差不多的郴州相比,也高出了3.8吨标准煤/万元。与全国比较,仅好于宁夏(9.03吨标准煤/万元),比处于最好水平的广东(1.08吨标准煤/万元)多了6.03吨/万元。这说明娄底工业成就的取得付出的代价比较惨重,能源利用水平还很低,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低效率现象还相当严重。


表1、娄底单位GDP能耗与电耗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与全省比较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

单位GDP电耗(千瓦时/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排位

 

排位

 

排位

全省

1.4

 

1035.8

 

2.88

  

长沙市

1.03

1

621.28

2

1.30

1

株洲市

1.62

11

1263.70

10

3.03

8

湘潭市

2.14

13

1443.25

12

4.48

12

衡阳市

1.39

8

1021.64

8

3.32

10

邵阳市

1.33

6

849.02

3

2.87

7

岳阳市

1.59

10

964.59

6

3.54

11

常德市

1.09

3

865.25

4

1.80

3

张家界市

1.03

1

609.21

1

1.78

2

益阳市

1.32

4

931.31

5

4.48

12

郴州市

1.74

12

1108.73

9

3.31

9

永州市

1.39

8

984.57

7

2.46

5

怀化市

1.32

4

1283.31

11

2.46

5

娄底市

2.96

14

1854.37

13

7.11

14

湘西自治州

1.38

7

2455.90

14

2.26

4


    注:计算单位GDP能耗的能源消费总量为等价值,计算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的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当量值。

    2、能源消费结构虽有所改善,但仍不很合理。2005年,娄底市煤品燃料、电力、油品燃料能源终端消费量占全社会消费量比重分别为88.2%、8.77%和3.03%,其中煤品燃料消费比重下降了1.8个百分点,电力上升了1.7个百分点,油品上升了0.1个百分点。煤品燃料中消耗主要是原煤,2005年全市原煤消费785.2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60.9%,其中用于火力发电、原煤入洗、供热和制气加工转换消费的原煤为561.4万吨,占原煤消费总量的71.5 %。,由于原煤消耗过多,使得空气中粉尘浓度大,不仅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给居住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危害。尽管娄底这几年狠抓了 “三废”的治理,推广“绿色”工业,但环境质量仍令人担忧,能源消耗结构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煤品燃料的消费占全社会消费量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了10.7个百分点。

    3、县市、行业和企业能源消费投入和产出失衡。分县市看,2005年娄星区规模工业耗能295.05万吨(当量值),双峰县27.91万吨,新化县14.54万吨,冷水江市285.07万吨,涟源市52.19万吨,开发区1.30万吨;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娄星区(5.52吨/万元),双峰县(5.15吨/万元),新化县(4.37吨/万元),冷水江市(13.09吨/万元),涟源市(5.55吨/万元),开发区(0.77吨/万元)。老工业基地冷水江市规模以上工业消耗了娄底42.17%的能源,但只完成了26.77%的工业增加值,而以新建企业为主的开发区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虽然很低,但由于总量太小(只占1.5%)无法拉低全市能耗水平。分行业看,剔除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娄底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四大耗能行业消耗了娄底32.9%的能源,但只完成21.5%的增加值。从企业来看,2005年,湖南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金竹山发电分公司耗能126.95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工业的18.78%,但只完成工业增加值3.66%;金信化工有限公司耗能占7.09%,仅完成1.25%的工业增加值。

    二、能耗水平高的原因分析

    1、节能工作不够重视,意识比较淡薄。 由于娄底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能源供需环境相比其他市州相对来说比较宽松,人们的节能降耗意识也因此相对淡薄一些,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加之政府缺少配套的节能鼓励政策措施,企业节能资金投入较少,能源消费过程中管理不够规范,“跑、冒、滴、漏”的损失浪费现象仍然比较严重,虽然经济发展了,但能源经济效益却没有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一般来说,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技术装备和节能意识及经营方式等都要比国有集体内资企业高出一筹,如沿海一些外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节能管理非常严格,能耗水平相对来说非常低,广东能耗全国最低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比例比较高,但娄底规模工业中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占比仅0.6%。

    2、行业消费比例失衡,高耗能工业消耗比重太高。从行业消费看,2005年,娄底一、二、三产业(含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终端能源消费量分别为16.44、761.02和108.12万吨标煤(等价值,下同),分别占全社会消费量的1.86%、85.93%和12.21%;在二产业中,工业耗能759.95万吨标煤,占了全社会终端消费量的85.81%,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21个百分点,工业消耗占全社会消费量比重比全省高17.4个百分点,同工业比重超出娄底的株洲相比高出6.4个百分点,与同样依靠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支撑的湘潭比也高出了2.7个百分点,其中:娄底重工业耗能占工业比重比全省高出达19.7个百分点,比株洲超出7.5个百分点,比湘潭超出6.7个百分点。(见表2)


表2、2005年娄底轻重工业能耗及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能耗情况(等价值)

 

产值单耗(吨/万元)

  产 值      (亿元)

能源消费

吨标煤

占工业产

值的比重(%

占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比重(%

      工业合计

2.16

367.38

794.76

100

100

       轻工业

0.74

9.85

7.31

2.68

0.92

       重工业

2.20

357.53

787.45

97.32

99.08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46

41.66

19.26

11.34

2.4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6.84

12.72

87.06

3.46

10.9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81

22.74

86.59

6.19

10.9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2.48

202.99

502.71

55.25

63.25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1.22

26.16

32.04

7.12

4.0


    3、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落后,消耗量增多。娄底重点耗能企业多数是在解放初期(如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二五”计划期(如涟钢和冷钢)和“三线”建设时期(如湖南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金竹山发电分公司(金电)、顺鑫钢铁有限公司、冷水江晨峰水泥、波月水泥、雪峰水泥司、湖南煤机厂、涟邵矿业集团、一六九厂及金信化工等)建立起来的老厂,虽然经过数十年的风雨历程,为娄底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多数企业举步维艰,企业生产设备更新慢,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都跟不上形势,能源消耗自然增多。2004年经济普查反映,娄底规模工业机器设备80年代以前的占6.7%,1981-1999年的占66.4%,2000年以后的占26.9%。据测算,娄底钢铁冶炼综合耗煤(0.685吨标煤/吨)高出国内先进水平(0.398吨标煤/)48.5个百分点,火力发电耗煤(3.7吨标煤/万千瓦时)高出国内先进水平(3.17吨标煤/万千瓦时)16.7个百分点,合成氨综合耗能(2.319吨标煤/吨)高出国内先进水平(1.273吨标煤/万元)82.2个百分点,水泥综合耗能(130公斤/吨)比全国平均水平(134.3公斤/吨)低3.2个百分点,主要是因为新建企业双峰海螺(108公斤/吨)能耗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在调查中发现,金电仍以60年代建立起来的装机容量仅5万千瓦的两台机组和80年代初建立的两台12.5万千万机组进行发电,新建的两台60万千瓦机由于种种原因仍未开展正式生产,四台老机组汽轮机热效率明显低于新建的60万千瓦机组,特别是两台5万千瓦机组在国际上早已淘汰,不仅耗热量高,而且锅炉飞灰多、炉膛结焦率高,生产效能低。娄底2005年火力发电转换效率(26.84%)明显低于全省(39.17%)和拥有规模较大的火力发电企业的湘潭(32.72%)、常德(32.73%)、岳阳(31.35%)、株洲(29.90%)、衡阳(28.34%)等兄弟市。湖南金信化工有限公司是娄底一家老牌化肥生产企业,多年来企业效益不理想,更新改造投资较少,一些节能项目无法启动,如该厂一直想对老炭化塔进行改造,但苦于缺乏资金,项目只得搁浅,企业反映,2005年每吨合成氨耗标煤2319公斤,而国内最好水平为1273公斤/吨,几乎高出一倍。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是娄底建立最早的工矿企业,年耗能超过12万吨标煤,近几年通过改革改制企业活力逐步重现,顺利实现了扭亏为盈,但设备的更新换代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在用的电力变压器,仍然沿用的是60年代中生产的早已被国家明令列入淘汰类产品,白白浪费大量电能。冷钢两台46 m2烧结机至今仍在使用,既不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而且生产情况很不理想,燃料消耗相应增加,这种机器在其他钢铁企业早已淘汰。如涟钢现在使用的是2005年新上的280m2烧结机,对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炉料结构和稳顺高炉生产有着重要作用,节能效果相对来说比冷钢要好些,统计在册的53项经济技术指标中,进入全国同类企业前十名的涟钢有20项,进入前五名的有7项,前三名的有3项,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有36项,而冷钢进入前十名的指标仅7项,没有一项指标进入前五名。在冷水江晨峰水泥、波月水泥和新化雪峰水泥三公司调查时发现,前两户企业仍采用的是湿法窑水泥生产线,并且不生产水泥熟料,而是直接从双峰海螺进口熟料,主要原因是用现在的设备生产一吨水泥熟料耗能要180-200公斤标煤,生产成本超过220元/吨,而进口海螺熟料加运费还不到200元,而雪峰水泥(停产)在2004年前生产每吨水泥熟料需要210公斤标煤。炼焦、洗选等二次能源生产企业也由于设备过于陈旧,能源损失太多,季节性停产时有发生。在娄底市恒盛煤焦化、涟源创鑫焦化和娄底煤焦公司调查时发现,前两家企业由于设备老化,余热没有利用,炼焦亏损严重,企业今年转行从事煤炭洗选业务,尽管娄底煤焦公司今年加强了余热利用(煤气发电),但由于焦炭价格下跌,企业效益不如以往。2005年,娄底炼焦转换效率为97.14%,比上年同期降低了0.56个百分点。

    2005年,全市规模工业中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共33户,虽通过技术更新和整合小水泥企业和煤炭洗选企业等措施比2004年减少了7户,但33户企业综合能源消耗达650.76万吨,比上年40户企业还要多耗能48.84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耗比重也从2004年的93.8%上升到了96.3%。33户耗能万吨以上标准煤的企业中,有27户企业产值能耗高于全市。今年国家列入能耗监控的全国1000家企业中,娄底就占了4家。

    4、电力消耗中水电比重太小。相对于火力发电来说,水力发电经济实惠,而且浪费能源很少,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娄底水力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利用率太低,水力发电仅2.52亿千瓦时,只占整个发电量的5.92%。由于融资困难及国家电力政策的影响,目前,娄底发展小水电比较困难,位于冷水江的浪石滩水电站从2003起开始运作,工程进度不尽人意。

    5、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提升了总体能耗。一般来说,第二产业消耗能源要比第三产业单耗要高得多,如果第三产业的比重小,能耗水平相对来说要高一些。2005年,娄底第二产业增加值单耗为5.54吨标煤/万元(等价值,下同),第三产业为0.43吨标煤/万元,第三产业耗能仅为第二产业的7.8%,在既要保证经济增长,又要降低能耗的前提条件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新路子。目前,娄底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仅为35.1%,比全省低了5.3个百分点,比全国低了5.2个百分点,市州比较,比省会长沙低15.2个百分点,比湘潭低了6.1个百分点,比株洲也低了近1个百分点。

    三、有利条件

    1、节能降耗的压力较小。2005年,娄底万元GDP能耗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11.4%,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了146.9%,在这个基础上,今年下降5%、“十一五”期末下降25%以上,难度不是很大。因为今后几年,高耗能重工业投资力度减弱,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尽管在近两年内仍会得到快速发展,但随着新技术的引进和新设备的使用,还有一些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和开发区新引进的高新技术节能项目都将陆续竣工投产及炼钢、炼焦及水泥制造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加强和改进,重点耗能行业能耗水平肯定会比现在要低。

    2、节能意识得到加强。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和全社会节能意识的大力宣传,新的管理理念和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植入到企业家和群众头脑当中,节能工作已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企业都制定了节能长远规划和节能措施,如金电、涟钢、冷钢和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等企业专门制定了节能降耗专项治理行动计划。

    3、节能降耗的监管度得到加大。随着国家GDP能耗公报制度的建立,全市各级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层层签订责任状,定期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测。这些对策的实施,将会促进娄底节能降耗。

    四、对策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尽管娄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构仍不合理,同经济增长能源需求很不相适应。

    (1)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驱动点,相对其他行业来说,第三产业能耗要低得多。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重大小,直接影响单位GDP能耗水平的高低。近几年来,娄底第三产业发展很快,但是还存在比重偏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和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增速也比同期GDP增速要低。为此,我们应面对娄底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能耗低、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    

    (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将以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费自然资源来换取GDP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尽管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努了很大的力,但是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增长方式远未实现全局性、根本性的转变。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严格限制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生产项目上马,加大以清洁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力度,鼓励企业淘汰技术落后、高能耗、污染严重的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减轻环境污染压力。

    2、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的技术进步。推进节能降耗科学技术进步,不仅可以缩小节能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增强企业竞争力,而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收益。我们应把资源、能源、环境领域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优先研究和突破一批制约娄底工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技术,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建设娄底节约型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同时,鼓励企业推广节能新机制,应用节能新技术,淘汰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力等高耗能行业的落后工艺装备,开展对有害烟气、废渣、尾矿等废物的综合利用工作,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3、加强能源的监督管理。政府部门应加强节能立法,尽快完善节能管理体系,要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和重点耗能企业,向社会定期公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企业能耗和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指标,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实行严格考核,对超额完成目标的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目标的进行通报批评,促进地方领导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和建立能源预警安全机制。市统计局和市经委要按照上级要求定期公布各县市区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能耗降低率、各市万元GDP电力消费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4、加强重点耗能企业基础工作。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是降低娄底能耗水平的关键。政府部门要根据娄底实际将节能降耗目标分解和量化到各重点能耗企业,并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和审计,通过审计报告,查找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对重点耗能企业违反节能法律和有关节能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经济行政处罚。政府统计机构应尽快建立能源消耗联网直报制度及工作通报制度,定期分析并公布能源利用状况,加强节能监察。各重点耗能企业也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好节能降耗长远规划,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做好能源消费统计和效率分析,通过降低企业单耗水平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促进能源品种向多元化发展。娄底的能源消费一直以煤炭为主,不仅能源利用效率低,而且对人民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解决能耗过高问题,除了强化节能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外,还有一点就是对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合理开发利用娄底水电、太阳能、沼气及秸杆生物燃烧发电新能源,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通过多管齐下,努力改变娄底能源品种单一现象。

 

 

[娄底市统计局  黄小峰 供稿]